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雀》開播 張魯一:想跟李易峰這些年輕偶像學習

《麻雀》劇照
作為演技派的張魯一最近的“走位”讓人有些摸不著頭腦:在大部分演員先走偶像路線,然后向演技派轉型的當下,畢業於中央戲劇學院導演系,早年間活躍於話劇舞台,在《紅色》和《娘要嫁人》中出演高難度角色后穩列實力派的張魯一,近期開始拍起了偶像劇,與當紅小生們一同出演《老九門》、《九州天空城》等熱播網劇,張魯一其中的造型還被稱達到其“顏值巔峰”。不過,張魯一卻否定了要走偶像路線。隨著昨晚湖南衛視諜戰劇《麻雀》的開播,張魯一也向記者講述了他這幾年在表演上的心路歷程。
因為一句話決定演這部戲
《麻雀》是根據編劇海飛的原著小說改編的諜戰革命劇,主要講述了李易峰飾演的陳深潛伏在汪偽特工總部首領畢忠良身邊,通過代號為“麻雀”委派的工作者秘密傳遞信息,成功“竊取”汪偽政府“歸零”計劃的故事。
畢忠良的扮演者正是張魯一。談到接演《麻雀》的初衷,張魯一說,開始自己在沒有讀過小說和看到全部劇本的情況下,首先看到故事大綱和人物簡介,其中畢忠良是一個工於心計,心狠手辣,做事不擇手段,不達目的誓不罷休的人物,是大綱最后一行的一句話戳中了張魯一,這個人物被描述成:“很有家庭責任感,十分愛妻子,為了妻子可以付出所有甚至生命”。
“因為這一句話,我看到了這個人或許會有很多不同面的人生。”張魯一說,看過劇本和小說后對這個人物有了更深的理解:“畢忠良是一個沒有信仰的人,唯一的信仰就是他老婆,他覺得在亂世老婆能過上好日子就很滿足了,為了讓家裡人過得好,他不論是殺人還是抓共產黨,什麼事情都可以做。”
於是劇中的畢忠良在工作狀態上是明確、實際並且不擇手段的:“當時他選擇汪偽76號這艘船,上了這艘船,就要讓這艘船平穩地行駛,隻有這艘船一直平穩行駛,他才能過上好日子,保護好自己的家人……有朝一日這艘船沉了,他就再找其他的船。”張魯一說, 畢忠良的家庭責任感是其行為的核心動力,希望通過自己的演繹,觀眾對畢忠良不會是簡單的善惡對錯的評判,而是扎根於這個人物的出發點,不會完全將他理解為一個單純的反派。
為了更精確地扮演畢忠良,張魯一在《麻雀》開拍前增肥近20斤,但其實劇本並沒有明確要求人物的外形,張魯一的解釋是,這個角色與同時代的人比起來,有能力和有條件做到“吃得好、喝得好、睡得好和住得好”,一向清瘦的張魯一加上近20斤的體重,可以更恰如其分體現當時社會生活優渥的狀態。增肥似乎顯得犧牲過大,但張魯一卻表示:“這對我來講會有幫助,當演員看到鏡子裡自己的造型之后,你的外在會給你的內在帶來信心。”
也想跟李易峰這些年輕偶像學習
在《麻雀》中由於劇情需要,張魯一與李易峰有很多對手戲,用張魯一的話說,兩人飾演的人物——同過生死,上過戰場,畢忠良為了報恩,把陳深拉攏到自己麾下,而陳深最后真正對付的大boss恰好又是畢忠良。
畢忠良開始懷疑陳深,但又不願相信,當別人拿來所有証據說陳深是臥底,畢忠良還要維護陳深,張魯一把畢忠良在兄弟和立場上一直的矛盾和糾結體現在表演中。
而這個表演需要李易峰的呼應,對此張魯一說兩人合作感覺挺好:“我和李易峰第一次合作,我很多發揮不是完全按照劇本所寫去演,當我有自己的演繹的時候,李易峰很快可以接收到我的東西,根據我的演繹,給出他當時的反應……李易峰反應很快,接受能力非常強,接受之后給出的反饋也是准確的,他之所以能到今天,是有道理的,絕不光是顏值。”
近期不少當紅小生開始加盟諜戰劇,張魯一也表示這是一種百花齊放的良性互動:“大家看慣了之前的諜戰劇的形式,現在有一批年輕人,帶著高顏值和高粉絲進入諜戰劇領域,是一種新的嘗試,也是讓觀眾多一種選擇。”
對於偶像派與實力派的對比,張魯一表示,每個人都會有自己擅長的一面,自己進入《麻雀》劇組,也是想看看這些所謂的新生代是怎麼演戲的,“我想跟他們學習啊,他們有很多年輕的有活力的創造性的跳躍的東西。”
今年回歸話劇舞台
最近張魯一參演的不少網絡劇正在熱播,有劇迷猜測張魯一要走偶像路線,對此張魯一笑著說,“事實証明我走偶像路線是不靈的。”從年代正劇到網絡大IP,對於風格差異如此鮮明的作品,張魯一表示自己現在都是來者不拒,而接戲的標准似乎隻有一個,就是劇本基礎要扎實,能給角色留出一定的可以塑造的空間。
劇本提供空間后,張魯一在表演上便有了自己的加料方法:“好人也會有瑕疵,反面角色也會讓人覺得情有可原,而每一個角色,肯定都來自於一個現實生活中真實的人物原型。”張魯一說,憑空想象的表演隻會流於表面,讓人覺得“假與空”。而在張魯一塑造的人物中,可以看到一些共同特點:飽滿、豐富、不流於表象、不臉譜化。
對此,張魯一說,每個劇作的形象,既有普遍性,但也一定是因為這個角色突出的特點和魅力,而被提煉出來成為一個熒幕角色。作為演員,他會觀察不同行業有特點的人,在塑造角色時以此為借鑒。比如《麻雀》中的畢忠良,在塑造人物時,張魯一參考了相關史料和民國時期的影像資料,同時,還找到一個與這個角色相似的真人,去看這個人的人物傳記,了解他的一天甚至一生是怎麼度過的。
在接下來的日程安排裡,張魯一有一項工作是回北京排練話劇,參加今年烏鎮戲劇節,而能與昔日好友同台工作,是他重回舞台的一個很大的動力。
在張魯一看來,表演是演員不斷豐富自我后從積累到釋放的過程,比如演戲的過程中,涉及職業性很強的諸如醫生、警察、律師等角色,演員就要扎根到他們的生活,要了解很多相關的專業知識,這些知識可能普通人永遠不會涉及,但卻是讓自己塑造的角色具備說服力的前提,演員把專業的動作、知識還有一些職業人的生活細節塞進自己的身體,積累到一定程度的時候進行表演,就是一種釋放。
“所以演一段后會演不動,感覺身體被掏空,我覺得需要有一段時間在往身體裡填東西,或者停下來去思考,看看下一步應該怎麼走……” (邱偉)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推薦閱讀
相關新聞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