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光燈:荷葉一片檠(中華智匯·古代頂級燈具系列之五)
2016年11月20日09:26 |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原標題:反光燈:荷葉一片檠(中華智匯·古代頂級燈具系列之五)
漢代燈具樣式繁多,除了多枝燈、環保燈、節能燈,還有反光燈——漢代燈具中安裝有可以轉動與開合的燈罩,是用來防風、調整燈照角度的。由於擋板有遮蔽作用,會減弱燈的照明度,為了增強照射部位的亮度,古人便發明了反光燈。反光燈通過可以旋轉的、反光的擋板將燈火進行反射,以增強燈照的亮度。
河北宣化下八裡四號遼墓壁畫中,畫有一盞荷葉形的反光燈(見圖)。按照圖中人的比例推算,燈檠高度應該在1米以上。燈檠下面的燈座是五足圓形,檠柱立於中央,兩側斜出兩片葉狀飾物。柱頂以托盤承燈盞,盞中立著正在燃燒的炷火。特別值得注意的是,檠柱上端分出一片可以旋轉角度的荷葉形彎杈,壁畫中旁邊站立的女子正用手指撥動荷葉,以調節荷葉的角度,讓葉心微下傾,正對炷火。由此可見,我國遼代就已經有荷葉反光燈了。
其后,明·文震亨《長物志》中有“有青綠銅荷葉一片檠,架花朵於上,古人取金蓮之意,今用以為燈”的記載。對這種荷葉燈是不是反光燈,並沒有詳細記錄。《紅樓夢》第五十三回中也清楚地描述了賈府賈母元宵夜宴上使用有“荷葉燈”:“每一席前豎一柄漆干倒垂荷葉,葉上有燭信,插著彩燭。這荷葉乃是鏨琺琅的活信,可以扭轉。如今皆將荷葉扭轉向外,將燈影逼住全向外照,看戲分外真切。”
從遼代發現“荷葉反光燈”算起,到清乾隆年間已經有六七百年歷史了,足以証明人們對這種形制的燈具的喜愛,以及其在生活中的實用性與廣泛性。利用反射原理將火燭的亮度提高,利用荷的形態特征集審美與實用於一身,可見古人的奇思妙想。
(責編:趙英梓、林露)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