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形象指數報告》:定義抖音中的城市傳播美學

浙江省社會科學界聯合會副主席邵清
3月1日,浙江大學傳媒與國際文化學院、浙江大學公共外交與戰略傳播研究中心、抖音,在杭州浙江大學共同舉辦了“短視頻時代的城市文化傳播與城市美學”的主題研討會。會上,浙江大學傳媒與國際文化學院發布基於字節跳動系產品分析的《城市形象指數及測試報告》,與多位專家學者,就短視頻時代背景下的城市形象構建及文化傳播價值進行了交流探討。
短視頻“抖”出城市印象
短視頻時代賦予了民眾參與和自我表達路徑,對城市歷史風物與城市印象進行更立體真實的表達。以抖音為例,重慶輕軌、西安摔碗酒、杭州花海等短視頻,通過民眾走紅,成為了許多年輕人直觀感知的新城市印象。由此塑造的一個個“抖音之城”,也向外界呈現了更立體鮮活、真實全面的城市印象。
浙江省社會科學界聯合會副主席邵清在致辭中提到,科學研究應該抓住社會生活中的熱點現象,提煉具有普遍價值意義的理論,而短視頻提供了可供研究的模型和載體,期待能夠通過持續的討論,努力建立中國特色社會科學學術話語體系。
浙江大學網信辦副主任張川霞表達了對本次研討的期待,通過專家研討展開跨學科的學術交流,獲得關於城市治理、城市傳播美學的新思想新動態,讓城市傳播效果的量化變得有據可依。政務的傳播也要“因地制宜”轉變話語的方式和講述的心態,以更親和形態走入大眾。
浙江大學影視藝術與新媒體學系主任趙瑜在現場分享了《城市形象指數及其測試報告》。報告在理解城市內涵與意義基礎上,對短視頻時代以抖音為代表的傳播形式及技術和科學分析構建城市文化傳播價值進行分享探討。
據了解,《城市形象指數及其測試報告》,結合了字節跳動旗下產品指數特征,以傳播熱度、傳播廣度、傳播深度和傳播效價四個維度綜合評估城市形象傳播效果。
在傳播熱度分指數中,以創作數、閱讀數、點贊數、轉發數和評論數五個指標分析城市傳播力﹔城市傳播廣度指數,通過在國內外的發布權重,分析具體城市在國內和國際的綜合影響力﹔城市傳播深度指數旨在評估城市文化形象的多樣性,包括歷史稟賦、政治經濟形象、社會生活形象三個維度。一個城市的個性越清晰、文化形象越多元,其傳播效果也更佳。
《城市形象指數及其測試報告》中提出,數字平台的開放性,讓城市傳播呈現出多元化特性。對於城市傳播而言,數字時代通過全要素動態呈現、多語態融合散布和全域性整合傳播,三個方面來構建城市形象。首先,圖文、視頻等形式突破了既有線性媒體傳播的單向性,予以城市動態方式呈現的全要素呈現。其次,數字平台的活躍用戶突破了傳播者的單一性,新媒體賬號、意見領袖和普通民眾作為傳播主體,呈現語態的多樣性和互動性。此外,網絡傳播打破了城市內容場景和地域限制,“地球村”式的廣泛傳播,能產生更為廣泛的城市傳播影響力。
從傳播來看,短視頻的雙向傳播特性使城市形象在傳播的過程中更加豐滿和立體,使用多層級傳播、即時交互和多元主體的傳播方式,使市民實時了解新近城市信息,綜合體悟城市形象。另外,對於城市管理者來說,以這種方式傳達的城市形象更便於其看到所反映出來的問題並及時作出調整,從而促進城市形象建設。
浙江大學求是特聘教授吳飛在現場提到,城市形象是一座城市文化和整體精神風貌的展現。構建和傳播獨特的“城市印象”,是城市發展戰略的重要組成部分。抖音類短視頻對文化生產和傳播是有意義的探索和突破。而通過多元化的網絡創作構筑全新的城市形象要素,可以讓更多人更真實的看見一個城市、一個社區的文化。利用抖音通過城市的美食、美景、科技設施等符號載體,對城市形象傳播進行歸納分析,可以指數化、直觀化地去重新認識、評價城市形象建設效果,有效促進城市形象的建設策略和傳播規劃。
北京師范大學藝術與傳媒學院教授周星從“傳播就是影響、參與就是創造、感知就是認同”展開發言,在他看來,短視頻和豎屏的流行,暗含著時代審美的改變,代表著城市觀念的感知從山水樓台的靜觀審美,變成了場景化的流觀審美。短視頻聚焦現代生活感知下的城市形象,體現物質空間的同時,也在投注個體多項審美中的心理感受。
短視頻多元化構建“城市名片”
位於長江三角洲中心城市,既有“人間天堂”的秀麗風景和眾多人文古跡,也是互聯網經濟發展重點城市。通過視頻平台,杭州宋城、粉黛花海等也成為抖音網紅打卡、游客必點的城市新地標。
依據 《城市形象指數及其測試報告》,城市形象的塑造作用主要表現在建構與傳播兩個維度,從建構來看,首先數字平台的低語境敘事方式決定了其傳達出來的城市圖景是一種市民化、日常性的文化,將城市生活用通俗易懂、簡單直觀的方式呈現出來﹔其次數字平台中對人的關注使其成為情感紐帶,不僅可以展示城市中居民的社會關系,而且對歸屬感和身份認同的產生也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
在北京大學藝術學院教授王一川看來,短視頻並非顯性的藝術品,而是具有一定審美和藝術特點地展現實際生活的產品,這股熱潮可以激發公眾個人化的創作熱情、審美表現,給不同想法、不同角度的個體提供相互聆聽和討論的契機。抖音在打開視野的同時,將生活場景中可以實現的願望符號化表達,將高深知識見縫插針地融入用戶社交中,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了社會穩定、社會安撫、社會凝聚的作用。
“短視頻打破了視覺傳播行業的專業特權,降低了普通人參與視頻創作的門檻,讓視頻內容的大眾化、社會化生產成為可能”,浙江大學社會學系黨總支書記毛丹從社會學角度提出,“短視頻的形式模糊了陽春白雪和下裡巴人的文化區隔,打亂了不同性質文化之間的界限,並將不同的文化串聯,給予個體更多的自我表達的途徑。”
上海交通大學建筑系主任范文兵從城市建筑的建造者生產者視角出發,分享了他對互聯網時代中國建筑媒介現象的觀察,短視頻式的展覽讓建筑和藝術的觀念廣泛展示給公眾,並引起社會關注。當常見的建筑卻成為了網紅,也代表著下裡巴人的視角或可成為精英的設計源泉,給現有的學術方向找到突破口。
浙江大學傳媒與國際文化學院教授王杰看來,都市個體是流動化和碎片化,共性在於獲得文化認同和審美認同的訴求,短視頻提供了需求實現的方式。短視頻解決了社會交換價值和使用價值的分裂,賦予個體藝術創造和情感自由交流的權力。
短視頻讓城市傳播“可視化”
對大眾而言,對城市的直觀感知往往來源於城市文化、形態、歷史風物等更感性的思想認知。短視頻平台中城市傳播實際上實現了傳播效果的量化,讓城市傳播效果變得“可視”。
《城市形象指數及其測試報告》提出,字節跳動旗下產品為代表的多元化平台,給諸多城市帶來了新的文化增長點的同時,也綜合呈現著城市多維度的城市形象構建效果,並且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區分度和預測力。讓城市在自身的歷史維度和橫向同類城市的比較中,以更科學可視的方式,理解城市形象要素、明晰城市傳播要點、關切城市治理要務,持續為城市的建設和傳播思路,提供全新的邏輯起點和策略建議。
武漢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教授單波認為,“短視頻的走紅是人類表達和交流的需求體現,它讓個體被世界看見,既增進個體自我呈現,又提升不同個體間的交流鏈接,是社會表達權利的進步。短視頻的交互解構了陌生人社會和水泥建筑森林,讓社會生活交往得以豐富化、廣泛化,愉悅化。”
浙江傳媒學院黨委副書記、副校長徐小洲從教育學角度,提出了城市文化傳播要寓教於樂的觀點。短視頻內容滿足了受眾碎片化視頻消費的需求,全民參與生產的內容也通過更有活力的大眾視角,展現了更為鮮活更有價值的城市內涵。
浙江大學傳媒與國際文化學院副院長范志忠主持中提到,短視頻是尊重受眾情感表達的傳播陣地,數字時代的城市傳播獲得更多元的傳播渠道,語態也更適合普通民眾的參與。社會每一個個體都獲得相對平等的表達權,在此基礎之上構建的城市印象,會更加平衡和真實。
以抖音為代表的平台,為城市形象建設提供了多樣化符號呈現形式,融匯成不同自然風貌、風土人情、文化方式的中國的文化記憶場,而通過城市形象指數的理性分析和可視化,也為塑造城市新名片、弘揚城市形象提供了新的傳播途徑和客觀依據。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推薦閱讀
相關新聞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