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文化

讓歷史說話 讓文物“活”起來

2019年03月19日08:56 | 來源:中國文化報
小字號

白雷鋼(雲南省普洱市文化體育局綜合科科長):

我主要從事普洱景邁山古茶林申報世界文化遺產工作。在我看來,文物的“活”以及“活”得好不好,對於文物保護和可持續發展至關重要。隻有讓文物“活”起來,才能激發社會各界尤其是文物所在地利益相關者對於保護文物的熱情和自覺,讓文物保護持續性“造血”和“供血”,才能更好地守護老祖宗留給我們的寶貴遺產。

為了使文物“活”起來,一是要制定嚴格的文物保護措施,確保文物的真實性和完整性﹔二是深入挖掘文物本身的價值,並針對不同層次人群,利用各種媒體不斷加強教育宣傳,營造良好的社會氛圍﹔三是將文物保護與文化旅游、文創產品緊密結合,把文物內在的文化要素融入文旅體驗和文創產品中。比如,在普洱茶產品、民族手工藝品、民族建筑、民間文學、攝影、文藝劇目中體現景邁山文物圖案和傳說,通過多角度、多層次展示和利用文物要素,吸引廣大游客,讓游客真切體驗當地文化精髓,同時提供就業崗位,拉動文物所在地經濟社會發展並輻射周邊地區。

趙建玲(山東省臨沂市博物館副館長):

近年來,隨著博物館掀起文創熱,文物以更年輕、更時尚的姿態融入百姓、“活”在當下,受到越來越多人的關注。

通過長期與觀眾接觸,我們發現,文創產品要想受大眾喜愛,不能僅對文物進行簡單復制,而應凸顯創意,兼顧實用性。比如,臨沂市博物館曾就國寶“蛋殼陶”開發過一款文創產品,嚴格按照該文物原本工藝、尺寸進行復制,雖然其薄如蛋殼的工藝、造型優美的外觀令人稱奇,但因為實用性不足,市場接受度並不高。好的文創產品最終目標不是為了躺進藏品櫃,而是要盡可能與大眾文化生活相匹配、相關聯。帶著這個理念,我們豐富了文創產品品類,從館藏文物中提取有代表性的元素大膽研發,推出蛋殼黑陶高柄杯台燈、挂飾以及漢畫像石“神獸”系列產品等有地域特色且實用、美觀的新產品,受到觀眾追捧。

另外,我們還通過展覽、社會教育活動捕捉不同人群的實際需求,有針對性地研發、推廣文創產品。比如,曾連續舉辦兩屆的“青少年文創設計大賽”中,就涌現了一批符合青少年群體特點、便於推廣應用的文創產品。

張靖涵(陝西省華清宮商品服務部會員中心小組組員):

近距離與文創產品打交道已經一年多了。在華清宮商品服務部,每當看到這些小小的文創產品讓前來參觀的游客長時間駐足欣賞時,我就覺得,逼真而充滿歷史感的文創產品,如同穿越時空的導游,慢慢推開華清宮的宮門,引導人們去探尋盛世大唐的種種往事。

目前,富含歷史文化元素的文創產品很受大眾歡迎。華清宮華清文創銷售中心的調研數據顯示,游客對此類產品的接受度及購買率都非常高。

文創產品在設計時,除了要考慮實用性和趣味性,還要兼顧藝術性。比如,我個人非常喜歡“唐樂舞仕女玩偶”這款產品,因為看到仕女翩翩起舞的樣子,唐代梨園樂舞的盛況就好似呈現在眼前,我們也成了歷史的觀察者。

優質文創產品可以達到讓歷史融入藝術、讓藝術展現歷史的境界。歷史與藝術交融的文創產品可以讓文物“活”起來,讓歷史開口說話,也可以讓大家更立體地了解歷史、品味文化,同時更加珍視現在的美好生活。

林其鬆(福建省霞浦縣山海歲月文化發展有限公司創辦人):

我國的古建筑幾乎都是土木或磚木結構,保護難度極大。我發現,古民居保護難的原因主要有:原有內部空間因無法滿足現代人生產生活需求而被閑置﹔農村生產力低下,村民搬遷造成失修﹔業主組成復雜,意見不一﹔資金不足,基層文物隊伍薄弱。因此,活化保護古民居才是長久之計。

活化古民居,要創新技藝。應修舊如舊,更應注重內部空間功能改善,實現原有功能的提升,彰顯建筑遺產內涵,用藝術眼光適當活化,避免對建筑本體的改造。例如我為中國歷史文化名村霞浦縣半月裡村活化保護的古民居“鳳灣書田”,就是傳統建筑技藝與當代工藝科學融合的成果。

保護古民居,要活化用途。在不改變建筑特征和特色的前提下,從內容和形式上進行創意化開發,用文創產品再現建筑背后的人文情懷、藝術造詣、時代精神,實現當代價值。

活化古民居,要借用外力。國家文物局局長劉玉珠在兩會上呼吁解決文物保護“最后一公裡”問題。我認為,發動社會力量修繕和“認養”文物是有效辦法。近年來,霞浦灘涂旅游發展迅速,可通過活化利用古民居,助推鄉村振興。

鄭建明(復旦大學科技考古研究院教授):

2007年開始,由我負責的“瓷之源”課題組對浙江地區先秦時期原始瓷窯址進行了系統調查和研究,並在浙江北部以德清為中心的東苕溪流域新發現了100多處先秦時期原始瓷窯址。這是目前國內已知唯一的先秦時期大規模原始瓷窯址群,不僅將中國瓷器的燒造歷史上溯至夏代、建立起夏商原始瓷起源的完整序列,同時也確定東苕溪流域是中國瓷器的重要發源地。

由於原始瓷利用純天然原料制作,其釉料配方自然環保、無任何毒副作用,同時呈色淡雅、造型古朴大方,在現代社會具有獨特的市場與藝術價值。

如何讓發現的文物“活”起來?我和我的團隊對原始瓷的制作工藝進行了全面的實驗考古研究,按照古代技術復制了一批原始瓷器,基本解決了原始瓷的瓷土來源、淘洗工藝、成型工藝、釉料配方、燒成方式等技術問題,使幾千年前的窯業技術得以復活。

我們還與現代陶藝工作室合作,採用原始瓷天然胎釉,借鑒先秦時期的造型藝術,結合現代社會需求,研發了一系列原始瓷產品,不僅獲得良好的市場口碑,還逐漸發展為當地新型的文化產業。

(祝靜、肖依群、孫叢叢、秦毅、黃國勇、徐繼宏)

(責編:李慧博、湯詩瑤)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推薦視頻
  • 雲游大家故居:李白故居
  • 《燕雲台》主演談如何解鎖歷史人物
  • 王千源:別丟掉,對表演的熱愛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