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文化>>本網原創

專訪張楚:鮑勃·迪倫不算跨界 欣賞他的人生態度

2016年10月16日19:00 | 來源:人民網-文化頻道
小字號

張楚 資料圖

人民網北京10月16日電(陳燦)“我覺得鮑勃·迪倫是一個健康的知識分子,他不需要這個獎進行加冕,得不得獎無所謂。”張楚笑著說。今年的諾貝爾文學獎並未選擇奪獎熱門敘利亞詩人阿多尼斯,而是把獎項授予了一位“寫歌像寫詩一樣”的民謠歌手鮑勃·迪倫。近日,人民網記者獨家對話張楚——這位曾是“魔岩三杰”之一的音樂人,聽聽他對鮑勃·迪倫獲諾貝爾文學獎的看法。

談獲獎:迪倫不需要諾貝爾獎加冕 他得不得獎無所謂

有人說,張楚是獨具人文氣質的歌手,他的歌詞有著濃厚的現代詩歌味道,含蓄而深邃,他用歌詞這一邊緣文學形式表達著自己的思索與體驗。迪倫獲獎后,微博有人笑稱“下一個諾貝爾文學獎得主說不定就是中國音樂人張楚。”對此,張楚說,“我覺得我跟他差別還挺大的,我是第三世界的,人家是發達國家的。不過我覺得他就是一個健康的知識分子,他不需要這個獎進行加冕,得不得獎無所謂。”

談跨界:迪倫不算跨界 文學性比較明顯

今年是“跨界”之年,眾多綜藝節目都瞄准了“跨界”梗,諾貝爾獎也玩了一回跨界,讓人大呼意外,頒獎詞說,鮑勃·迪倫“在美國偉大的民謠傳統裡創造了一種新的詩意表達”。

張楚表示,其實迪倫不算跨界,他的歌詞量在那兒,“他的文學性比較明顯。”迪倫曾出版過他的歌詞合集《歌詞:1962-2001》,而早在1971年,他就出版了一部超現實主義的小說《塔蘭圖拉》。他還是位傳記作者,2004年,他的自傳《像一塊滾石》出版,登上《紐約時報》年度榜,還被提名美國國家圖書獎,媒體將其與《在路上》相提並論,贊其寫作手法直追普魯斯特。2007年,普利策獎將特殊貢獻獎獻給他,盡管大家公認“迪倫不需要普利策,是普利策需要他”。 實際上,從20世紀60年代開始,鮑勃·迪倫出過40張專輯、寫過超過400首歌曲,沿著反叛獨立、民權運動、嬉皮士、垮掉的一代、亞文化這些標簽,他的創作史幾乎是美國若干代人的精神成長史。

鮑勃·迪倫北京演唱會 資料圖

談音樂:大劇場變酒吧?沒想到迪倫的個性這麼朴素

2011年4月6日,70歲的鮑勃·迪倫在北京工人體育館開唱,這是他第一次在中國演出。當日的工體座無虛席,很多媒體甚至用“朝聖”一詞來形容中國觀眾。張楚也觀看了這場演出,令他印象最為深刻的是迪倫的低調,“他在一個非常講究音樂張力的時代把大劇場布置成了酒吧,燈光也是那種感覺。沒想到他的個性這麼朴素。” 鮑勃·迪倫的成名曲是上世紀60年代創作的《答案在風中飄蕩》,很多人是聽著這首膾炙人口的美國民謠長大的。當記者問張楚,在他自己的音樂創作中,是否曾受過迪倫的影響時,他坦言在音樂方面還真沒有受過迪倫的影響,“他對我的影響體現在人生觀上。”張楚說,欣賞迪倫面對曲折人生的態度,“他有著客觀認識自我的能力,我覺得他是個非常聰明的人。”

迪倫獲諾貝爾文學獎的當天,微博音樂界變成了狂歡的海洋,李健、汪峰、左小祖咒等音樂人都發微博進行慶賀。張楚表示,這事兒對音樂界來說是個鼓勵,特別對中國音樂界。因為中國音樂在商業上的價值不夠,所以得到的榮譽也不夠。很多人都覺得自己需要榮譽的肯定,“所以迪倫獲獎是個挺積極的事兒,挺好。”

《答案在風中飄蕩》

(歌詞節選)

一個男人要走多少條路

才能將其稱作好漢

一隻白鴿要飛越多少道海

才能在沙灘上入眠

炮彈要飛多久

才能將其永遠禁縛

答案在風中飄蕩

一座山峰能矗立多久

才會被沖刷入海

那些人還要活多久

才能真正獲得自由

一個人能多少次扭過頭去

假裝他並沒有看到

答案在風中飄蕩

——鮑勃·迪倫

(責編:陳燦、陳苑)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推薦視頻
  • 雲游大家故居:李白故居
  • 《燕雲台》主演談如何解鎖歷史人物
  • 王千源:別丟掉,對表演的熱愛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