歌劇電影讓更多人“親眼”看

近半個世紀以來,蘇聯電影《這裡的黎明靜悄悄》和鮑裡斯·利沃維奇·瓦西裡耶夫筆下的同名原著小說一直在中國廣受歡迎。2015年,為紀念“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七十周年,國家大劇院把這個影響了幾代人成長的故事搬上了歌劇舞台。自首演開始,這部由唐建平作曲,王曉鷹執導,張揚、徐曉英、劉戀等歌唱家們演繹的歌劇作品已歷經三輪、共計17場演出。在音樂方面,《你們可聽到我的呼喚》《黎明就要來了》等詠嘆調的旋律感人至深﹔劇情上,時至今日,年輕女兵鮮活的生命在戰火中隕落的悲劇仍然讓觀眾倍感殘酷和震撼。去年9月,國家大劇院帶著歌劇《這裡的黎明靜悄悄》回到它的誕生地俄羅斯演出,收獲了異常熱烈的反響。當《喀秋莎》的曲調響起時,台下許多觀眾的眼眶都悄然涌出了淚水。
2月17日、18日,歌劇《這裡的黎明靜悄悄》來到了上海大劇院和蘇州文化藝術中心。隻不過這一次,藝術家們不是在真實的舞台上,而是在銀幕裡為觀眾們獻上表演的。
作為劇場藝術的集大成者,歌劇永遠是光彩奪目的。但因為場地座席和演出時間等許多因素的限制,當一部歌劇作品在某地的劇院上演時,能走進劇場一睹的人永遠都在少數。此外,由於舞美制作通常相當龐大,需要調用的演職員也非常之多,歌劇的巡演也從來都非易事。那麼,一部優秀的歌劇作品被耗費無數心血制作出來,怎麼才能讓它在更大限度內被大家所了解呢?
越來越多的劇院和制作團隊把目光投向了“電影”這種相對自由便捷又能保証質量的載體。從2013年起,國家大劇院開始試水歌劇電影的拍攝與制作,成為國內首家拍攝歌劇電影的表演藝術機構。截至目前,大劇院已經拍攝了《長征》《金沙江畔》《駱駝祥子》《天下歸心》《圖蘭朵》《阿依達》等近30部中國原創、西洋經典歌(京)劇電影。通過參加北京、上海國際電影節、中美電影節等國際影展,舉辦“國際歌劇電影展”、“歌劇電影進校園”等特色品牌活動,大劇院在國內外19個城市的影院、劇院和高校放映了1400場歌劇、京劇、芭蕾電影,再加上百余場藝術家見面會、歌劇導賞、專家講座等活動,惠及觀眾近30萬人次,這個數字,需要大劇院能容納2081名觀眾的歌劇院座無虛席地上演近150場演出才能達到,其間耗費的人力和物力是非常巨大的。
《這裡的黎明靜悄悄》歌劇電影的制作從去年年初就開始了。國家大劇院邀請上海廣播電視台滕俊杰團隊,採用了最先進的4K超高清、全景聲技術手段,以求還原出沉浸式的觀賞效果。“觀眾們在劇場中看演出時有一個恆定距離,在一成不變地觀賞舞台,后排的觀眾看到的清晰度會受到一定的影響,但電影全然不是。一個幾層樓高的巨大特寫出現在觀眾面前時,任何細節都會被無限地放大,如果不注意的話,這些到時候都是敗筆,慘不忍睹。”擔任歌劇電影導演的滕俊杰曾在接受採訪時這樣說道。為此,無論是歌唱家還是幕后的工作人員,都做出了更加“精細”的努力,比如,歌唱家在台上要隨時保持表演的狀態,不能因為“沒有戲”就放鬆情緒﹔負責服化道的團隊也要在服裝、妝容、假發和皮膚的銜接等種種細節上多番調整,好讓平時濃重夸張的舞台妝更加適合電影觀眾的審美﹔后期制作則需要從收集到的眾多片段中挑選出最好的時刻……
2018年12月,《這裡的黎明靜悄悄》歌劇電影在北京迎來了首映。盡管距錄制已過去了八個月之久,藝術家們最完美的表現仍然穿越時間和空間,震撼著當時未能走進劇場觀看演出的觀眾。本次,《這裡的黎明靜悄悄》歌劇電影造訪上海和蘇州,正式開啟了它的全國展演之旅,唐建平、王曉鷹、滕俊杰、張揚、徐曉英、劉戀等劇組成員也來到放映現場,分享了台前幕后的制作故事。接下來,更多的觀眾將通過電影,一覽這部作品的魅力所在。
此外,國家大劇院歌劇電影展映基地簽約揭牌儀式前天在蘇州文化藝術中心舉行。今后,蘇州文化藝術中心將成為大劇院在全國的首個常態化歌劇電影展映基地,持續為蘇滬地區的觀眾奉上高品質的作品。(高倩)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推薦閱讀
相關新聞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