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文化

51部作品匯聚戲劇月 65年老影院變身新劇場

2019年03月19日08:17 | 來源:北京日報
小字號

本報記者 方非攝

隆福寺街區的改造工程還在進行中,高高的腳手架和綠色的圍擋讓身處其中的隆福劇場格外“低調”,從相隔不過幾十米的街道上望去,隻能看到樓頂上裝飾的琉璃瓦,映著藍天很是好看。別看它藏在工地中,不怎麼起眼兒,但如今已是北京非常重要的一個劇場。

65年老影院蹣跚轉型

走到隆福劇場門前,會發現這裡特別適合懷舊。兩側牆上鑲著瓷磚飛天畫,正門的門頭上有幾個紅色大字——東宮影劇院。站在有些斑駁的前門處,常常會有穿越到上世紀八九十年代的感覺,據說還真有不少影視劇攝制組來這裡取景。

這座已有65年歷史的建筑,隸屬於東城區總工會,一直是東四工人文化宮所在地,並一直承擔電影放映功能。隆福寺街道以前非常熱鬧,這座影院上世紀九十年代還曾經拿過全市票房第三的好成績,很多北京人都曾來這裡看過電影,留下過不少美好的記憶。東四工人文化宮主任吳振璞說,現在還經常有坐著輪椅的老人讓家裡孩子推著過來看一眼。

如今,這是一家老影院,但同時也是一個“新劇場”。作為一家自收自支的事業單位,東四工人文化宮從2012年開始轉型,從單一的放電影轉向演出和電影並重。起初,劇場經營被外包給一家文化公司,也引進了一些很有影響力的劇目,成為北京演出市場中很受關注的一家“新劇場”。但這家公司僅僅經營了兩年,就因為市場不好的原因終止了合作。2014年,東四工人文化宮決定自己繼續經營。

這個決定對他們來說並不容易,經營了幾十年的電影放映,一下要涉足演出這個完全陌生的行業,大家都是門外漢。吳振璞坦言自己以前對演出的了解幾乎為零,工作人員也完全不知道劇場管理是怎麼回事,光是那些紛繁復雜的舞台燈就讓他們頭大。“剛開始我們也是交了一些學費的。”吳振璞說,因為不懂,轉型之初遇到了一些困難。但他們也有自己的優勢,像這樣530個座位的中型劇場在北京比較稀缺,既能承接小劇場劇目,一些大劇場作品也能在這裡演出,這樣性價比就比較高了,在市場上還是比較受歡迎。

從2014年開始的頭兩年,劇場經營和收入抓得比較緊,后期開始慢慢將重心向打造特色、提升演出品質轉換。在吳振璞看來,“隻有演出好的劇目,我們的劇場才能跟隆福寺這條有文化、有歷史的街區相匹配。”正因如此,那兩年大熱的劇目《蔣公的面子》《安德魯與多莉妮》《反轉地心引力》《最后的晚餐》都在隆福劇場上演,讓這裡漸漸成為一個戲劇演出的新坐標。

人情味換來好口碑

正如許多人印象中的國營餐廳和百貨商店,隆福劇場沒有年輕靚麗的工作人員,更多的是讓人看著就親切的大姐、大哥。和許多現代化劇場比起來,隆福顯得有點土,可這一點也讓他們的人緣頗好。

王甦編劇和制作的《海上花開》《手心手背》等幾部戲都在隆福劇場上演過,反響不錯。她更喜歡的是,這裡的工作人員不會總念叨冷冰冰的規矩條例,工作中充滿了濃濃的人情味,“一般劇場裝台時間給的很少,而且隻能在規定時間內工作,而在這裡他們都很好說話,你連夜裝台也沒問題,這麼一來就能省出半天時間。”要知道在外面的劇場,半天可能就得花幾萬元錢,這得賣多少票才能掙回來?

隆福劇場不僅幫劇組省錢,還能為他們開拓新觀眾。因為隸屬於工會系統,許多工會採購都會選擇這裡,這就把以往在其他劇場接觸不到的觀眾也拉進了劇場。其他小劇場的觀眾都以青年人為主,而這裡卻有更多的中老年觀眾,北京題材作品在這裡尤其受歡迎。前不久,京味兒話劇《手心手背》上演時,票很快就賣光了。

著名戲劇制作人袁鴻和隆福劇場也頗有淵源,由他引進的幾部國外作品幾乎都在這裡上演,比如《安德魯與多莉妮》《反轉地心引力》《安提戈涅》。2016年底,袁鴻原本有一部戲定好了在這裡演出,但劇場突然因為沒有通過安全檢查而不得不停演改造。按規矩是要百分之二百的將場租賠給租賃方的,得有上百萬元,趕上劇場半年的場租收入了。不過,袁鴻體諒他們的困難,沒有要求賠償。這對當時的隆福劇場而言就是“雪中送炭”,讓吳振璞至今感念,“隻要是袁鴻的戲,什麼時候想演都可以,即使檔期有問題我也會給他協調出來。我們的經營理念就是以誠心換誠心,曾經支持過我們的人,我們也要不遺余力地去支持他們。”

袁鴻這些年與全國各地許多劇場合作過,在他看來隆福劇場是一個親民的、朴素的、人性化的劇場,“他們在努力改善自己的硬件,但並不因此提升場租,始終保持親民風格。這樣的劇場現在太少了,做演出的人都希望全國能多一些這樣有人情味的劇場。”

專業外援當藝術把關人

一般而言,三四月份是演出市場淡季,但隆福劇場卻一點兒都不淡。第二屆隆福戲劇月正在舉辦,陸續將有51部作品、7個戲劇沙龍在這裡舉行。

吳振璞表示,他們在2017年底策劃戲劇月活動,正是為了填補三四月份的淡季空檔。去年第一屆因為時間比較倉促,連拉帶請的有二十多部作品上演,讓原本沒有演出的淡季有了二十多萬元的票房收入。

翻開隆福戲劇月今年的戲單會發現,這是一個非常包容的戲劇展演。51部戲以話劇演出為主,也有舞蹈、戲曲、兒童劇、音樂劇、魔術劇和肢體劇。他們尊重傳統,有傳統戲曲《西廂記》《拜月亭》等,也有《李陵悲》《老人與海》等新創和跨界作品。參與者不僅有成熟的話劇從業者,還專門設立了大學生小劇場單元。除了北京本地劇目,還有從上海、天津、南京、沈陽等地來的劇組。

吳振璞說:“戲劇節的劇目安排我從來不插話的。”原來,隆福劇場不僅外聘了專業管理人員、技術人員、宣傳人員,還從2017年開始邀請戲劇策劃人李國杰主持整個戲劇月的活動,在劇目方面全部放權給他。李國杰說:“劇院大部分工作人員年齡都比我大,但他們對我非常尊重,從來都是叫我老師,這種尊重非常難得。”從今年開始,還有一個專家評委組對應征劇目打分,老、中、青三代評委背靠背打分,最終從中評選出分數最高的作品來參加活動。因為有了去年的基礎,今年征集劇目就容易多了,全國有兩百多部作品應征。

2014年,隆福劇場票房收入約有120萬元,2018年則達到280多萬元。這不是什麼耀眼的大數字,但對吳振璞和他的同事們來說卻是令人欣慰的成績。隨著隆福寺街區即將再度開街,隆福劇場未來也將進行升級改造,並將和這條老街一起迎來“新生”。(牛春梅)

(責編:李慧博、湯詩瑤)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推薦視頻
  • 雲游大家故居:李白故居
  • 《燕雲台》主演談如何解鎖歷史人物
  • 王千源:別丟掉,對表演的熱愛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