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文化

六旬雕塑師與飛天“共舞”40年:讓千年彩塑“活著”

2019年04月23日08:06 | 來源:中國新聞網
小字號

六旬雕塑師與飛天“共舞”40年:讓千年彩塑“活著”

圖為杜永衛介紹他彩塑的佛像。 魏建軍 攝

 “如果沒有莫高窟古代工匠們留下這麼多輝煌的作品,也就沒有今天的我。”年近六旬的敦煌彩塑制作技藝省級傳承人杜永衛日前接受記者採訪時說,“敦煌滋養了我,我想讓這流傳千年的技藝一直‘活著’。”

圖為杜永衛正在給成型的佛像“上泥”。 魏建軍 攝

敦煌彩塑技藝是甘肅省古老的地方傳統雕塑工藝,以敦煌石窟為主體,用紅柳搭架、麥草扎芯、上泥、塑造、敷彩等千年古法制作的彩塑藝術。有一千多年的發展歷程,保存了各個歷史時期的優秀作品。它曾對中國西北、中原一帶的石窟藝術產生過深遠的影響。

1977年,17歲杜永衛來到敦煌莫高窟從事壁畫和彩塑臨摹修復工作,從此,與敦煌藝術結下了不解之緣。初入洞窟,自小痴迷美術的杜永衛被莫高窟內古人的藝術震撼、感動。他決定,沉下心在莫高窟“修煉”,從此成為了“洞中人”。

“老一輩的專家把幾十年積澱的精華都教給了我。”在師父和前輩的指導下,杜永衛完整傳承了敦煌彩塑制作技藝。期間,他還多次公派赴中央美術學院、日本東京藝術大學等進修,技藝日漸精湛。

然而,在莫高窟臨摹壁畫22年后,杜永衛因種種原因離開了莫高窟,他開始創業,並將自己的工作室變成敦煌彩塑傳習基地,為海內外慕名而來的大學生、愛好者教授制作技藝,講述佛窟故事。

圖為杜永衛向游客介紹敦煌彩塑歷史。 魏建軍 攝

回想曾經,杜永衛感慨道,莫高窟492個洞窟,自己雖不敢說如數家珍,但他都通覽過十個朝代的藝術,這對他今天的工作積累了不少財富。此前,他曾接受媒體採訪時說,“再見”莫高窟時心裡隻有一個信念:余生隻想做莫高窟的臨摹匠。

杜永衛從事敦煌雕塑40余年,作品曾在法國、德國、美國、日本、韓國、印度以及台灣、香港等國家和地區展出。他還重修了敦煌石窟第一大佛雙手、榆林窟6窟彌勒佛像等,為敦煌研究院制作了百余件彩塑。

“曲不離口,拳不離手,不能讓你的造型感覺退化。”杜永衛告誡學生,要不斷深造。他說,其實這些年,他一邊做塑像,一邊還要畫素描、畫油畫,也是培養他的色彩感覺不要退化,這樣才能精准的識別不同顏色,包括色彩之間的過渡變化。

“40歲之前不要想著賺錢。”這是杜永衛在中央美術學院深造時恩師告訴他的,起初他還覺得自己水平不錯,不以為然,后來才恍悟,作為一個搞藝術的人,40歲之前是錘煉自己,就像中醫一樣,年紀越大,經歷越多,水平自然就高了。如今,他把同樣的話告訴徒弟。

杜永衛說,現在雖然陸陸續續帶了有二三十個徒弟,但“成材率”很低。很多人吃不了苦,急功近利,不過,這也不能怪年輕人,畢竟時代不一樣,“以前連手機都沒有,安靜地待在洞窟就是一種享受”。

2018年10月,敦煌市投資打造了“莫高裡工匠村”,是集敦煌藝術研究、傳承交流、旅游服務於一體的綜合文化項目,旨在整合文化藝術與工藝技術資源,傳承敦煌文化藝術、繁榮敦煌文化事業。杜永衛的工作室就在其中,不斷有來來往往的求學者和游客參觀拜訪。

“靜下心來,才能做出好作品。”杜永衛說,他希望有更多的人來關注敦煌彩塑,讓這門藝術一直“活著”。(魏建軍 高瑩)

(責編:李慧博、吳亞雄)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推薦視頻
  • 雲游大家故居:李白故居
  • 《燕雲台》主演談如何解鎖歷史人物
  • 王千源:別丟掉,對表演的熱愛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