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文化

亞洲文化嘉年華:展現多元文明之美

2019年05月17日08:43 | 來源:光明日報
小字號

絲綢之路國家博物館文物精品展上,觀眾在參觀柬埔寨國家博物館的文物。本報記者 王遠方攝/光明圖片

觀眾在參觀“亞洲非遺大展”。光明網記者 張倩攝/光明圖片

5月15日,亞洲文化嘉年華活動在北京“鳥巢”舉行。本報記者 閆匯芳攝/光明圖片

5月16日,在北京奧林匹克公園,亞洲文明巡游活動拉開帷幕。新華社發

5月15日,作為亞洲文明對話大會的重要活動之一,由中央廣播電視總台主辦,文化和旅游部、北京市協辦的“亞洲文化嘉年華”在國家體育場“鳥巢”亮相,為亞洲文明對話大會奏響了盛大序曲。流光溢彩的聲光電效果、激情澎湃的舞台表演、匠心獨運的節目編排,讓觀眾體會亞洲文明的多彩魅力、中華文明的精深底蘊,以及亞洲各國人民之間的深厚友誼。

1.中國之聲,向世界人民發出熱情的邀請

從經典唱段《對花槍》《定軍山》《貴妃醉酒》到京歌《說唱臉譜》,京劇節目《盛世梨園》引得觀眾齊聲叫好﹔在翠林修竹、墨韻飛白之間,伴隨著古琴與竹笛之聲,成龍攜中國功夫奉獻了一出氣勢雄渾、剛柔相濟的節目《墨之韻》……正所謂,秉華夏之禮,迎八方賓客,結四海好友。在亞洲文化嘉年華總導演楊東升看來,京劇和功夫是中國向世界展示傳統文化的名片,也是東道主熱情招待來賓的“大戲”。“這些節目不僅向世人呈現了中國為人類文明進步作出的積極貢獻,更傳遞出我們堅定文化自信,在守正創新上實現新作為,通過對話交流促進文明互學互鑒的決心”。

廣西民族大學緬甸留學生李彬彬最喜歡《墨之韻》這個節目。她告訴記者:“我看了電影《功夫熊貓3》后喜歡上了中國功夫,后來又看了《霍元甲》《一代宗師》,對中國功夫的了解更深了。”同樣是現場觀眾的北京麥寶樂園教師宮婉則對演出中其他具有中國元素的細節贊不絕口:“比如《我們的亞細亞》中演員一身點綴著牡丹花朵的服飾,節目《火之激情》中的藏族舞蹈《飛弦踏春》等,中國元素貫穿始終,盡顯創作者的匠心獨運。特別是《吉祥吉祥》和《遠方的客人請你留下來》這兩個節目。一個深沉雋永,一個熱情奔放,雖然風格迥異,卻共同道出了我們作為東道主的好客、真誠。”

對此,中國傳媒大學副教授楊洪濤深有同感。他指出,這台嘉年華正是中國故事國際表達的生動體現。它受到各國觀眾好評,充分証實了“民族的就是世界的”這個經典論斷。在全球直播中,用京劇、書法、功夫等兼具神秘感和典型性的文化符號營造出最具東方氣質的時空情境,把富有中國特色的審美哲思呈現出來,可以消弭文化隔膜,傳遞出全人類共通的人文情懷。

2.美美與共,與亞洲各國人民共譜發展新篇章

一花獨放不是春,百花齊放春滿園。15日晚的“鳥巢”,不同民族、不同文明交融互動,展現出亞洲大家庭的多元文化之美。“美麗亞細亞,光榮亞細亞……”隨著開場節目《我們的亞細亞》的歌聲節奏,指揮家湯沐海轉身面對觀眾,現場一萬多名觀眾揮舞著熒光棒齊聲跟唱起來。他們手中的熒光棒或紅或綠或藍或紫,匯成一片燈海,宛如亞洲文明燦爛的星河。唱到最后,北方工業大學會計學大一學生李康瑞和其他現場觀眾一起情不自禁地站了起來。“我覺得自己就是晚會的一部分,成了一個表演者,與自己的偶像在同一個舞台演出”。

嘉年華活動不僅有演員和觀眾的融合,更體現了亞洲文化和藝術的融合。印度寶萊塢舞蹈藝術家身上赤色鑲金的紗麗熱情如火,土耳其肚皮舞者的墨色裙擺充滿神秘深邃的魅力,馬來西亞民歌《歡樂歌》以及柬埔寨傳統名曲《阿拉比亞》等或是熱情奔放、或是韻味悠長,來自日本、韓國的藝術家和中國鼓手一起擂響活力四射的亞洲之鼓,手姿舞蹈演員以整齊劃一又錯落有致的集體動作營造出層出不窮的視覺效果,再現古絲綢之路上的人文風貌,還有意大利歌唱家安德烈·波切利深情演繹由意大利作曲家普契尼借鑒東方傳說及中國民歌《茉莉花》創作的著名歌劇《圖蘭朵》選段《今夜無人入睡》,歌聲高亢嘹亮……來自巴西的記者赫利奧·德·門登卡·羅查告訴記者,美麗的亞細亞文明在曼妙舞姿、動聽歌聲之中展現著萬種風情,彰顯出亞洲各國之間的相互交融、相互理解和彼此接納,生動詮釋著“文明因交流而多彩,文明因互鑒而豐富”的意義。

據楊東升介紹,本次嘉年華不是一般的文藝演出,而是一場聯歡活動。“我們有意識地通過視聽手段調動觀眾的熱情,比如分發到現場觀眾和互動演員手中的熒光棒和發光球,可以在統一數控編程之下,根據節目發出不同節奏的光束,再加上人浪和掌聲的配合,烘托出熱鬧歡快的氛圍。”太原師范學院文學院院長薛晉文評價:“嘉年華中很多節目都是由來自亞洲多國的演員和觀眾互動完成的,將被動欣賞提升為主動參與,能有效釋放看與被看之間的活力,激發現場觀眾的積極性,增強現場的感染力和爆發力,獲得‘1+1>N’的效果。這樣的創意不是形式上的隨意疊加組合,而是節目思想內容和審美韻味的協同演繹,既具有實際價值,又具有象征意義,不僅凸顯了‘青春嘉年華,共圓亞洲夢’的活動主題,而且詮釋了人類命運共同體的理念,將美人之美、美美與共的思想進行了生動形象的演繹。”

3.震撼視聽,充分彰顯技術和藝術的有機統一

“青春”“科技”同樣是嘉年華不可忽略的思想表達。活動現場,折扇形屏風在燈光的輝映下,或如銀杏、或如鬆柏、或似楓葉、或似梅花,綻放在斑斕絢麗的“歷史長河”舞台之上。亞洲各國的青年演員們高唱“青春的姿態,去探索未來”。場下表演矩陣的演員們身穿熒光“手機服”,隨節奏律動一起舞出“YOUNG ASIA”的圖案和青春亞洲的節拍。網友“驚丫”在評論中寫道:“嘉年華的舞美效果營造出了科技感、未來感,節目編排又體現出青春感、活力感,昭示著亞洲文化以勃勃生機向世界宣告其飛揚的青春活力。”

90分鐘主體節目精彩紛呈、魅力四射的背后,卻是演職人員、工程人員歷時45天的辛勤付出。借由一組數字,讓我們走近亞洲文化嘉年華的台前幕后——多媒體互動舞台面積接近15000平方米﹔來自近50個國家或地區的約8000名演職人員﹔上萬套演出服裝,15000件道具,2500多支燈光設備。亞洲文化嘉年華總制作沙曉嵐不禁發出這樣的感嘆:“通過這些年的發展和實踐,我國重大演藝活動的科技水平已經達到世界先進水平,這使我們用高科技將藝術家的想法充分展現在舞台之上成為可能。”比如,嘉年華首次運用LED點矩陣立體視頻成像系統。無論是現場觀眾,還是電視機前的觀眾,都可以不用戴眼鏡就看到3D效果。

高科技營造出的視聽效果,給第一次在現場觀看國際盛會的觀眾吳元東帶來了巨大震撼。他說:“舞台上的五彩花朵、潔白雪花、奔騰河流等造型那麼真實,給了我一種身臨其境、觸手可及的感覺。”薛晉文也對嘉年華活動將技術和藝術結合的做法給予高度評價:“整台活動的燈光舞美設計、服化道創意堪稱卓越,為藝術的完美呈現提供了最大限度的技術支持,實現了技術和藝術的有機統一。”(李蕾 黃小異 吳瀟怡 李晉榮)

(責編:李慧博、吳亞雄)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推薦視頻
  • 雲游大家故居:李白故居
  • 《燕雲台》主演談如何解鎖歷史人物
  • 王千源:別丟掉,對表演的熱愛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