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非遺更全面融入當代生活
觀眾參觀論壇現場的非遺展覽
4月29日,“吉服嘉禮 祥樂天工——宮囍·龍鳳呈祥”非遺傳承與發展論壇在故宮紫禁書院舉行。專家學者與非遺傳承人齊聚一堂,對話古今,追溯歷史文化,探索燦爛文明,展示一脈相承的非遺技藝。
據悉,2018年11月,“修身 齊家 平安天下——故宮博物院主題性綜合文化創意項目研發模式發布會”在故宮博物院建福宮花園敬勝齋舉行,宣布“故宮中國節”“宮囍·龍鳳呈祥”“金榜題名”3個主題性綜合文創項目正式啟動。“宮囍·龍鳳呈祥”作為其中的重要板塊,以系列化IP文創產品展示故宮特色,從不同視角傳播故宮文化、傳承非遺。
故宮博物院副院長任萬平在論壇致辭中表示,非遺是文化傳承之脈、文藝創作之源、文創設計之魂,保護非遺更要傳承非遺,不斷賦予其新的時代內涵和現代表達形式。故宮博物院肩負著保護、傳承中華民族優秀文化的重要使命,正在積極探討文化產業的多方面發展。故宮博物院原常務副院長王亞民表示,目前,故宮文創開發經歷了自發文創研發、自覺文創研發和主題文創3個階段。要走出“同質化”,必須進入主題研發階段,以公眾需求為引導,與百姓生活相結合。“故宮中國節”“宮囍·龍鳳呈祥”“金榜題名”項目即為主題研發階段的探索。清史專家閻崇年先生表示,故宮這3個項目將文物、非遺綜合到一起,將對中華文化的傳承和發展起到重要作用。
北京畫院美術館館長吳洪亮以個人的研究和對非遺以及文化遺產在當今的激活為主線,為與會嘉賓帶來題為《在尋根中探求未來》的報告。他提出“自傳統向未來”就是我們現在要做的事。故宮博物院近幾年通過一系列活動,向人們講述如何從“回”中找到未來感,找到今天生活的幸福感。
非遺不是逝去的歷史,需要活態傳承。本次論壇探討非遺的活態傳承與發展,它的意義不僅在於展示和弘揚,還在於找到促使非遺更好地“活”下去行之有效的方式。設計師黃薇為“宮囍·龍鳳呈祥”項目設計制作了66套具有故宮元素的婚禮吉服,對應非遺技藝達40項﹔藝術家劉恆甫通過創作56個民族婚俗微雕,展現不同民族婚俗風貌和精神文化厚度,為人們認識各民族婚俗特色開辟了新窗口﹔備受用戶信賴的互聯網電商平台為“宮囍·龍鳳呈祥”項目系列非遺文創產品提供銷售平台,讓更多人關注、購買、使用、傳播非遺文創產品。
專家學者、非遺傳承人還圍繞“非遺文化對日常生活的介入”“全球化語境下的傳統文化資源再使用”“婚慶儀禮傳承與宮囍文化再造”3個議題展開了深入探討。暨南大學文化遺產創意產業研究院院長陳平就文化遺產與文化自信,再創中國風等發表意見﹔清華大學藝術博物館副館長蘇丹向與會嘉賓分享了空間表達與非遺保護的范例﹔中央美術學院教授宋曉霞列舉一些國際上的博物館實例,與嘉賓探討非遺與當代藝術之間的關系﹔藝術家范婭萍就全球化語境下的中國傳統文化傳承和再發展問題,闡述了推行藝術教育的重要性﹔故宮專家苑洪琪和劉國梁分別從龍鳳同和袍中的吉祥蘊意和清代皇家禮樂兩方面,論証禮儀傳承的重要意義。此外,現場還有蒙古汗廷非遺音樂表演,讓躍動的音符帶大家領略非遺的魅力。
故宮博物院副院長閻宏斌表示,保護和傳承非遺是自覺,也是責任。故宮博物院在促進非遺更加全面地融入當代生活方面做出了探索,同時,也願與社會各界共同致力於非遺的傳承與發展,讓非遺在中國傳統文化的百花園中經久綻放。(程 佳)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推薦閱讀
相關新聞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