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文化

走進蔡元培故居 聽名家講"傳奇"

2016年08月23日07:16 | 來源:北京青年報
小字號
原標題:走進蔡元培故居 聽名家講“傳奇”

  剛剛過去的周日下午,雖然天氣炎熱,但數十位讀者准時趕到位於東城區東堂子胡同的蔡元培故居,圍繞在中國社科院研究員馬勇教授的身邊,聽他講述這座小院的主人曾經在中國近現代史上寫下的輝煌篇章。這是由“書香中國·北京閱讀季”推出的“品閱書香·名家大講堂之名家帶你逛北京”系列主題活動之一,之前的“走進李大釗故居”和“行走文化香山”都受到讀者朋友的熱烈響應和廣泛好評。

  “來到這裡,可能很多朋友心裡都會有個疑問:蔡元培當時不是擔任北大校長嗎?他住在這兒離北大多遠啊,每天可怎麼去上班呢?莫非還得給他配個專車?所以我得先澄清一下人們普遍存在的誤解,要知道,那個時候的北京大學可並不是在現在的位置,而是在位於沙灘的那片紅樓,從東堂子胡同到沙灘,那可就相當近了。”馬勇教授就是以這樣生動有趣、邏輯清晰、信息含量豐富的講解,讓這位存在於歷史資料中的人物有血有肉地來到大家面前。

  現在人們一提起蔡元培,最先想到的頭銜就是“北大校長”,其實蔡元培擔任校長的時間並不長,而且在他之前,北大已經有過嚴復、章士釗(由馬良代理)、胡仁源等幾任有名望又有資歷的校長,為什麼人們對他的印象最深呢?馬勇教授說,這是因為蔡元培在擔任北大校長期間,將現代高校教育模式引進了中國,堪稱“中國大學之父”。“在蔡元培之前,北大還是科舉官僚體制下的舊有模式,不像現代意義上的大學。蔡元培則秉承‘學校是要養成人才,讓他將來進社會做事’的先進教育思想,同時引入選修與必修的概念,使當時中國的大學教育不再是所謂的‘干部進修班’,而成了真正意義上培養高級人才的地方。”

  不僅是在教育上,在中國革命史上蔡元培也做出了巨大貢獻,“像五四運動之類大事件,都和這所院子有著極為密切的關系”。據馬勇教授介紹,蔡元培是在1917年住進這處宅院的。1918年11月,“一戰”剛剛結束,學生們在天安門前組織集會慶祝,蔡元培在那次集會上發表了題為《勞工神聖》的演講。1919年5月4日,轟轟烈烈的學生愛國運動爆發,身為校長的蔡元培在得知學生被捕的消息后立即進行營救,經過一系列努力,5月7日上午,被捕的學生全部釋放,他率領全體教職工前往迎接。“這些重要的演講都是在這裡撰寫的,營救行動也是在這裡和朋友們一起籌劃的。”在蔡元培先生的故居內聽到這些激動人心的故事,幾位讀者代表表示,不僅增長了知識,對這位教育家、革命家的敬佩之情也油然而生。

  據“書香中國·北京閱讀季”的工作人員介紹,參與活動者是通過微信公眾號招募而來,全程都是免費參與。除現場活動之外,他們事先還在公眾號中推薦了相關書目,如馬勇的《新知識背后》、《近代中國讀書人》和彭明的《五四運動史》、丁守和的《從五四啟蒙運動到馬克思主義傳播》、周策縱的《五四運動史》、高平叔的《蔡元培年譜長編》、周天度的《蔡元培傳》、陳晨的《蔡元培軼事1868-1940》等,還在每本書下面都貼心地備注了可以借閱此書的地點及借閱號碼。“這些做法就是為了讓類似閱讀活動不走過場,而是能夠真正起到調動社會大眾的閱讀熱情、從而推動全民閱讀的作用。”

  “品閱書香·名家大講堂之名家帶你逛北京”系列活動是“書香中國·北京閱讀季”今年發起的“閱讀+我”行動計劃的一部分,該活動重點由國內社科類閱讀相關機構發起和組織,通過“閱讀+行走”的方式,由知名學者帶領普通讀者游覽北京歷史名勝古跡、名人故居,從而深入了解北京歷史,促進人們對社科閱讀的了解,讓大眾共享閱讀之美。譬如上個月組織的“行走文化香山”,就是由中國人民大學文學院院長孫郁領隊暢游雙清別墅、香山書院、碧雲寺等名勝古跡,並通過講解與座談,帶領讀者朋友們深入挖掘名勝背后的文化底蘊。正如“書香中國·北京閱讀季”所主張的理念之一:讀萬卷書,行萬裡路,廣義上的閱讀不僅僅是埋頭書本,其實每天對世界的觀察學習、閱人閱事,都是在閱讀和學習。

(責編:溫璐、李岩)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推薦視頻
  • 雲游大家故居:李白故居
  • 《燕雲台》主演談如何解鎖歷史人物
  • 王千源:別丟掉,對表演的熱愛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