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文化

三毛:撒哈拉的土壤 也可以孕育愛情

2019年03月26日14:25 | 來源:人民網-文化頻道
小字號

她是一個傳奇,用文字寫就佳話,更用一生追求詩和遠方。她說:“我是一個像空氣一樣自由的人,妨礙我心靈自由的時候,絕不妥協。”

1943年的今天,作家三毛出生。她生於重慶,遷居台灣,留學西班牙,安家撒哈拉。她用筆寫下愛、美、純、真,行間字裡是無聲的歌吟,美如天籟。有人說,她把生命舒展成隨心所欲的形象,高高舉在塵俗之上,像開在荒漠裡的繁花……

紀念她的同時,讓我們仔細回味她經典作品中的青春與愛情。也讓我們體會她在自己的作品中,道出了哪些人生真諦。

荒蕪的土壤 也可以孕育愛情

三毛並不是為了看草原和小鳥才流浪,也不單單是為了自由,更多的是為了找到心靈棲息的地方。

她曾經說過,我的寫作生活,就是我的愛情生活﹔我的人生觀,就是我的愛情觀。

撒哈拉是一個大沙漠,隻有冒險者才敢去的地方,但那裡卻有三毛和荷西的愛情故事。也許隻有撒哈拉那樣荒蕪的環境,才能反襯三毛與荷西的愛情。換句話來說,隻要兩心相悅,什麼樣的地方都是愛情生長的土壤。

相戀幾個月后,他們結婚了,婚后,因為三毛向往大沙漠,他們就搬到了撒哈拉沙漠裡居住,於是,也就有了《撒哈拉的故事》。

它告訴你 人的改變需要時間

寫作對於她來說,似乎是一件很容易的事情,然而跟她以后的風格完全不同的是,她早期寫的東西都是出自想象,而后期寫的東西,幾乎全是現實。

三毛的功課學的並不好,數學很差,常常考零分。唯一學的好的是語文。作文寫得很好,經常上學校的壁報。有一次,她寫了足足五千字的《苦兒流浪記》給老師,裡面說自己是一個孤兒,把老師感動得流淚了。但那時候,她才五年級,並且有一個幸福的家庭。

人,是可以改變的,只是每一個人都需要時間。她在《雨季不再來》這本自己青少年時期出的書的自序裡面,這樣寫道:《雨季不再來》本身並沒有閱讀的價值,但是,念了《撒哈拉的故事》之后的朋友,再回過來看這本不很愉快的小書,再拿這三毛和十年前的三毛來比較,也許可以得著一些小小的啟示。三毛反省過,也改正過自己在個性上的缺點。

用最質朴的語言 講最真實的故事

我們已經知道了故事的結局,但是曾經的三毛是不知道的。荷西等了她六年,她也恰恰陪伴了荷西六年。她比他剛好大六歲,這些似乎都是宿命的玩笑。

《夢裡花落知多少》講了她失去丈夫荷西之后的生活,從低沉失落、極度的痛苦到慢慢走出來的蛻變,這個時期也算是三毛寫作的高峰期,她勇敢的慢慢的去接受這個事實,失去了至愛的人。她用最朴實的語言,記錄了心中最真實的想法,以及發生在自己身上的點點滴滴。

偶爾生活不那麼繁忙的時候,她還是會懷念荷西。時光回到某個不知名的午后,她靜靜的靠在荷西身旁,慢慢的睡了過去,雙手挂在他的脖子上,遠方有什麼人在輕輕的唱歌……

書裡寫的是三毛想要的安靜,是她筆下勾勒的她認為的世界情感。她離開了撒哈拉,當靈魂不再適合棲息在這兒,她還是會選擇流浪。她會一直思考人生的意義,一直寫作,一直生活。

談人生

人,不經過長夜的痛哭,是不能了解人生的,我們將這些苦痛當作一種功課和學習,直到有一日真正的感覺成長了時,甚而會感謝這種苦痛給我們的教導。

生命的滋味,無論是陽春白雪,青菜豆腐,都要自己去嘗一嘗啊。

生命無所謂長短,無所謂歡樂哀愁,一切都會過去,像那些花,那些水……

談夢想

一個人至少擁有一個夢想,有一個理由去堅強。心若沒有棲息的地方,到哪裡都是在流浪。

夢想,可以天花亂墜,理想,是我們一步一個腳印踩出來的坎坷道路。

談為人

從容不迫的舉止,比起咄咄逼人的態度,更能令人心折。

小聰明人,往往不能快樂﹔大智慧人,經常笑口常開。

談讀書

讀書多了,容顏自然改變。

許多時候,自己可能以為許多看多的書籍都成過眼雲煙,不復記憶,其實他們仍是潛在的。

談愛情

每想你一次,天上飄落一粒沙,從此形成了撒哈拉。每想你一次,天上就掉下一滴水,於是形成了太平洋。

愛情如果不落到穿衣、吃飯、睡覺、數錢這些實實在在的生活中去,是不會長久的。真正的愛情,就是不緊張,就是可以在他面前無所顧忌地打嗝、放屁、挖耳朵、流鼻涕﹔真正愛你的人,就是那個你可以不洗臉、不梳頭、不化妝見到的那個人。

談心境

大悲,而后生存,勝於不死不活的跟那些小哀小愁日日討價還價。

今日的事情,盡心、盡意、盡力去做了,無論成績如何,都應該高高興興地上床恬睡。

友好提示:

本文為人民網文化頻道官方微信號“文藝星青年” (wenyixinqingnian)出品,歡迎轉載,請注明來源,謝謝合作!

長按下方二維碼 關注“文藝星青年”

 

開啟一場輕奢的文藝之旅

(責編:吳亞雄、蔣波)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推薦視頻
  • 雲游大家故居:李白故居
  • 《燕雲台》主演談如何解鎖歷史人物
  • 王千源:別丟掉,對表演的熱愛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