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暑期檔為何風光不再

《盜墓筆記》是今年暑期檔票房冠軍
暑假就要結束了。回顧今年暑假,除了為我們帶來無盡樂趣的奧運會,也有一年一度的電影暑期檔。
而今年的暑期檔,卻有那麼多不盡如人意的地方。一些影迷甚至直言不諱地說:打開手機訂票平台,都不知道該看哪個片子。
數量未減 質量堪憂
去年暑期,僅《捉妖記》《煎餅俠》和《大聖歸來》3部影片,就打破了一個又一個國內影史紀錄。而今年暑期陸續上映的暑期檔影片,雖然上映頻率毫不不亞於去年暑期檔,賣座率就大打折扣了。《三人行》《危城》《寒戰2》《絕地逃亡》《我最好朋友的婚禮》等,在上映之前就已經備受關注,但上映后的效果並不樂觀。
從豆瓣評分來看,絕大部分電影,包括成龍主演的《絕地逃亡》,普遍得分徘徊在5分左右,極少數能擠進7分以上,而8分以上的電影更是少之又少。
另一方面,國產喜劇片《陸垚知馬俐》《快手快槍快槍手》《發條城市》等,更是成為廣大影迷和業內人士紛紛質疑並且批評的軟肋。《發條城市》勉強過了6分,但《陸垚知馬俐》《快手快槍快槍手》都未能超過5.5分。
中國電影家協會秘書長饒曙光認為:青春片如果只是靠砸啤酒瓶、不小心掏出避孕套、墮胎、車禍、出國等標配情節、元素以及簡單重復的“配方式生產”,那麼青春片效益遞減就是不可避免的。今年的喜劇片在內容上也未能給觀眾帶來嶄新的印象。
中國藝術研究院副研究員劉藩向筆者表示,今年的這幾部喜劇片,歸根結底還是品質問題。“有些電影,能看出裡面設置了一些笑點,但觀眾卻笑不出來。”
資深文化評論人韓浩月認為,電影的魅力就在於提供未知的故事。觀眾對之前在熒幕上沒有感受過的情緒、價值觀是有期待的,電影就是要通過不斷地創新帶給觀眾新鮮感,但今年的暑期檔沒有做到。
他還談到,前幾年,觀眾對於電影的熱情處在一個沸點,這種沸點遇到不同風格的電影,票房自然而然就上來了。而現在,觀眾觀影的評判標准越來越多樣化,看法也變得更加理性,這也使得之前不管好片爛片統統都看的時代一去不復返。
票補減少 吸金卻難
一些影迷反映,今年的電影票從價格上來看已經沒有去年有競爭力。在網絡購票平台上,已經很難再看到9.9元、19.9元的高性價比電影。一些業內人士也曾表示,今年電商之間紛紛並購融合,“票補”縮水,導致很多沒有觀影習慣,完全沖著低票價走入影城看片的觀眾大幅減少。
一些熱衷於在微博、微信平台寫影評的資深影迷告訴筆者,除了電影價位的影響,中國觀眾的既有觀念也可能是今年暑期檔不力的重要因素。“中國觀眾去影院隻看大片、隻看3D的習慣,短時間內很難改變。”一些網友也紛紛在網上表示:一些喜劇、文藝片,下線之后在家裡看其實也一樣,沒必要花五六十塊錢,專門去電影院看。
中國傳媒大學文化產業研究院教授謝倫燦認為,如今市場上的文化消費活動,變得越來越豐富,電影也並不是暑期的唯一消費品。他表示,近幾年新媒體播放平台的發展越來越蓬勃。以前,影院的電影下線之后再到觀眾免費觀看,都有一段時間的緩沖期﹔但現在,電影下線沒過多久,就能通過各大播放平台觀看了,這也就降低了大家去影院看電影的熱情。
近幾年,不斷有人提出要對國產電影加以保護,並且不能陷入唯票房論。但劉藩認為,評判暑期檔電影,還是要回歸到票房和口碑。電影的投資本身就很大,是上千人的隊伍制作出來的。有的電影的確可以稱之為藝術品,但它首先是一個產品,資金一定要循環,有付出就一定要有回報,“經濟效應和社會效應應該是相輔相成的。”
奧運沖擊 還真未必
今年8月,裡約奧運會在巴西舉行。今年的夏天還真跟以前的暑假不太一樣,“難道大家都去看奧運,就不去看電影了?”
其實未必。據了解,2008年北京奧運會和2012年倫敦奧運會,兩個奧運年的暑期檔票房並沒有受到奧運會的太大影響。甚至2012年,在《飢餓游戲》《普羅米修斯》等美國大片和《畫皮2》《痞子英雄》等國內影片的聯合作用下,暑期檔熱度直至9月仍未停息。
筆者在翻閱2008年暑期的《中國電影市場》雜志時發現,當年影迷對暑期檔的熱情並未受到北京奧運會的影響,無論是單片票房還是月票房和暑期總票房,反而都紛紛創下歷史紀錄。
其中,一篇題為《大片逞強票房井噴,中小影片各有收獲——2008暑期電影市場掃描》的文章寫道:例如《赤壁》,能夠在暑期檔的電影戰火中大戰告捷,得益於暑期檔的“天時”、無強片入市的“地利”和奧運人文氛圍打造出的“人和”。
韓浩月也對筆者談到了奧運會的積極影響。他認為,奧運會期間,人們都處在一種活躍的氛圍下,大家的快樂值也會隨之增加,這種熱情同樣會涉及到身邊的文藝產品。
今年8月5日,電影《盜墓筆記》正式上映,截至8月24日,票房已達9.59億元,可以算是抓住了暑期檔的尾巴,成功破冰而出的一匹黑馬。眼看8月份即將結束,開學季即將到來,其他已上映甚至未上映的電影,能否像《盜墓筆記》般幸運,恐怕並不讓人樂觀。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推薦閱讀
相關新聞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