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文化

圈粉年輕人 《我們身邊的四十個細節》釋放正能量紀錄片活力

2019年01月29日11:09 | 來源:人民網-文化頻道
小字號

人民網北京1月29日電 (人民網記者張賀)鐵皮青蛙、喇叭褲、燕舞收音機、永久自行車、副食店……在騰訊視頻獨家播出的大型社會生活紀錄片《我們身邊的四十個細節》中,我們再一次看到了這些沉澱在記憶中的時代標記。這部描繪大變革的“清明上河圖”式紀錄片,選取十二個行業中四十位人物,以個體所經歷的生活細節承載平凡又光輝的時代,用“小細節”記錄改革開放40年的大變遷,並在與年輕人的對話過程中、釋放出互聯網紀錄片更多值得期待的活力。

“四十個細節”喚醒年輕人時代記憶

細微處見宏大,舊時光映襯新時代。為了喚起年輕一代的時代共鳴,發揮自身的正能量導向作用,《我們身邊的四十個細節》在整體設計與內容呈現方面都頗為用心,並在探索和實踐中通過記憶共鳴、情感共鳴與知識共鳴三方面建立了正能量紀錄片與年輕人的對話方式。

時代發展的記憶是人們心中不可被取代的精神財富,不同際遇的年輕人都可以在紀錄片中找到熟悉的畫面與相似的情緒反應。例如,第十集有關極限運動的專題中,出現了每個年輕人都熟悉的兒時春游、郊游場景,瞬間將人拉回那個懵懂燦爛又充滿童趣的往昔年代,從而進入一種主動參與與沉浸的觀看狀態。有了良好狀態后,接受紀錄片所傳達的信息與能量成了一種自然而然的反應。年輕觀眾與紀錄片的距離瞬間拉近,與此同時,強烈的記憶共鳴也呼之欲出。

與記憶共鳴相伴而生的是情感共鳴,這其中有年輕人對自己所經歷的生命歷程的共鳴,也有對其父輩祖輩過往生活的隔空共鳴。四十年裡聽到的聲音、看到的畫面、片言隻語,以及使用的器物、交流情感的眼神、表達溝通的動作,這些內容所營造出來的感官層面的熟悉感,強化了時代變遷與年輕人之間的聯系,能夠讓年輕觀眾更能理解未曾經歷過的年代,使其可以清晰地感知時代脈搏的跳動、以及個體與時代的共振,從而激起有力的情感共鳴。

知識共鳴也是這部作品拉近與年輕人距離的一座橋梁。年輕觀眾在學生時代必然有在歷史課上學習過“歷史轉折與改革開放的起步”這一板塊,對應《我們身邊的四十個細節》中通過新老照片對比和口述歷史等形式展現出來的電視機發展歷程、拍照手機誕生、4G網絡到來等情節,更為鮮活和生動地推進知識重現與知識重演,從而達到了知識共鳴的效果。這部紀錄片將年輕人的童年記憶、課本知識串聯起來,對這一群體產生了極為強烈的吸引力。 

瞄准年輕受眾精細紀錄片創作邏輯

當下,年輕觀眾對於改革開放的主題已然十分熟悉,如何讓其煥發出更加生動的活力與吸引力呢?

立足於對年輕一代用戶的關注與考量,《我們身邊的四十個細節》在制作過程中始終堅持“年輕化”語境敘事,一改對於歷史命題的宏大敘事,用快節奏的運鏡,較為歡快的旁白,加強該紀錄片的平等話語感。當傳統說教灌輸式的“上帝視角”被弱化后,每集不過二十五分鐘左右的紀錄片就成為青年群體口中流行的“下飯視頻”,更契合當下年輕人快節奏的生活方式,更符合年輕用戶的語境習慣,也更加容易打入年輕群體並傳達正向能量。

與此同時,該紀錄片還通過小貼士、定格動畫等形式不動聲色地帶領年輕用戶完成了知識性信息的接收。以其為代表的泛紀錄片的流行,也讓整個互聯網紀錄片行業乃至於紀錄片行業擺脫了高冷、嚴肅的既定標簽,從小眾領域到向陽發展,完成體量的躍升,踏踏實實走近年輕人的日常生活。

除去以上諸多紀錄片創作上的革新,《我們身邊的四十個細節》針對年輕用戶的消費習慣,還做出了一系列的營銷創新,例如用各類H5、長圖等宣發形式,讓年輕人更能體驗到參與其中的樂趣,從而更好地接收到這個紀錄片所要傳達的正能量。

圈粉年輕人的《我們身邊的四十個細節》既是騰訊視頻為獻禮改革開放40周年“量身定制”的自制紀錄片之一,也展示了騰訊視頻“泛紀錄片”戰略中“生活方式”類紀錄片的落地,很好的完成了視聽形式與主流價值的正能量對接,更大程度拉動了年輕受眾的關注和參與,擴大了主流正能量的傳播效果。以“小細節”為切口,讓年輕一代更加能夠接收到改革開放的大變革與新時代的“精氣神”。

從這部紀錄片中,我們也看到了當代正向紀錄片的更多創造要求:既要展現社會歷史的鮮活並真切講述,又應該建立勾連年輕受眾與時代敘事的重要線索。因為,隻有符合時代審美的內容,才能具有生命力與感染力,才能以接地氣的話題與年輕用戶興趣形成共鳴,潤物細無聲地傳遞愛國情懷,才能成為更為合格的“時代記錄者”。

(責編:於小可、吳亞雄)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推薦視頻
  • 雲游大家故居:李白故居
  • 《燕雲台》主演談如何解鎖歷史人物
  • 王千源:別丟掉,對表演的熱愛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