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文化

“漢服達人”鄭煒: 讓漢服復興,走向世界

2019年04月10日08:16 | 來源:中國新聞網
小字號

身著華美漢服,在老街巷款款而行,已成為不少漢服愛好者的日常生活,也成為福州市一道光彩奪目的風景。

被“奇裝異服”字樣刺痛,他許願要讓漢服復興

談到自己與漢服的結緣,福州市傳統文化促進會會長、福建漢服天下會長鄭煒回憶說,漢服在福州興起是2003年,開始鮮為人知。

2006年9月發生的一件事情讓他觸動很大:當時福州文廟大舉祭孔,幾個漢服愛好者試圖參與,卻因“穿著奇裝異服,不夠庄重”而被“驅逐”。漢服愛好者們隻好在福州白馬河畔潦草地行禮祭孔。

次日的當地報紙將此事刊登出來。“一張報紙兩個版面,說的都是祭孔,待遇卻如此不同。”鄭煒說,“當時確實沒有幾個人聽說‘漢服’,大家更不能理解漢服背后對傳統文化的執著,這件事給我觸動非常大。”

鄭煒當時已經是福州小有名氣的民俗專家,他透過網絡主動聯系上了這群漢服愛好者,邀請他們來到螺洲孔廟辦一場漢服復古的祭孔活動。

鄭煒加入了漢服天下,將漢服的傳統服飾融入福州信俗活動中,讓美輪美奐的漢服為蝦油味濃濃的福州節慶注入儀式感和視覺享受。

自2013年起,漢服天下還發起組織“中華禮樂大會”,分別在橫店、廈門、西安、曲阜和武夷山舉行,宣傳片甚至還登上了美國紐約時代廣場納斯達克廣告牌。

目前,福建漢服天下是福建最大的漢服文化團體,在同袍中有一定知名度,成立15年來,連年舉辦的烏山花朝節花神祭春、三坊七巷中秋節擺塔、安泰河七夕節放花燈……成為福州靚麗的民俗風景線。

漢服“打山”:不應把同袍當靶子

福建漢服天下坐落在福州市三坊七巷的三進大宅院內,在一個古色古香的漢式生活館裡,裡面擺放著各式各樣的漢服和飾品,也有不少“同袍”們在裡面互相交流。

福建漢服天下副秘書長何嘉介紹,漢服,在當代的定義主要指中國漢族的民族服裝,主要包括從上古到明代末年,中國大多數漢族統治王朝的歷史服飾及當代漢服復興的漢服。

何嘉告訴記者,現在很多同袍喜歡明制漢服,主要是因為明代的審美風格繁麗、華美,服飾花紋色彩濃重,生動豪放。“當時的紡織工藝也比較發達,催生了風格華麗的織錦、織金的流行。”

馬面裙、長襖外罩上圓領袍,再加一道繡工華美的綬帶,何嘉指著身旁一件紅色華服告訴記者,這就是人們常說的鳳冠霞帔的霞帔,因其形美如彩霞而得名,是明代大禮服的代表,也是我們經常聽到的“命婦服”。

“路人看身穿漢服的我們,目光由初期的詫異變為現在的欣賞。”鄭煒如是說。

隨著大眾對於漢服認可的加深,漢服市場也在逐漸擴大,山寨漢服也隨著出現,這引起漢服圈一些人士的不滿。

對此,鄭煒認為,打擊山寨不應當把同袍當做靶子,應當將批評目標瞄准山寨漢服的制作方、生產廠家,同時更多地向大眾普及漢服知識、進行引導。

漢服“出海”,讓世界看到中國之美

福州是千年歷史文化名城,不少傳統節日是閩都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有其獨特的文化印記。鄭煒認為,每一個中華傳統節日都是傳承、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極佳節點。

每逢傳統節日來臨,鄭煒便會帶領年輕人身著漢服在福州三坊七巷開展活動,展示福州獨特的傳統節日習俗。令鄭煒欣慰的是,早期活動看熱鬧的多,應者寥寥,如今大家爭相參與,熱情高漲。

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是中華民族的寶貴財富,也是聯系海內外華人的紐帶。近年來,鄭煒不僅在琢磨“牆內開花”,更努力推動從福州“走出去”,讓世界看到中華優秀傳統文化。

2018年8月,福建漢服天下攜歷史悠久的漢服文化與中華禮樂文化登上了紐約時代廣場納斯達克大屏幕,這是漢服“出海”的一個嘗試,“那次讓世界看到中國之美”。

2018年11月16日,福建漢服天下與德國漢文會、加拿大華夏館簽訂戰略合作協議,計劃在德國、加拿大開設漢服文化體驗館,讓更多的人領略漢服文化的魅力。

鄭煒去年被邀請參加戛納電影節,他頗為遺憾走紅毯隻能著禮服不能著漢服。他的願望是,漢服“出海”,推動漢服為代表的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越走越好。(林春茵 鄭江洛)

(責編:李慧博、吳亞雄)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推薦視頻
  • 雲游大家故居:李白故居
  • 《燕雲台》主演談如何解鎖歷史人物
  • 王千源:別丟掉,對表演的熱愛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