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文化

“宮斗文化”復燃 “權謀學”被年輕人奉為“人生指南”

2019年02月28日08:46 | 來源:半月談
小字號

一度復燃的宮斗題材電視劇近期遭遇各大衛視集體“下架”,引發網友熱議。但半月談記者發現,不少宮斗劇早已“變換賽道”,將主陣地轉移至網絡平台,多家視頻網站點擊量榜單依然被宮斗劇佔據。業內人士認為,市場過度追捧宮斗劇,將對行業生態健康發展和民族文化自信等造成不良影響。

宮斗劇網絡平台復燃,擠佔現實題材空間

2017年9月,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發改委等五部門聯合下發《關於支持電視劇繁榮發展若干政策的通知》。一年多來,行業出現諸多可喜變化,市場也出現積極轉變的跡象。

新傳智庫聯合發布的《中國電視劇發展風向標報告(2018)》、北京澤傳媒發布的《古裝宮斗劇對現實題材影響分析》均顯示:2018年,現實題材劇數量明顯上升,精品力作增多。

然而,仍有少數粗制濫造的古裝劇,尤其以宮斗為題材的熱播劇,給市場帶來沖擊。

“事實上,宮斗題材從去年開始基本從電視熒屏消失了,轉而開始流入視頻網站。”新媒體端數據監測與研究公司澤傳媒CEO杜澤壯說,“變換賽道”的宮斗劇仍然在電視劇市場“暢行無阻”,並有扎堆出現的趨勢。

行業報告提供的數據顯示:2018年上半年,古裝宮斗、奇幻、穿越等題材的網劇明顯增加,上升到了47%,比2017年同期增長12%。另有數據顯示:2018年網絡劇播放量前30位平均單部播放量為31億,古裝劇平均達到60億,單部播放量最大的宮斗劇《延禧攻略》超過160億,而現實題材劇前10位的有效播放量平均在20億左右。

“幾部熱播的宮斗劇幾乎可以席卷整個現實題材劇,佔據了大半個市場,對現實主義題材等正能量劇以及整個市場造成沖擊。”阿裡巴巴文化娛樂集團上海區域總經理李德順說,作為播放平台,少數視頻網站沒有自覺履行社會責任,沒有引導好觀眾的需求。

天價版權,價值觀偏離

梳理近十年電視劇版權交易數據不難發現,宮斗劇是導致版權價格不斷攀升的重要推手。2011年《甄嬛傳》以每集30萬元創下當年版權最高單價;2018年《如懿傳》飆升至每集900萬元,版權價格在六七年時間裡翻了近30倍。相反,優質現實題材劇單集版權價格普遍在500萬元左右徘徊,兩者幾乎相差一倍。

SMG尚世影業資深制片人崔軼認為,宮斗劇天價版權向市場傳遞錯誤信號,導致市場失去理性,引發行業盲從。

半月談記者發現,一些熱播宮斗劇中的“金句”,被不少年輕人奉為“人生指南”。

李德順認為,宮斗劇所表現的“權謀學”“人性惡”,年輕職場人士易將職場不如意在宮斗劇中對號入座,放大人性中的陰暗而忽略積極向善的部分。“一部好的作品,應是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相統一的作品。然而當兩者沖突時,宮斗劇並沒有做到經濟效益服從社會效益,市場價值服從社會價值。”

近幾年,中國電視劇出口呈現上升態勢,要警惕“宮斗文化”出海造成的海外受眾對中國文化的誤解。

國家一級編劇孫健認為,宮斗劇頻繁在海外熱播,對外呈現的是“斗爭哲學”,所傳播的民族文化內涵與中國的真實歷史有出入,外國觀眾很容易對中國的文化做出誤判、形成偏見,對中國的國際形象塑造構成挑戰。

加強題材管理並建立行業多維度評估體系

業內人士建議,須進一步加強對“宮斗題材”的嚴格管理,尤其是針對互聯網視頻網站應採取線上線下統一標准。“網絡視聽內容與電視台內容審查並軌,並不意味著行業要對古裝劇避而不及。”李德順認為,胡亂編造、拖沓注水的古裝劇集勢必會被淘汰。

崔軼建議,要盡快研究全面、科學的電視劇評估體系。“電視劇的評估要從點播量單一維度評估,逐漸演變為多維度的立體評估,涵蓋內容質量、社會影響力和價值觀傳遞等。”

影視編劇汪海林認為,中國影視行業文藝評論聲音弱小,缺乏有價值的專業看法,作品的好與壞全憑宣傳,一些藝術價值不高的電視劇憑借播放量在文藝評論中呈現出一邊倒式的點贊,誤導觀眾和市場。

對此,汪海林建議,要組織和培養好文藝評論隊伍,利用好影視媒體以及主流媒體,尤其是社交媒體渠道,發出有深度有影響的主流評論聲音,而不是單純的用戶評論反饋,避免作品被商業利益裹挾、被資本綁架。

“文藝作品應和當下接通。”影視導演毛衛寧呼吁,電視劇創作應該重新回歸到關注公共生活,反映中國人的生活本身、反映中國社會本身。(段菁菁)

(責編:李慧博、吳亞雄)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推薦視頻
  • 雲游大家故居:李白故居
  • 《燕雲台》主演談如何解鎖歷史人物
  • 王千源:別丟掉,對表演的熱愛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