《十宗罪》眾說紛紜 網絡劇制作井噴好作品寥寥無幾

《十宗罪》劇照
劇評
就整個行業來看,自從視頻網站從播放平台變成內容提供商以來,網絡劇便呈現出井噴之勢,去年的生產總量已經超過一萬集,足以見到坊間強大的需求,但是真正叫好叫座的作品屈指可數。
網絡劇離精品化還很遠
《十宗罪》有原著基礎,而且擁有大量粉絲,因此未播之前,粉絲們就有了很高的期待,結果招來一些批評。可以說,該劇雖然由明星擔任主演,但是無奈其他方面有差距,離現象級作品還差很遠。
原著講述的是四個人組成的特案組破獲一個又一個離奇案件,主打驚悚加推理路線,改編之后就是面目全非。畫龍原本是一個肌肉男,到了劇中就是一個文弱書生,張翰的表演還是一向的“面癱”,出場還是一貫的酷炫狂拽,表演不太走心,后面臥底的戲份也看不到塑造潛力。由於兩個角色類型相近,有人開始拿他和張一山做對比,頓時高下立見。
另外,梁教授原本是一個坐輪椅的,曾志偉的身高也因此被調侃,本該文質彬彬,卻是老油條一根﹔於小彤原本智商超高、憨厚老實,卻渾身鄉土氣息,到了劇中就化身時尚人士,蘇眉原本是風情萬種的頂尖黑客,演員的演繹很僵硬,也難怪網友認為這次改編就是借了原著的殼,人物設置基本全改,因此不買賬、太失望。劇情應該是該劇最大的賣點,因為原著被贊譽為“中國版的《犯罪心理》”,但可惜,最終編劇智商不在線,雖然腦洞大開,卻一點都不順暢,推理沒有說服力。總之,一部網絡劇號稱投資不小,最后做出來的卻非精品,除了畫質尚可這一個優點之外。
退一步說,《十宗罪》算是網絡劇中槽點相對少的了,其他粗制濫造的更多,網友連瞄一眼的動力都沒有。就整個行業來看,自從視頻網站從播放平台變成內容提供商以來,網絡劇便呈現出井噴之勢,去年的生產總量已經超過一萬集,足以見到坊間強大的需求,但是真正叫好叫座的作品屈指可數。今年隻有《余罪》成為大熱門,大部分網絡劇離精品化還很遙遠,也都犯了同樣的毛病,那就是制作上乏善可陳:演戲經不起推敲、邏輯不通、特效太兒戲,在最初觀看圖個新鮮勁以后,觀眾就會漸漸失去興趣。網絡劇陷入了“自我狂歡”的境地,所謂海量的點擊等數據也就存疑。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在選角上,網絡劇和傳統電視劇都反映了國內表演人才大環境的一體兩面:有實力的中生代演員人氣不高,沒有合適的題材可拍﹔有人氣的新生代演員欠缺實力,頻繁露臉卻沒有多大進步,但這一批人因為熱度過高而沒有檔期出演網絡劇。如果不能解決這樣的難題,對演員需求量龐大的網絡劇目前就必須由新人擔綱,水准可想而知,在這一點上,網友需要給他們更多成長的時間。 (曾俊)
對改編不妨多一點寬容
網劇《十宗罪》中,由張翰、曾志偉、於小彤、張雅玫所塑造的特案組帶領觀眾一次次探案,具有鮮明性格和特點的人物引導劇情的發展成為劇集在內容上打動觀眾的主要原因之一。
與大多數網劇不同的是,《十宗罪》在選角上考慮“明星效應”,因此摒棄了選擇新人主演的業內常用手段。張翰和於小彤的加盟讓角色有耍帥嫌疑,但不能否認的是也給劇作增添“吸粉”的功能。以張翰飾演的畫龍為例,在劇集中他被刻畫為堅毅、果敢、生猛、心思縝密並善抓案情重點的破案高人。但《十宗罪》對在這些“可看見”的人物特點背后,植入了專屬於人物的故事和特點。所以,無論是畫龍展現出的恐懼,還是閃現過拿槍對准自己女友的鏡頭,更甚至是梁教授的一句“你如果當過5年臥底也會這樣的”,都讓畫龍一角的過往故事更加耐人尋味。這些秘密也使得畫龍這個角色更飽滿,從而讓劇集更加得到觀眾的持續關注。
但在細節方面,《十宗罪》的bug也讓觀眾哭笑不得,“這十二隻斷手目測不是來自同一具尸體”的神奇推理能力,大大削弱了電視劇的嚴謹性。如今這個bug一夜走紅網絡,演員們也毫不避諱玩起自黑,讓大家不由得猜測這個bug是劇方預設的槽點,目的就是引起網絡關注。雖然“有罵聲比沒人關注要好”已經是業內心照不宣的標准,但從創作上看,槽點還是不應該設置在拉低制作水准的關鍵點上。
此外,網劇對原著小說做出相當大的改編,書迷不能理解的吐槽聲此起彼伏,自然有“愛之深”、“期望高”的原因,特案組成員特點的改動、小說案件關鍵點的模糊等都讓書迷表示不能接受。但是,不是所有小說都適合原封不動搬上熒屏,要把文字變成影像,就必須符合影像的標准化要求,從這個角度看,書迷對改編不妨多一點寬容——閱讀過程產生的想象和視覺影像帶來的觀感本就是不同的,對創作多一點理解和包容,創作者和觀眾之間的良性互動或能促進下一季能拍得更好。
(莫斯其格)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推薦閱讀
相關新聞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