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文化

《一句頂一萬句》:敘事功力不足主題引人深思

楚亞菲
2016年11月14日08:02 | 來源:光明日報
小字號
原標題:《一句頂一萬句》:敘事功力不足主題引人深思

  電影《一句頂一萬句》劇照 資料圖片

  【熱片熱評】

  改編自劉震雲同名小說的電影《一句頂一萬句》帶著原著“茅盾文學獎”作品的光環登陸各大院線。這部由劉雨霖執導的IP電影並非是對原著的全部呈現,而是從這部宏大的文學作品中選取一小部分進行影像改編。影片以牛愛國與龐麗娜的婚姻生活為主線,從牛愛國的視角展開敘事,講述了兩人因“說得著”而結婚,“沒話說”而疏離背叛,“說不著”而反目報復,直到分開的一系列故事,自始至終緊扣“一句話”的主題,反映中國人在婚姻生活中失語、在情感生活裡孤獨的現實問題。

  書商給原著的宣傳語是“中國人的千年孤獨”,而電影在闡釋“孤獨”時,把目光聚焦於婚后無話引發婚內出軌並最終導致婚姻破裂這個具體問題上。牛愛國為了挽救婚姻費盡心思跟龐麗娜沒話找話,宋解放與牛愛香的相親過程尷尬古板,牛愛國在大佛面前跪倒哭泣,龐麗娜離家后女兒百慧獨自枯坐……影片描繪出每個人都曾面臨或終將面臨的孤獨狀態——我們努力地想“說點什麼”,卻發現不知道說什麼、什麼也說不出來。

  盡管片方在宣傳時反復用“戰爭”來強調主題的深刻性和沖突的激烈程度,但影片並沒有刻意激化矛盾,片面渲染消極情緒。相反地,影片通過展現牛愛國從確定妻子出軌后准備買刀殺人,到后來找到龐麗娜情夫的妻子打算“借刀殺人”,再到拒不離婚並威脅妻子不准見女兒,直到因與老同學敞開心扉的交談而放棄復仇這個走出內心困境的過程,闡釋了“日子是過以后,不是過以前”的人生哲理,為觀影者提供一個看問題的新角度,使影片兼顧了主題深度與人文溫度,引人思考卻也不至於讓觀眾對婚姻家庭和人生意義產生懷疑、絕望情緒。

  劉震雲說過,他的小說缺少情節和細節,很多不適合電影改編。拿這次被改編的《一句頂一萬句》來說,原著從民國至今的長時間跨度與一百多個人物的復雜關系就是影像化面臨最大的兩個制約因素。導演受篇幅限制,運用截取原著內容的一小部分、抽選幾個人物來呈現的解決方案雖然很討巧,卻給影片埋下了敘事邏輯不清楚、故事情節欠缺的隱患。從最終呈現來看,一方面劇情銜接沒有通過人物情感或故事邏輯自然黏合,而是在一個接一個的巧合中生硬講述,刻意為之﹔另一方面,背景信息的不充分、龐麗娜視角的缺席、劇情節奏的忽快忽慢,也導致多處情節發展略顯突兀。此外,主人公的情緒、思想等重要轉折都簡單粗暴地通過直白的對話呈現出來,尤其是牛愛國決定放手時思想轉變的粗糙表達,與其說是人物自己完成的頓悟,不如說是導演安排下的強行醒悟。不論這些問題是留白處理的刻意為之,還是囿於時長而省略的不得已之舉,創作者敘事功力不足帶來影視表達的遺憾都成為影片不容忽視的硬傷。這可能與導演初次面對該類厚重題材影片時的青澀稚嫩、經驗匱乏,不無關系。

  在懸浮於現實生活之上的偽現實題材影片不斷涌現、有些現實題材電影隻知挖掘社會陰暗面卻不加以正面引導的背景下,《一句頂一萬句》有深度又不失溫度的表達適時地為現實題材影片的健康發展提供了一個較好的方向和示范。該片敘事功力不足的問題,也提示著現實題材影片的創作者應在敘事情節與人物刻畫上多下功夫,否則,徒有思想價值的靈魂而缺乏敘事內容的骨血,再厚重的主旨觀念也無法完整有效地傳遞給觀眾。

  (作者單位:北京交通大學)

(責編:歐興榮、陳苑)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推薦視頻
  • 雲游大家故居:李白故居
  • 《燕雲台》主演談如何解鎖歷史人物
  • 王千源:別丟掉,對表演的熱愛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