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文化

金馬獎凱旋而歸 大陸電影已崛起?

2016年11月28日08:57 | 來源:北京晨報
小字號
原標題:金馬凱旋大陸電影已崛起?

  《八月》電影海報

  大陸電影人包攬金馬獎多項大獎

  最佳影片為大陸電影導演張大磊的個人處女作《八月》,最佳導演由大陸堪稱票房擔當的馮小剛摘得,最佳男主角頒給大陸著名喜劇演員范偉,而最佳女主角則由大陸新生代女演員周冬雨、馬思純捧得……11月26日晚,當本屆台灣電影金馬獎給出這樣一個獲獎名單的時候,大陸電影市場、電影人無疑又被打了一劑強心針。雖然大陸電影仍然在人才短缺、產業鏈不夠完善、原創力不足等問題上飽受詬病,但在大陸著名影評人李星文看來,大陸電影產能的增加,台灣和香港電影的衰落,導致了今天大陸電影在金馬獎上大獲全勝的局面,未來幾年內,這個局面也將會被維持,而電影質量依舊是大陸電影需要補上的一課。

  >>背景

  大陸電影產能大,

  總有符合金馬獎口味的

  近十幾年來,大陸電影產業飛速發展,總體質量水平在國際市場上佔有一席之地。在此前,中國電影也曾斬獲一些國際獎項,但是如本屆金馬獎這樣搶佔全部重要獎項的情況實屬首次。而這是否就能標志著大陸電影的崛起呢?

  影評人李星文對這次大陸電影的“凱旋”給予了這樣的判斷,“其實當下台灣電影的工業幾乎已經不復存在,產量非常低,能供金馬獎挑選評獎的電影數量非常有限,大陸電影可以說在產能上非常澎湃、給力,每年大約會有七八百部電影的產量。基數大了,產生符合金馬獎趣味的影片也會比較多。在香港和台灣的產能降低、大陸一枝獨秀的情況下,攻佔金馬獎也不奇怪。”

  在影評人韓浩月看來,此次金馬獎的結果也並不是特別令人驚喜的,“這是一個非常平常的獲獎名單,台灣電影現在逐漸失去大陸的市場,而大陸電影在創作上更加多樣化,金馬獎為了保持它自身的權威性,也必須開始擁抱大陸。”

  港台電影市場低迷萎縮,

  已經成為趨勢

  “台灣電影被好萊塢打得稀裡嘩啦,香港電影可能是因為東南亞市場萎縮了。”台灣電影和香港電影的萎縮,已經成為了一個趨勢。李星文認為,甚至稱香港的市場“不復存在”也不為過,“香港曾經每年能出產300部電影,現在每年也就30部電影,但是它是一種出口外銷型經濟,市場在東南亞,當台灣和東南亞市場不復存在的時候,香港電影就逐漸衰落。而大陸電影起飛之后,對他們又造成了很大的離心力。香港電影人已經化整為零地全部融入了內地電影,直到現在已經成為內地票房的主力創造者。香港本土電影現在非常低迷,就是說‘不復存在’也不為過。”

  而在李星文看來,依據當下大陸、台灣、香港三地電影業各自的發展狀況,大陸電影在金馬獎上的優異成績將會在近幾年內保持,“這幾年大陸電影在金馬獎表現都不錯,年年都有比較大的斬獲,可以算是大陸電影整體水平有所上升的標志,隻要金馬獎不出現明顯的地方保護現象,未來幾年,可能都還會是大陸影片斬獲比較多的獎項。”

  >>觀察

  發展路徑 先做大市場再補上質量課

  在電影產業高速發展、電影票房經歷10多年快速增長的大陸,電影質量依舊是電影發展中的軟肋。在影評人的觀點中,這次在金馬獎上的全面斬獲似乎並不能代表大陸電影在質量上發生了質變。

  李星文對記者說,“在電影產業上,從十幾年前電影產業化改革以來,大陸電影確實是乘上了高速列車,在這連續的十幾年裡,年度票房增長率都超過30%。但是產業飛速發展,並沒有帶來電影的質量發展。質量還在一個量變的過程,沒有實現一個質變。”

  而在韓浩月看來,大陸電影每年的產量增加並沒有真正幫助電影在質量上的提升,他認為因為電影產業的興旺,大批不專業的、跨界的公司和人才涌入了電影市場,這些人並不能對電影質量提升有所幫助,他們並不能像那些花費了大量的時間和精力學習研究電影、對電影充滿熱愛的專業人士那樣。另一方面,在西方成熟的產業鏈中已經形成了一套完整的模式,保証大量電影的及格率。但在大陸,這樣的產業鏈並未形成,因此“爛片率”是非常高的。

  正如李星文所說,隨著電影市場的不斷增大,寬度在增加,基數在增大,“無論如何電影產業中都會出一些還不錯的作品。”也許這就是大陸電影必須經過的特殊路徑,“先把市場做大了,再來補上質量這一課。”

  人才培養 要在摸爬滾打中成長起來

  “今年金馬獎最大的亮點就是把最佳影片頒給了年輕導演的作品《八月》。”韓浩月說。而更令人吃驚的是,這部電影《八月》是80后導演張大磊的個人處女作。年輕導演能在處女作上就獲得這樣一份具有國際份量的大獎的確令人驚嘆,就連張大磊本人接受採訪時都表示,在知道入圍消息時,正在吃飯的他,從椅子上蹦了起來。

  大陸電影人才培養的整體結構尚不完善,是電影人對電影未來發展的最大擔憂,而這次年輕導演的成績並不能讓兩位影評人感到一絲輕鬆。韓浩月說,“當下大陸電影缺少一個完整的人才培養體系。現在的年輕導演培養計劃很多都是電影導演提出來的,有時候就一陣風,過后就沒有什麼實質性作用了。”正如李星文所說,“真正能達到塔尖上,多數都不是扶植起來的,都是自己放養的,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拼殺出來的。”

  的確,查閱張大磊的履歷背景就會發現,1982年出生於中國內蒙古自治區呼和浩特市,成長於內蒙古電影制片廠大院,其父親為內蒙古電影制片廠知名剪輯師。張大磊從小受家庭環境及父輩影響接觸並愛上電影。而2000年底他曾赴俄羅斯聖彼得堡國立影視大學導演系求學。

  韓浩月說,一個完整的體系需要電影主管部門、電影教育機構、導演中堅力量等多方面的支持。但是沒有這樣一個體系也許並不是一件壞事兒,這些年輕導演在經歷了在艱苦條件下的打拼,也許更能領悟如何拍好電影。

  更新換代 藝術片是年輕導演的機會

  “這些年確實出了一批年輕導演,在大陸市場中,導演也在經歷更新換代的季節。”李星文說。近些年來,大陸電影人才的確在經歷一個新鮮血液流入的過程,而“演而優則導”也成為了導演人才輸入的重要渠道。李星文說,“這些年不少演員轉導演,也都在市場上站住了腳。而現在又出現了一批拍藝術電影的導演,”當下電影市場,“還算是出現了一種長江后浪推前浪的現象” 。

  在韓浩月看來,傳統的商業片已經不能在大陸電影市場中獨佔鰲頭了,反而是一些含有文藝片色彩的電影更受觀眾的青睞。這些電影導演的中堅力量所拍攝的電影反而讓觀眾感到些許的膩煩,而帶有清新氣息的文藝片成了一種新的潮流,所以也給了這些更能抓住觀眾口味的年輕導演一些機會。

  >>鏈接

  近五年金馬獎

  重要獎項獲獎名單

  第53屆金馬獎(2016)

  最佳影片:《八月》(張大磊)

  最佳導演:馮小剛《我不是潘金蓮》

  最佳男主角:范偉《不成問題的問題》

  最佳女主角:周冬雨、馬思純《七月與安生》

  第52屆金馬獎(2015)

  最佳影片:《刺客聶隱娘》(侯孝賢)

  最佳導演:侯孝賢《刺客聶隱娘》

  最佳男主角:馮小剛《老炮兒》

  最佳女主角:林嘉欣《百日告別》

  第51屆金馬獎(2014)

  最佳劇情片:《推拿》(婁燁)

  最佳導演:許鞍華《黃金時代》

  最佳男主角:陳建斌《一個勺子》

  最佳女主角:陳湘琪《回光奏鳴曲》

  第50屆金馬獎(2013)

  最佳劇情片:《爸媽不在家》(陳哲藝)

  最佳導演:蔡明亮《郊游》

  最佳男主角:李康生《郊游》

  最佳女主角:章子怡《一代宗師》

  第49屆金馬獎(2012)

  最佳劇情片:《神探亨特張》(高群書)

  最佳導演:杜琪峰《奪命金》

  最佳男主角:劉青雲《奪命金》

  最佳女主角:桂綸鎂《女朋友-男朋友》

  作為華語圈歷史最為悠久的電影獎項,創辦於1962年的金馬獎已經成為華語電影制作事業的榮譽指標。從近五年金馬獎重要獎項名單中,我們可以看到大陸電影人已經能和港台電影人在這個榮譽榜單上平分秋色,在今年更是包攬了其中所有的重要獎項,因此有評論解讀為大陸電影全面崛起的標志。

  本版撰文

  北京晨報記者 解辰巽

(責編:歐興榮、陳苑)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推薦視頻
  • 雲游大家故居:李白故居
  • 《燕雲台》主演談如何解鎖歷史人物
  • 王千源:別丟掉,對表演的熱愛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