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文化

“南北大戰”的“口水仗”背后是文化認同

2019年01月14日10:11 | 來源:中國青年報
小字號
原標題:“南北大戰”的“口水仗”背后是文化認同

隨著春節的臨近,圍繞不同年俗的“南北大戰”又要進入人們的視野。幾乎每年春節,南北方的“吃貨”們都會圍繞大年初一吃湯圓還是餃子爭論不休。南方人說:“吃湯圓寓意新的一年團團圓圓。”北方的網友則表示,大年初一吃餃子,取“新舊交替、更歲交子”之意。“參戰”選手各執一詞,熱議之余也發現了節日習俗的另一種可能。

其實,不僅僅是節日習俗,我國南北方在衣、食、住、行、用等層面都存在著差異。互聯網上歷數的南北差異,可以說是中國多元文化的一個縮影。形形色色的文化差異需要人們的包容與理解。

多姿多彩的中華文化與我國遼闊的幅員、悠久的歷史密切相關。地圖上,秦嶺——淮河一線劃分南北﹔現實中,不同的地域、氣候等因素哺育出多姿多彩的文化。隻不過,古時人們行動范圍相對較小,長期棲息於一地的局限使他們對外界的文化樣態了解較少。

當今時代,技術進步帶來的影響無遠弗屆。便利的交通加快了人們探尋遠方的步伐,即時通信技術使人們足不出戶便能了解到大江南北的多彩生活。依托於互聯網平台,南北方的文化差異清楚地呈現在人們面前,時刻刷新著網民們的“世界觀”。

與此同時,紛繁多樣的時代文化進一步刺激著人們的鄉土情結,在多元文化中強調自身文化特色在所難免。於是,那些能夠彰顯文化特色的討論總是不斷地喚起人們的身份認同,以至於像“粽子吃甜還是咸”這些細節都能引發大家無盡的回憶。這樣的討論結果無關緊要,網友們卻在無形中增進了對於傳統文化的認識。在快節奏的生活中不忘來路、思考前程,未必不是幸事。

在我國,同一個傳統節日足以安放不同群體的文化情感,塑造一個時代的文化景觀。譬如我國另一個傳統節日端午節的慶祝方式,南方人在這天鑼鼓喧天,千帆競發,北方人則有在郊外賦詩宴飲的習俗。然而,無論身處何方,人們在這天都會以特定方式紀念愛國詩人屈原,感受濃濃的節日氛圍。無須裁定哪種儀式才是正統,正是各具特色的風俗習慣彰顯了節日的意義。

況且,文化的魅力不僅僅在於差異的外表,更體現在深沉、厚重的內裡。百裡不同俗,千裡不同風。中華文明的深層認知結構正是由那些多元的文化存在構成。春節期間,人們無論吃餃子還是吃湯圓,歸根到底都在於表達辭舊迎新、迎禧接福的美好願望。地域不同、時代不同,中華文化的樣態也在不斷變化。然而,不管文化以何種形式呈現,蘊含其中的中華民族集體精神情感——慎終追遠、祝福前程,從未改變。

正如社會學家費孝通所說:“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與共,天下大同。”在互聯網上樂此不疲地盤點家鄉特色時,人們更應尊重多元文化間的差異,不以“有色眼鏡”視之。同時,人們也可從中擷取體現中華文化認同的形式與資源,提升中華文化的凝聚力。

在差異中進一步塑造民族文化認同,未來可期。

(責編:韋衍行、湯詩瑤)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推薦視頻
  • 雲游大家故居:李白故居
  • 《燕雲台》主演談如何解鎖歷史人物
  • 王千源:別丟掉,對表演的熱愛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