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文化

《中國面孔》:從人物面子看文化裡子

2016年10月03日10:18 | 來源:光明日報
小字號
原標題:《中國面孔》:從人物面子看文化裡子

  【熒屏熱議】

  繼2014年、2015年連續兩年獲得好口碑之后,山東衛視《中國面孔》於今年9月再次回歸。相比之前“亦庄亦諧”的厚重風格,第三季《中國面孔》在保証其文化品位的基礎上,走起了青春時尚的路子,更加注重節目的綜藝感。在保持以“面孔”為切入點,破題中華傳統文化普及的立意前提下,本季節目的呈現方式顯然更符合時下年輕人的審美意趣與信息接受習慣,其中所呈現出的青春特質,不僅與山東衛視的新品牌定位“悠久文明,青春中國”相契合,對於眾多仍在探尋成熟制作模式的文化綜藝類節目,更有著積極的引領意義。

  近兩年,隨著綜藝市場政策與風向的變動,音樂、舞蹈乃至才藝真人秀數量大幅減少,一度沉寂的文化類綜藝節目又漸漸回到了人們的視線當中。在過度追求娛樂效果的綜藝市場環境中,主打寓教於樂的文化綜藝無疑是熒屏上的一股清流。只是其中多數節目依舊陷在成語接龍、詩詞比賽、說文解字和聽寫猜謎等傳統形式的窠臼中,缺少當下綜藝節目最需要的“抓人”特質。綜藝感和娛樂味一淡,“寓教於樂”就難以落到實處。《中國面孔》,正是在這類節目整體創新力不足的環境下誕生的。“一張中國臉,一部大百科”,中國人好面子,也愛看面相,由面孔說開去,不僅可以讓話題輻射到政治經濟、社會生活、醫療科技、衣食住行等方方面面,更因為面孔之下是各型各色、有血有肉的人,文化的情感內涵也容易得以詮釋與延伸。憑借這一絕佳的創意,《中國面孔》獲得了2014年“年度上星頻道最具創新影響力節目”稱號,還在2015年收獲了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監聽監看日報》“有正氣、有趣味、有知識、有美感”的贊賞。在這樣一個“看臉的時代”,教觀眾懂得如何真正“看臉”的《中國面孔》,無疑是一檔顏值與“言值”都頗高的節目。

  不得不提的是,縱觀《中國面孔》三季以來的話題變化,我們能夠清晰地捕捉到山東衛視在打造文化綜藝方面的清晰脈絡與前進足跡,從第一季度結合熱點新聞的“曹操后裔”“李白故裡”等歷史話題,以及“中國大眾臉”與“為什麼北方人是單眼皮,南方人是雙眼皮”等考古與人類學話題,到第二季更能引起觀眾情感共鳴的“瓊瑤”“李小龍”等時代經典人物話題,《中國面孔》這一部以小見大、由“面子”到“裡子”的文化百科全書,開始漸漸掌握到了“走心”的訣竅。無論從明星嘉賓選擇還是問答環節設置都更符合年輕人胃口的第三季,則無疑是對當下收視主力人群發出的一次強力號召:知識與樂趣能夠做到兼收並蓄,在屬於年輕人的話題裡,也一樣可以挖掘出歷史悠久的文化瑰寶。讓新生代在熟悉的氛圍中感受傳統文化的魅力,在潛移默化中接受進而熱愛祖國的文化傳承,正是文化綜藝應當追求的目的。

  從第三季開始,《中國面孔》也真正意義上走入了青年人群當中,她像一個博覽群書、身穿漢服而又古靈精怪、深諳潮流的小姑娘,在傳統文化與網絡時代之間自在游走、無縫對接。在這個“IP抵萬金”的時代,《中國面孔》的節目構思無疑是一個金點子,而節目組不斷對選題與方向進行修正打磨,使之能在當下的時代環境中熠熠生輝,個中良苦用心更是值得稱道。不過需要警醒的是,進入年輕人的視野絕不能等同於一味討好年輕人的口味,如何拿捏好選題的分寸,讓年輕人既在歡樂中放鬆身心,又從文化中汲取營養,是《中國面孔》接下來需要放眼的長遠目標,也是所有文化綜藝都需要尋找到的前行路徑。

  (劉宏)

(責編:歐興榮、陳苑)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推薦視頻
  • 雲游大家故居:李白故居
  • 《燕雲台》主演談如何解鎖歷史人物
  • 王千源:別丟掉,對表演的熱愛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