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文化

容庚:半生收藏中的家與國

2019年04月09日08:56 | 來源:光明日報
小字號

當記者來到位於廣州美術學院33棟的容璞家中時,時間已是傍晚。均已過了古稀之年的梁世雄和容璞老兩口還在忙著整理家中計劃捐贈的畫作。一進門,牆上落款容庚的“半池風雨迎春冷,一夜霜花帶月開”對聯就吸引了記者的目光。

“這是世雄請爸爸寫的,記得當時他動筆的時候,還拿出了自己編寫的《金文編》仔細對照,力求准確無誤。”見到記者,容璞放下了手頭的工作,回憶起了父親容庚耗費半生心血的收藏,以及藏品一聚一散背后一家人濃濃的家國情。

取之為國,把寶貝留在故裡

“東莞容家是書香官宦之家,時人把我父親、叔叔肇祖和兩人的舅舅鄧爾雅稱作是‘一門三杰’。”容璞說,父親之后收藏的雅好與兒時熏陶和家學淵源是分不開的。

容璞回憶,父親的收藏主要開始於就職燕京大學教授之后,而資金來源,則全部來自父親每月的薪水。“父親不是大資本家,身家也不豐厚,他的收藏全靠薪水。發薪后父親總會拿出一半來收購藏品,另一半則交給我母親當家。每次到了要交學費時,父親都要變賣他的藏書換成金條支付。”容璞說。

容璞講述她幼時睡的床是父親放置青銅器藏品的大木箱鋪上床板改造而成,她的床價值連城。“每當有客來時,我們就要幫助搬走床褥床板,才能把青銅器拿出展示,這也是我接觸古銅器的一種方式。”容璞表示。

容庚在燕京大學任教時還兼任北平古物陳列所鑒定委員,這讓他有機會頻繁接觸大量珍貴文物,也讓資金並不充裕的他練就了一雙鑒別藏品的“火眼金睛”。廣東省博物館書畫研究室負責人、容璞女婿羅兵告訴記者,容庚的不少收藏在購入時被人視為冷僻之物,但他卻一直堅持“人舍我取,人取我舍”,而事后往往証明了容庚眼光的獨到。

容庚專注收藏,除卻愛好之外,更是其拳拳愛國之情的體現。在那個國力不濟的動蕩年代,大量珍貴文物往往流入了資力豐足的外國人手中,而導致國寶流失海外。“容庚先生之所以要收藏和研究古青銅器,就是要為中國人爭氣。”容庚弟子、中山大學教授曾憲通曾表示。在編著《商周彝器通考》時正值抗戰時期,容庚日夜伏案研究寫作,就是想憑借自己的努力,逐漸改變當時先秦銅器研究話語權由日本學者掌握的局面。

散之不惜,將所藏盡歸於公

容庚1947年返粵之后,除了在中山大學繼續自己的收藏和研究工作,一直在思考如何讓所藏之物更好地為國家和公眾服務。他曾表示“數十年薪水收入,自奉甚微,所有余資盡以購買書籍字畫器物,這樣做的目的,一供學術研究之用,二可使國家文物減少外流,今老了我將獻於國家,以酬夙願。”

《容庚傳》中曾有記述,當年對容庚有知遇之恩的羅振玉欲散舊藏,希望容庚代表燕京大學選購部分古物圖書,羅振玉在致容庚信函中反復強調“鄙意歸之私人,不如歸公共閱覽也”。對於恩師的選擇,容庚深以為然。容璞向記者回憶,父親晚年曾罕見召開家庭會議並向子女們叮囑“你們不懂這些東西,放在你們手上可惜了,捐出來可以讓更多人看到。”

讓容璞印象最深的是父親在1974年將所藏的一萬余冊書全數捐贈給了中山大學圖書館,其中不乏明嘉靖版重刊宋刻《宣和博古圖》30巨冊,以及光緒十四年日本銅版《西清古鑒》24冊等孤本和善本。“他唯一的要求是希望對方能向他提供一份清單,好讓他知道捐了哪些東西。”容璞說。

“聚實不易,散則何難?與其身后散失,不如生前交給國家。況且放在國家處也是一種聚,隻要能使更多人受益,我幾十年心血就不算白費了。”容庚曾在1980年6月廣州市文化局為他舉辦的座談會上發言道。

“容庚先生將畢生珍藏之青銅器、中國畫、書法(包括碑帖)、名人信札、圖書等悉數捐獻,目前主要受惠於此的機構有廣州藝術博物院、廣州博物館、中山大學、廣東省立中山圖書館、東莞市博物館等。”廣州藝術博物院院長陳偉安介紹,藝博院至今所積累的上萬件歷代書畫藏品之中,近十分之一為容庚先生所捐贈。

初心不改,清正家風代流傳

適逢容庚誕辰125周年之際,今年3月,廣東省文旅廳和廣州美術學院等接到了中國美術館關於共同主辦梁世雄捐贈作品展的邀請。而這一切,都源於梁世雄和容璞夫婦做出的一個決定:將梁世雄一生創作各個階段最具代表性的作品全數捐出。而中國美術館,正是受捐方之一。4月11日,“心隨江山——梁世雄中國畫藝術展”將在中國美術館拉開帷幕。

“在家中整理作品的時候,我體會到了容老當年捐贈藏書時的心情。”今年已是86歲高齡的梁世雄告訴記者,容庚在決定向中山大學圖書館捐贈藏書時,曾因心中不舍而幾夜沒有睡好覺。如今輪到自己時,才真正理解了岳父當時的感受。

曾任職廣州美術學院中國畫系主任的梁世雄,師從嶺南畫派巨擘關山月、黎雄才等人。他本世紀初以新疆哈密的胡楊為原型創作出的《雄風歲月》《胡楊月夜》《大漠金秋》等一批作品曾在書畫界引起不小的反響。

梁世雄在創作中很重視博採眾長,而又能自成一家。因為早年與北方畫家的廣泛接觸交流,他的畫中既有宏大的氣勢,也有細膩的筆觸,被外界評價為“巧融南與北,秀麗復雄強”。他還曾嘗試用中國傳統山水技法描摹國外風景,在傳統中融入現代感,不斷追求藝術風格上的新突破。

對於梁世雄、容璞夫婦而言,父親容庚永遠是高山景行的。“容庚先生對我的影響很大,他曾對我說‘歷代有成就的畫家沒有一個字寫不好的,字寫不好成不了大家’,我為此發奮練到手痛,有時半夜都會痛醒。”梁世雄回憶說。

“父親不光從治學方面影響我們,他心中無私,一心為公的精神更值得我們學習。所以世雄和我不光當時積極支持父親捐贈的決定,現在更要繼承好父親遺志和家風,沿著他的路往前走。”容璞向記者解釋了他們夫婦決定捐贈作品的初衷。

“梁世雄先生一直擔任廣州美院教授,教書育人,數十年筆耕不輟。近日聽聞先生把自己的代表作悉數捐獻,翁婿先后選擇將藏品、作品捐給國家,讓我看到了兩代名家的心胸和情懷。同時體現了一個書香門第的傳統風尚,令人欽佩!藝術的傳承,不但是傳承藝術的本身,更應該是藝術和精神的完整傳遞。”廣州市美術家協會名譽主席周國城認為。

“留住文物、鑽研金石、慷慨捐贈、傳下家風,容庚的一生豐富而厚重。我們能做的,就是踏實做好手中的工作,努力繼承外公和岳父母的家風,在新時代作出自己應有的貢獻。”身為容家第三代的羅兵對記者說。(王忠耀)

(責編:李慧博、吳亞雄)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推薦視頻
  • 雲游大家故居:李白故居
  • 《燕雲台》主演談如何解鎖歷史人物
  • 王千源:別丟掉,對表演的熱愛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