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文化

古代畫家如何詮釋青年?古代繪畫上的幾種青年形象

2019年05月05日09:00 | 來源:西安晚報
小字號

《王時敏像》

《中興四將圖卷》(局部)

《五王醉歸圖卷》(局部)

青年處在不斷地變化、成長中,他們有的英姿勃發、彬彬有禮,有的不修邊幅、離經叛道……古往今來,無數文學家熱衷於描寫青年,而不少畫家也喜歡描繪青年。那麼我國古代畫家又是如何詮釋青年的呢?從流傳千古的名作中,我們挑選了三幅描繪青年名人的佳作。觀賞這些畫中的“年輕人”,我們似乎能體會到他們的心境。

熱血青年

《中興四將圖卷》

近代歷史上,無數青年人憑著一腔熱血,義無反顧地投入反帝反封建的斗爭中。古代青年也是如此,面對國破家亡,許多熱血青年投筆從戎,成就了一番驚天偉業。南宋名將岳飛生逢亂世,他自二十歲從軍,先后參與、指揮大小戰斗數百次,立下赫赫戰功,未及而立之年便已成為抗金名將,位列南宋“中興四將”之首。人們心中岳飛的形象多是蓄著長須,顯得十分老成,而南宋畫家劉鬆年筆下的岳飛卻是一副青年人的相貌。

《中興四將圖卷》絹本設色,縱約26厘米,橫90.6厘米,原藏於北京故宮博物院,后借調於中國國家博物館。畫中所繪諸位南宋將領英姿挺拔、神態自然,衣飾線描勁健流美,人物面部勾線勻稱而流暢,四將的頭形輪廓顯出輕重緩急之別,能傳達出人物的年齡特征。

細觀劉鬆年的這幅《中興四將圖卷》,畫中的青年岳飛模樣清秀。他大大的臉盤和小小的眼睛,儼然一副憨厚的農家子弟模樣,看上去十分親切自然。據史料記載,岳飛出身貧民,少時不但聰穎好學,而且天生神力,可“挽弓三百斤,弩八石”。再看此畫中的岳飛,雖面若書生,但身材魁梧,站姿端正,與其他三將相比顯得更有力量。

畫中岳飛雖身著便裝,但畫家描繪時毫不含糊,對衣紋的處理十分老到,簡潔明快,毫不拖泥帶水,每一筆都交代得很清楚。除主要人物外,幾位侍者也刻畫得十分細膩,其年齡和相貌雖各異,但都身姿挺拔,表情恭謹而機敏,頗有軍士風范。

《中興四將圖卷》每像旁原有朱文榜題,后被擦去。現存清乾隆帝墨筆楷書重題,依次是“劉鄜王光世”“韓蘄王世忠”“張循王俊”“岳鄂王飛”。張、岳像之間上部有清乾隆四十年御題七言律詩一首。幅末“劉鬆年畫”款被擦去,余痕可見。拖尾有明人俞貞木於洪武二十二年所題長跋一則。本幅及拖尾有明代大藏家項元汴、項德新父子鈐印十余方,乾隆八璽鈐全,又嘉慶、宣統印璽。

岳飛精忠報國,贏得世人的愛戴。但眾所周知,其未及40歲便遇害,據此后世多認為,《中興四將圖卷》中的青年岳飛與其真實容貌較為吻合。

文藝青年

《王時敏像》

“文藝青年”指熱愛文學、藝術的青年,也可以指比較個性、前衛的青年。自古以來,中國都有著為數眾多的“文藝青年”,古代的文青們還經常登上傳世名畫。美中不足的是,由於蓄須的傳統,古畫中的青年多是長須飄飄,宛如老者。在明代人物畫中,有一幅讓人眼前一亮的曠世杰作,畫中的男青年不但風度翩翩,更重要的是他還把胡子刮得干干淨淨。

《王時敏像》為明代著名肖像畫家曾鯨所作,該畫絹本工筆設色,立軸,縱約64厘米,橫52.3厘米,現藏於天津藝術博物館。《王時敏像》繪王時敏二十五歲時肖像,畫中王時敏身著寬大白衣,手持拂塵,盤膝端坐在蒲團之上。他面容俊秀,雙目有神,神態溫雅。最令人印象深刻的是,青年王時敏此時並未蓄須,這種文人形象在清以前的畫作中極少出現。

現代青年多愛使用美顏相機,古代雖沒有這樣的高科技,但曾鯨在繪制《王時敏像》時也採用了一些技法,以使畫中人物的膚質顯得更加溫潤細膩。畫家對人物面部的刻畫採用“凹凸法”,即先以淡墨勾出五官輪廓,然后按其結構烘染數層,最后敷以淡赭色。畫家於眼瞼、鼻翼、下顎、脖頸處重點渲染,眉毛、眼睛施濃墨渲染數遍,使得人物體積結構真實、栩栩如生。綜觀整幅畫作,與中國傳統的肖像寫真有些許不同,更似西洋透視畫法,不僅有筆墨之趣,而且富有立體感。

畫作中人物服飾的描繪也極為出彩,畫家用筆穩重而有變化,充分展現出衣服的質感。衣袍先淡墨勾定外輪廓,施白粉暈染,共設色三層,待白粉干后,以淡墨調赭石色勾描衣紋走向,通過用筆轉折暗示人體結構,線條布局走向合理,疏密得當,墨彩相得益彰,人物衣飾、面相相映成趣。王時敏手持的拂塵以彩墨烘染,此局部與整體相互呼應,匠心獨具,墨色氈帽與王時敏所坐之底氈亦起到平衡畫面的作用。

《王時敏像》上有明代官員顧秉謙篆書題“遜之尚寶二十五歲小像”。左小角鈐王時敏之孫王原祁朱文印“掃花闇”一方。右下側畫家自署“萬歷丙辰五月,曾鯨寫”,據推算,畫家時年49歲。畫下押“曾鯨之印”“波臣氏”二印。

畫中人王時敏是明末清初著名山水畫家,為一代畫苑領袖,其卒於康熙十九年,享年八十九歲,可謂高壽。王時敏雖為畫壇泰斗,但受曾鯨《王時敏像》影響,他在世人心中永遠是一副青春俊美的模樣。

浪蕩青年

《五王醉歸圖卷》

青年給人的印象多是朝氣蓬勃,但由於經歷太少,他們在遇到挫折時容易陷入消沉。為了排解人生中的煩惱,有的青年養成了喝酒的習慣,甚至到了不醉不歸的地步。傳說青年時代的李隆基郁郁不得志,曾鐘情於飲酒,喝得昏天黑地后還涉嫌“醉駕”。后世畫家覺得此事甚是滑稽,於是創作了《五王醉歸圖卷》,引為笑談。

李隆基年少時命途不濟,其皇孫身份被降封為臨淄王。唐武則天年間,已到弱冠之年的李隆基先是在親衛府任右衛郎將,后又任尚輦奉御,負責管理皇帝內外閑廄馬匹,《五王醉歸圖卷》的故事就發生在這期間。

《五王醉歸圖卷》由元代畫家任仁發創作,紙本設色,縱35.5厘米,橫212.5厘米。畫中描繪了李隆基與他的四個兄弟宋王、申王、岐王和薛王出游飲酒,醉后騎馬回家的情景。據唐鄭處誨《明皇雜錄》記載,李隆基與其他四王少時感情和睦,常一同宴飲,喝酒、下棋、斗雞、擊球、打獵、游賞,可謂形影不離,這種親密在《五王醉歸圖卷》中得到了呈現。

《五王醉歸圖卷》中繪有五王及四名侍從,人物皆騎馬匹。其中,穿深紅色衣服、由兩個侍從攙扶者為青年李隆基,坐騎為“照夜白”。在李隆基后面的是身著淡黃衣、騎烏騅馬、面部醉紅的宋王﹔接著是顧前盼后、騎“玉花驄”的岐王和騎“黃驄驃”的薛王﹔需要侍從側騎服侍、伏鞍欲吐者為申王,坐騎為“九花虯”。畫中侍從們挽起袖子,躬身服侍著東倒西歪的主人,從表情上看,有的侍從似乎要支撐不住了,場面十分詼諧生動。

《五王醉歸圖卷》傳承至今,保存相當完好,除包首破損被更換過外,大多保留了清宮原來的裝裱。《五王醉歸圖卷》歷經元明清三代官員及文物鑒賞家遞藏,已經明確的收藏者包括王麟郭、王永吉、梁清標、耿昭忠、耿嘉祚等收藏大家。清時,此作被收入宮中,乾隆、嘉慶均在畫上蓋了收藏印,用清朝最高規格裝裱重裝此卷,並登記在皇宮書畫著錄《石渠寶笈》中。

民國時期,《五王醉歸圖卷》和另外20件名作被溥儀賜予其弟溥杰,其中還包括宋徽宗《摹張萱虢國夫人游春圖》等名畫。20世紀中葉,此畫流於美國,直至2009年才通過拍賣渠道回流國內。

2016年12月,《五王醉歸圖卷》亮相北京拍場,最終以3.036億元成交。該作品成交價創2016年中國藝術品全球最高成交紀錄,現收藏於蘇寧藝術館。

(責編:李慧博、吳亞雄)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推薦視頻
  • 雲游大家故居:李白故居
  • 《燕雲台》主演談如何解鎖歷史人物
  • 王千源:別丟掉,對表演的熱愛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