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文化

"中國電影評論學會2018十大國產影片"結果揭曉

2019年01月03日09:26 | 來源:光明日報客戶端
小字號
原標題:“中國電影評論學會2018十大國產影片”結果揭曉

“中國電影評論學會2018十大國產影片”結果揭曉

12月30日,由中國電影評論學會主辦的“2018十大國產影片推介發布會暨2018中國電影回顧座談會”在京舉行。會議公布了“中國電影評論學會2018十大國產影片”推選結果為:《我不是藥神》《紅海行動》《無雙》《影》《無名之輩》《邪不壓正》《暴裂無聲》《阿拉姜色》《一出好戲》《找到你》。

中國文聯電影藝術中心主任、中國電影評論學會會長饒曙光,清華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教授、中國電影家協會副主席、中國電影評論學會副會長尹鴻,北京大學中文系教授、中國電影評論學會副會長張頤武,北京電影學院教授、中國電影評論學會副會長鐘大豐,中國電影評論學會常務副會長張衛,中國藝術研究院影視研究所副所長、中國電影評論學會秘書長趙衛防,《光明日報》文藝部副主任李春利,《文藝報》藝術評論部主任高小立,中國電影評論學會網絡影視評論委員會副主任、著名媒體影評人賽人,“影視獨舌”創始人、著名媒體影評人、中國電影評論學會理事李星文,“影視風向標”創始人、著名媒體影評人、中國電影評論學會理事胡建禮,CCTV6《中國電影報道》主編、中國電影評論學會網絡影視評論委員會副主任宋子文、北京電影學院講師、新銳影評人葉航出席了此次會議。

專家們對2018年的中國電影做了深入分析與真切的回顧,不僅肯定了中國電影所取得的成績,也不回避行業中存在突出問題。與會專家們一致認為,2018中國電影的創作者們堅持以人民為中心創作導向,在各個方面取得了長足進步,2018年是中國電影創作的大年,首先在現實主義創作上成績斐然:《我不是藥神》《找到你》《紅海行動》《后來的我們》《暴烈無聲》《春天的馬拉鬆》《狗十三》等一批優秀的現實主義題材影片比較深刻地反映了現實,有些作品引起了觀眾的強烈反響﹔反映電影工業實績的類型電影《無雙》《唐人街探案2》《捉妖記2》《西虹市首富》《超時空同居》《前任攻略3》等作品既取得了不俗的票房成績,也表達了主流的價值觀,探索電影語言和人性深度的《阿拉姜色》《無名之輩》等藝術電影表現出探索者的不懈追求。

中國文聯電影藝術中心主任、中國電影評論學會會長饒曙光在會上指出,2018是中國電影非常值得懷念的一個年份,涌現出了不少的好作品,尤其是新人及好作品。近年來提升中國電影的質量的各種努力已經初見成效,中國電影正在從產業增長的黃金十年走向質量提升的黃金十年,中國電影正在進行結構性調整,大洗牌正在發生,通過洗牌淘汰浪費資源、無效傳播的電影生產,形成穩定的有質量保障的生產體系,其發展的態勢比我們想象得好。

清華大學教授、中國電影家協會副主席、中國電影評論學會副會長尹鴻指出,中國電影目前的狀態是:產業遇到寒冬,創作遇到暖春,十幾年來中國電影沒有出現像今年這樣好的創作成績,電影市場趨於成熟,觀眾享受到了十幾年來電影界改革的實踐成果,今年是中國電影的大年,往年評五部國產片都很勉強,今天評十部優秀影片還有遺珠之憾,2018年的中國電影成績的表現首先是現實主義創作大有成效,特別是主流的現實主義作品,這種現實主義與以往的懸浮式現實主義和邊緣現實主義拉開了距離,《我不是藥神》這種現實主義影片既被市場認可,又傳達了主流價值觀,讓廣大觀眾覺得社會在進步,生活在發展。除此之外,今年的中國電影中還有形而上的寓言式電影的出現:《邪不壓正》《一出好戲》《無名之輩》等一些作品的藝術深度有所提升。中國電影的文學性比以往任何時候都高。

全國政協委員、北京大學教授、中國電影評論學會副會長張頤武認為,2018年的中國電影表現出情感寫實主義的狀態,這是中國電影的傳統,它來自於《馬路天使》《一江春水向東流》這些經典寫實主義作品,情感寫實主義影片的特色在於觸及到小人物的小命運,這裡面包含著非常深的感情的因素,通過感情的線索拉動寫實,涕淚連連的,這種感傷是中國電影深入骨髓的東西。我們不要以為現在沒有高原和高峰,很多藝術高峰是被后來追認的。

北京電影學院教授、中國電影評論學會副會長鐘大豐認為,2018年產生了很多水平線以上的作品,現實主義創作表現出影響觀眾影響市場的特點,因為現實主義電影進入市場后,如果它的故事與大眾無關,就滿足不了觀眾的期待和新鮮感。現實主義電影就必須把批判轉化為觀眾的情感宣泄,今年的現實題材電影滿足了觀眾對現實的情感宣泄需求,把現實中人們的情感轉化到故事中,這些創作給以后的現實主義創作提供了經驗,因為這些創作把人們熟悉的故事講述成了動人的故事。

中國電影評論學會常務副會長張衛談到,2018年中國電影不論是現實主義的、寓言體的、藝術探索型的,還是類型化的電影,大都加強了思想內涵的深度,有意思的是這個深度被觀眾所接受,有深度的電影反而取得了較好的票房成績,諸如《我不是藥神》超過30億。表現北漂青年艱辛奮斗的《后來的我們》超過13億,真實呈現生活中階級差異和母性情感世界的《找到你》近3億,《一出好戲》通過船難表現人身依附的農耕社會與等價交換的商品社會相互對比,獲得票房超過13億,《邪不壓正》表現了屋頂上的中國人的獨立精神,獲得票房近6億,《無名之輩》表達了商品社會中各色人等對尊嚴的追求,獲得票房超8億……與此相反,粗淺表達簡單欲望的平庸類型片反而被觀眾冷落。

中國藝術研究院影視研究所副所長、中國電影評論學會秘書長趙衛防指出,2018主旋律電影也出現了一些反概念、反老套、反平庸的創新亮點,例如《照相師》不僅表現出改革開放四十年的物質表象的巨大變化,還表現了人們在觀念和精神上的巨大變化,《大路朝天》不僅表現了路橋工人修筑了柏油之路,鋼鐵之橋,還修筑了自己與他人溝通的心靈之橋,自己與社會協調的精神之橋。

《光明日報》文藝部副主任李春利指出,2018電影正在回歸理性,比如不再唯票房論,而是冷靜下來去思考電影的藝術特質﹔不再唯明星、唯流量,有些片子不是大明星演的,效果卻不錯﹔包括宣發上,以前都是花邊營銷,現在討論藝術本體的東西越來越多了。總之掙脫了資本的妥協,褪去行業浮躁之后,藝術家們更能夠靜下心來創作思考。所以中國電影是靜等花開,觀眾越來越理性,不再買帳鬧劇電影,市場也隨之回歸理性的狀態。

《文藝報》藝術評論部主任高小立認為,2018中國電影在主流大片、主流人物、主流現實主義等諸多方面回歸。她強調“主流”就是貼近大眾、反映大眾的現實主義電影,今年現實題材作品一定是對社會有深刻的思考甚至是人類思考,而且和作品的底蘊結合起來。

北京電影學院講師、新銳影評人葉航指出,2018中國電影表現出技術成熟與文化表達的有機融合:《影》在表現三國亂世的敘事過程中,視覺美學和拍攝技術均上乘,其中國文化與技術特效達到了和諧統一。《狄仁杰之四大天王》把佛教文化與視覺奇幻的技術呈現完美地結合在一起。

與會專家一致表示,中國電影評論要為中國電影的質量提升創造更好的生態環境和輿論環境,評論界要引導輿論認知,要幫助優化輿論環境、建立大家都需要的主流批評,讓觀眾接受、又讓管理者認可,要為實現電影強國助力。

(光明融媒記者牛夢笛)

(責編:韋衍行、湯詩瑤)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推薦視頻
  • 雲游大家故居:李白故居
  • 《燕雲台》主演談如何解鎖歷史人物
  • 王千源:別丟掉,對表演的熱愛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