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文化

熱映電影都有“票房注水”? 電影票房當“脫水”

2016年12月05日08:42 | 來源:光明日報
小字號
原標題:電影票房當“脫水”

  【文化評析】

  截至11月13日,2016年中國內地總票房突破400億元大關,比去年突破400億元提前了19天。在電影票房一路高歌猛進的同時,“票房注水”現象卻變得相當普遍。國家電影專項資金辦公室副主任李東表示:“目前熱映的所有票房比較高的影片幾乎無一例外都有票房注水。”

  當虛榮成了光榮,踏踏實實拍電影就成了笑談。如果票房注水成了明規則,發行環節劣幣驅逐良幣成為常態,那麼400億元的吹氣蛋糕又有多少說服力?基於票房數據的一系列專業獎項、市場分析、制度設計,豈非成了無源之水、無本之木?而跟著票房數字作出審美判斷的影迷們,當真極好忽悠?票房統計的公信力何在?中國電影產業的公信力何在?

  弄虛作假,利益使然。廢票多次用、包場免費看、午夜幽靈場、A片變B片……套路有別,殊途同歸。對於“刷票房”的性質,大家都了然於心:不正當競爭,排擠同檔電影。總之,使盡一切手段,就是要讓數字金光閃閃。

  有人說,這是電影產業“唯票房論”造成的。這話聽起來很有腔調。不過,對於市場化的電影,不看票房看什麼呢?不能因為票房邏輯被玩壞了,反過來就埋怨票房數據的不是。真正要反思的是:面對大面積票房注水現象,制度之手能“去污排毒”嗎?既然虛火的票房成為中國電影的“流感”,顯然有必要在問診之后拿出治病的良方。時下,輿論寄望於十二年磨一劍的《電影產業促進法》,因其對電影銷售中制造虛假交易,虛報瞞報銷售收入等擾亂市場秩序的行為,加大了處罰力度,比如規定由縣級以上人民政府電影主管部門對其責令改正,沒收違法所得,處5萬元以上50萬元以下罰款,違法所得50萬元以上的,處違法所得一倍以上五倍以下的罰款。

  《電影產業促進法》明年3月才生效,如何界定制造虛假交易等還須接受實踐的檢驗。“徒法不足以自行”,有了法律兜底,相關制度建設也不能閑著,比如“影院經理黑名單制”應及早出台,以行業准入的姿態重罰發行與銷售的暗中勾結﹔建立嚴重作假影片下架制度。隻有罰出痛感,守法才會有敬畏,創作才會有信仰。

  從去年的《捉妖記》到今年的《葉問3》,再到眼下正熱的《我不是潘金蓮》,對於票房上的懸疑,不能總是自說自話,而“刷票房”的故事,更要成為中國電影產業壯士斷腕的寓言。

(責編:湯詩瑤、陳苑)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推薦視頻
  • 雲游大家故居:李白故居
  • 《燕雲台》主演談如何解鎖歷史人物
  • 王千源:別丟掉,對表演的熱愛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