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文化

馮驥才:總要掂量自己筆管裡的良心

2019年05月11日09:33 | 來源:北京日報
小字號

  本報訊(記者 路艷霞)“我跟美林因為身高的原因,我站在他身旁不能不俯視他,但心裡是仰視他的。我喜歡這樣的一位藝術家,不管遇見了多少苦難,把苦難都擱在身后,還要把心中的金銀緋紫貢獻給這個世界。”昨天,馮驥才記述文化50年國際學術研討會在天津落幕,在致辭中,馮驥才深情“表白”他的老友、畫家韓美林。

  2014年起,馮驥才在人民文學出版社陸續出版了《冰河》《凌汛》《激流中》《漩渦裡》四部作品,此次四部作品以精裝套裝書形式面世,也是他記述文化50年的文字見証。馮驥才坦言:“我是這個時代的親歷者,我特別信仰文學有一個功能,就是對時代的記錄功能。我覺得很多作家,雨果也好、托爾斯泰也好,他們都用小說人物或者故事記錄過他們的時代。”他說,我們經歷過這樣一個波瀾壯闊的時代,幾億人在這個時代的激流裡翻滾著,我們不能拒絕把這個時代記錄下來的使命。“我是一個親歷者,我想從一個知識分子的個案來記錄歷史,思考我們的生活,認識我們的時代,然后面對我們的未來。我想寫這樣一本書,就是把我作為一個個案來寫。”馮驥才直言,他用的都是真實的素材,他不願意欺騙讀者。他覺得一個作家,哪怕寫一句話欺騙你的讀者,歷史將來都會瞧不起你。

  馮驥才說,從他70多年的人生歷程來講,經歷過不同時代,他是一個跟時代共命運、跟共和國共命運的人,“我們這一代人天生地、注定地關切時代、關切民族、關切土地、關切社會。我們就是有太多的責任感,這沒有辦法。如果沒有責任感的話,我們不會做文化遺產保護。”他認為,正因如此,自己不可能成為精致的利己主義者﹔也正因如此,他總要追究自己,總要去掂量自己筆管裡的良心,因此過得很累。

  馮驥才多年來一直在做文化遺產搶救,有時甚至挺苦惱的,因為做文化遺產保護,要寫下千萬字文化檔案,但這些檔案寫出來是沒人看的。也有媒體記者問馮驥才:“你不做難道就沒有人做?”他回答:“可能因為我是作家,跟學者還有一點兒不同。作家對文化有一種情懷。除去我對文化的價值的認知和重要性的認知之外,作家對生活有一種文化情感,有一種審美情感,有一種民間情感,有一種鄉土情感。他必須要做這樣的事。”

  馮驥才說,當年在巴黎大拆房子時,雨果站了出來。他到巴黎去,曾看到雨果1835年寫的《向拆房者宣戰》﹔當敦煌出現問題的時候,張大千、常書鴻也跑到渺無人煙的大沙漠裡邊了。“我們既然選擇了,當然就應該堅守下去。但是我坦率地講,我做這件事情並不是痛苦的。我覺得我是這個時代的幸運兒,歷史把一個大活兒交給我們了,就必須要做。”

  馮驥才還不失時機地提醒道:“我們最重要的責任還是要喚起一代公眾對文化的自覺。知識分子在整個文化自覺的過程中是走在最前沿的,他們最先有文化的自覺,我管這叫文化先覺。”

(責編:韋衍行、湯詩瑤)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推薦視頻
  • 雲游大家故居:李白故居
  • 《燕雲台》主演談如何解鎖歷史人物
  • 王千源:別丟掉,對表演的熱愛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