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文化>>本網原創

在全國文藝界規格最高的盛會上,習近平都提到了誰?

2016年12月01日13:21 | 來源:人民網-文化頻道
小字號

人民網北京12月1日電 (記者陳苑)習近平總書記11月30日在中國文聯第十次全國代表大會、中國作協第九次全國代表大會開幕式上發表重要講話。期間,習近平總書記曾數次提及古今中外多位名人,並引用中外詩文及文藝論述來闡述思想。人民網文化頻道為您盤點習近平此次講話中提到的多位國內外名人以及多段名言,領略他獨特的語言風格及思想內涵。

【中國國家領導人】

在談到“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需要物質文明極大發展,也需要精神文明極大發展”時,習近平引用了毛澤東與鄧小平的話:

早在革命戰爭年代,毛澤東同志就多次強調要建設民族的、科學的、大眾的中華民族的新文化。1940年,他說:“我們不但要把一個政治上受壓迫、經濟上受剝削的中國,變為一個政治上自由和經濟上繁榮的中國,而且要把一個被舊文化統治因而愚昧落后的中國,變為一個被新文化統治因而文明先進的中國。”

1979年10月,鄧小平同志在中國文學藝術工作者第四次代表大會上發表祝詞強調:“我們要在建設高度物質文明的同時,提高全民族的科學文化水平,發展高尚的豐富多彩的文化生活,建設高度的社會主義精神文明。”他還強調:要大力發揚黨和人民在長期實踐中形成的崇高精神,“大聲疾呼和以身作則地把這些精神推廣到全體人民、全體青少年中間去,使之成為中華人民共和國的精神文明的主要支柱,為世界上一切要求革命、要求進步的人們所向往,也為世界上許多精神空虛、思想苦悶的人們所羨慕”。

【中國作家及作品】

2次引用魯迅的話

文藝是國民精神所發的火光,同時也是引導國民精神的前途的燈火。

不免咀嚼著身邊的小小的悲歡,而且就看這小悲歡為全世界。

在習近平關於文藝的講話中,“魯迅”曾多次出現。例如,2014年10月15日,習近平在文藝工作座談會上的講話中就曾6次談及魯迅:

在談到中國“產生了燦若星辰的文藝大師”時,他提到“魯郭茅巴老曹”,“魯”即魯迅。此外,他還談到,“魯迅先生說,要改造國人的精神世界,首推文藝。”“魯迅就對人民充滿了熱愛,表露他這一心跡最有名的詩句就是‘橫眉冷對千夫指,俯首甘為孺子牛’。”“魯迅如果不熟悉辛亥革命前后底層民眾的處境和心情,就不可能塑造出祥林嫂、閏土、阿Q、孔乙己等那些栩栩如生的人物。”“魯迅等進步作家當年就大量翻譯介紹國外進步文學作品。”“文藝批評就要褒優貶劣、激濁揚清,像魯迅所說的那樣,批評家要做‘剜爛蘋果’的工作,‘把爛的剜掉,把好的留下來吃’。”

在昨天的講話中,習近平2次提到魯迅:

習近平提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是一場震古爍今的偉大事業,需要堅忍不拔的偉大精神,也需要振奮人心的偉大作品”。此處,他引用了魯迅的一段話:“魯迅先生1925年就說過:‘文藝是國民精神所發的火光,同時也是引導國民精神的前途的燈火。’”

習近平還提出,“廣大文藝工作者要提高閱讀生活的能力,善於在幽微處發現美善、在陰影中看取光明,不做徘徊邊緣的觀望者、譏讒社會的抱怨者、無病呻吟的悲觀者,不能沉溺於魯迅所批評的‘不免咀嚼著身邊的小小的悲歡,而且就看這小悲歡為全世界’。”

茅盾

文藝作品不僅是一面鏡子——反映生活,而須是一把斧頭——創造生活。

習近平在講話中談到,“茅盾說過:‘文藝作品不僅是一面鏡子——反映生活,而須是一把斧頭——創造生活。’”借此說明,“文藝要反映生活,但文藝不能機械反映生活。”

路遙

路遙的墓碑上刻著:“像牛一樣勞動,像土地一樣奉獻。”

習近平與作家路遙是同一批知青,他曾回憶說:“路遙我認識,當年下鄉辦事時還和他住過一個窯洞,曾深入交流。路遙和谷溪他們創辦《山花》的時候,還是寫詩的,不寫小說。” 習近平在本次講話中提及路遙墓碑上的話,意在強調,“文藝創作是艱苦的創造性勞動,來不得半點虛假。那些叫得響、傳得開、留得住的文藝精品,都是遠離浮躁、不求功利得來的,都是嘔心瀝血鑄就的。”

此外,習近平在講話中還引用了不少中國古典詩文及古代文藝理論作品中的論述:

觀古今於須臾,撫四海於一瞬。

在談到“堅定文化自信,離不開對中華民族歷史的認知和運用”時,習近平引用了“觀古今於須臾,撫四海於一瞬”,該句出自西晉著名文學家陸機的文藝理論作品《文賦》。習近平強調,“沒有歷史感,文學家、藝術家就很難有豐富的靈感和深刻的思想。文學家、藝術家要結合史料進行藝術再現,必須有史識、史才、史德。”

落其實者思其樹,飲其流者懷其源。

該句出自南北朝時期文學家庾信的《徵調曲》,意思是說,吃到樹上結的果實,便想到了結果實的樹﹔喝到河中的水,便想到了河水的來源,表達了對故土的思念之情。這就是成語“飲水思源”的由來。在2007年1月15日的《推進企業社會責任建設》一文中,習近平曾引用此詩句,闡明現代企業要飲水思源,回報社會,增強社會責任。

文變染乎世情,興廢系乎時序。

該句出自(南朝·梁)劉勰的《文心雕龍》,《文心雕龍》是中國文學理論批評史上第一部有嚴密體系的文學理論專著。關於文學發展與時代變遷的關系,劉勰提出了“文變染乎世情,興廢系乎時序”的著名論斷。

在文藝工作座談會的重要講話中,習近平曾引用過該句。此次,習近平再次引用,強調“揭示人類命運和民族前途是文藝工作者的追求。偉大的作品一定是對個體、民族、國家命運最深刻把握的作品。”

文人之筆,勸善懲惡。

該句出自漢代文人王充的《論衡·佚文篇》,習近平在講話中強調,“廣大文藝工作者要對生活素材進行判斷,弘揚正能量,用文藝的力量溫暖人、鼓舞人、啟迪人,引導人們提升思想認識、文化修養、審美水准、道德水平,激勵人們永葆積極向上的樂觀心態和進取精神。”

“吟安一個字,捻斷數莖須。”與“兩句三年得,一吟雙淚流。”

這兩句詩分別出自唐代詩人盧延讓的《苦吟》“莫話詩中事,詩中難更無。吟安一個字,捻斷數莖須。險覓天應悶,狂搜海亦枯。不同文賦易,為著者之乎。”以及唐代詩人賈島的《題詩后》“兩句三年得,一吟雙淚流。知音如不賞,歸臥故山秋。”習近平在講話中強調,“文藝創作是艱苦的創造性勞動,來不得半點虛假。”

蓋有非常之功,必待非常之人。

該句出自元封五年(公元前106年)漢武帝命令州郡舉薦賢才的詔書。意為:要建立不尋常的功業,必須依靠不尋常的人才。習近平曾在《在中國科學院第十七次院士大會、中國工程院第十二次院士大會上的講話》等文中引用過。

習近平在本次講話中引用該句,意在強調,“人是事業發展最關鍵的因素。”“我國文藝事業要實現繁榮發展,就必須培養人才、發現人才、珍惜人才、凝聚人才。”

江山留勝跡,我輩復登臨。

該句出自唐代詩人孟浩然的《與諸子登峴山》,習近平在講話全文最后一段引用該句,提出“偉大的時代呼喚偉大的文學家、藝術家。廣大文藝工作者要牢記使命、牢記職責,不忘初心、繼續前進,同黨和人民一道,努力筑就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時代的文藝高峰!”

【外國名人】

馬克思

馬克思說:“人民歷來就是作家‘夠資格’和‘不夠資格’的唯一判斷者。”

習近平強調,“人民需要藝術,藝術更需要人民”。此處,他引用馬克思的話,“人民歷來就是作家‘夠資格’和‘不夠資格’的唯一判斷者。”習近平認為,“以為人民不懂得文藝,以為大眾是‘下裡巴人’,以為面向群眾創作不上檔次,這些觀念都是不正確的。文藝創作方法有一百條、一千條,但最根本的方法是扎根人民。隻有永遠同人民在一起,藝術之樹才能常青。”

歌德

歌德說過:“如果想寫出雄偉的風格,他也首先就要有雄偉的人格。”

習近平曾回憶,“我14歲看《少年維特之煩惱》,后來看的《浮士德》。”“歌德的《浮士德》這本書,我是在上山下鄉時,從30裡外的一個知青那兒借來的。他是北京五十七中的學生,老是在我面前吹牛,說他有《浮士德》。我就去找他,說借我看看吧,我肯定還你。當時,我看了也是愛不釋手。后來他等急了,一到趕集的時候,就通過別人傳話,要我把書給捎回去。過了一段時間,他還是不放心,又專門走了30裡路來取這本書。我說,你還真是到家門口來討書了,那我還給你吧。”不難看出,習近平對德國作家歌德及其作品的喜愛。

此次講話中,習近平引用歌德的話“如果想寫出雄偉的風格,他也首先就要有雄偉的人格”,強調“偉大的文藝展現偉大的靈魂,偉大的文藝來自偉大的靈魂。”

托爾斯泰

托爾斯泰也說過:“如果有人告訴我,我可以寫一部長篇小說,用它來毫無問題地斷定一種我認為是正確的對一切社會問題的看法,那麼,這樣的小說我還用不了兩個小時的勞動。但如果告訴我,現在的孩子們二十年后還要讀我所寫的東西,他們還要為它哭,為它笑,而且熱愛生活,那麼,我就要為這樣的小說獻出我整個一生和全部力量。”

習近平曾談到,“我們那一代人受俄羅斯經典的影響很深。”“陀思妥耶夫斯基是最有深度的俄國作家,托爾斯泰是最有廣度的俄國作家,兩相比較,我更喜歡托爾斯泰。托爾斯泰的三部代表作,我更喜歡的是《戰爭與和平》,當然《復活》給人很多心靈上的反省。”

習近平在講話中引用作家托爾斯泰的這段話,意在強調,“廣大文藝工作者要有‘板凳坐得十年冷’的藝術定力,有‘語不驚人死不休’的執著追求,才能拿出扛鼎之作、傳世之作、不朽之作。” 

(責編:陳苑、李岩)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推薦視頻
  • 雲游大家故居:李白故居
  • 《燕雲台》主演談如何解鎖歷史人物
  • 王千源:別丟掉,對表演的熱愛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