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譯家帶我們守望麥田,請給他們足夠的尊重
翻譯家、北京大學教授張玉書1月5日離世。即便在病逝前,他仍在努力翻譯茨威格的《與妖魔搏斗》,為世人留下了一個翻譯家最后的雋美剪影。
張玉書此生並不遺憾,因為他將自己的名字和茨威格、海涅、席勒等大家永遠連在了一起。他翻譯的《一個陌生女人的來信》已經成為經典,有讀者感嘆其翻譯水平之高:“茨威格式的沁入心扉的思想沖擊,最大限度呈現在張玉書先生的譯本中。”
這樣的評語是用他一生的艱辛換來的,張玉書在大一時拿著自己翻譯的海涅的《抒情的插曲》,去請翻譯家馮至先生指正,馮先生評價說:“流暢有余,含蓄不足。”此后,他一直以馮至的批評來警示自己,他說,要想翻譯名篇佳作,不僅要不斷學習德語,還要提高漢語。幾十年來,張玉書始終不忘學習古文和名家著作,力爭克服自己文風的鬆散平淡。
張玉書也從不孤獨,他承繼的是中國一代代翻譯家孜孜以求的奉獻精神。以翻譯莎士比亞著稱的朱生豪遭受戰爭炮火一次又一次的打擊,盡管譯稿被焚、流離失所,他卻一直不曾放棄翻譯事業。草嬰放棄官職,也要以一己之力翻譯列夫·托爾斯泰的全部小說作品,其譯作《戰爭與和平》《復活》《安娜·卡列尼娜》影響了一代又一代中國讀者。青年翻譯家孫仲旭因飽受抑郁症折磨而英年早逝,卻留下了《麥田裡的守望者》等30多部譯作,其生前發的最后一條微博竟然還是關於譯作。
文學翻譯目前可能是世界上性價比最低的職業。艾麗絲·門羅2013年獲得諾貝爾文學獎,有人以為艾麗絲·門羅之作《逃離》的譯者李文俊也跟著發達了,可李文俊說稿酬隻拿了18000元,即便如此,他都覺得自己受抬舉了。翻譯家劉文飛也不止一次說過,翻譯稿酬千字80元,一天勞動所得連小時工都不如。低稿酬的背后卻是常年超負荷的勞作。李文俊曾耗時三年翻譯福克納的《押沙龍, 押沙龍!》,等翻譯完了作品,他也徹底累垮,突發心梗,幸虧夫人和醫生將他救了回來。
而在文學翻譯低性價比的背后,還有外界對譯者缺乏足夠的尊重。高校學者“啃”品欽、布羅茨基、普魯斯特、喬伊斯、米沃什這樣的“硬骨頭”,是斷然不可能作為科研成果的,因為譯著一向被視為“小兒科”。譯者還時不時遭到侵權,更有譯者遭遇稿費拖欠,有的出版社甚至幾年也不予支付稿費。
“搞翻譯就好像以前演小丑的人,在主人后面裝模作樣,主人在前面很威武的樣子,你要學他,又得知道自己是在學。”李文俊的這句話聽來頗有幾分傷感。但正是因為這些翻譯家,帶著一代代讀者飽覽遠方的風景,帶著一代代讀者守望麥田,才讓我們的閱讀生活、心靈生活更加飽滿、富饒。無法想象沒有翻譯家的日子,也正因如此,請尊重每一位勞動者,請尊重每一位真心付出的譯者。(路艷霞)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推薦閱讀
相關新聞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