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博物館日:各地博物館有啥新花樣?帶上“攻略”走起!

為了喚起公眾對博物館的關注、讓更多的人走進博物館,自1977年起,國際博物館協會(ICOM)把每年的5月18日定為“國際博物館日”。今年博物館日的主題為“作為文化中樞的博物館:傳統的未來”(Museums as Cultural Hubs: The Future of Tradition)。
隨著時代變化、社會發展,公眾對博物館的文化需求,早已不是當年靜謐幽深的文物陳列室所能承載。在保留“收藏、保存、交流、研究、展示”的主要職能之外,博物館的社會角色正在不斷重塑發展,逐漸變得更具有交互性,更加關注觀眾與社區導向,更為靈活,更加具有適應性和機動性。
讓文物說話 博物館不再只是“陳列室”
了解歷史,感悟優秀傳統文化魅力,不能僅僅看一些擺放、靜置的器物,而是要被激發和被感染,從而用好奇之心、探究之心主動融入浩瀚而輝煌的歷史文化之中。
讓文物說話,不斷增加及創新設計社會教育活動,增強參觀體驗,真正使文物從冰冷的櫥窗裡“走”出來,更好地詮釋文化內涵和生命力。
顧客在故宮文創快閃店內拍照 新華社發
開發文創產品 建設好“最后一個展廳”
在西方國家,博物館商店被稱作博物館的“最后一個展廳”,在這裡,觀眾對展品的興趣和認同可以通過文創產品實物化,進而轉化為文化消費。
近年來,隨著文創熱的興起,我國不少博物館通過與相關文創設計企業的合作,讓文物以年輕的姿態融入百姓,從而讓歷史內涵、文化自信以一種從容、深情的姿態走進日常生活,傳承文化基因。
新技術的呈現固然重要,文創產品的開發也是時勢使然,但在青年君看來,對國際博物館日最大的尊重,當然是走進博物館!今年國際博物館日,全國各地的博物館都有什麼新花樣?青年君這就為你梳理一番。帶上這份“攻略”,走起!
長沙 - 湖南省博物館:“博物館之夜”
今年的國際博物館日中國主會場是重新開放剛剛一年多的湖南省博物館。博物館日當天,湖南省博物館將舉辦“博物館之夜”,通過沉浸式舞蹈表演、博物館實景解密游戲、VR行走體驗和5G XR博物館展區互動體驗等活動,讓觀者在互動過程中體驗了解古代生活。
湖南省博物館發布的一組“解密工具”
博物館之夜中最重磅的活動,當屬當晚將首次開放博物館特別制作的實景解謎游戲《馬王堆符文之謎》。故事背景發生在2019年夏天,參加者將受馬王堆研究所的X教授委托,去解開十封手記中的謎題。解謎中需要利用神秘的文字、符號、數字等隱藏玄機的卡片和手機,充滿趣味。
北京 - 故宮博物院:當傳統遇見未來
故宮將推出“傳統遇見未來”國際博物館日主題活動。此次活動以中國傳統五行為靈感,以白、綠、黑、紅、黃五種顏色分別對應金、木、水、火、土五行元素,圍繞“素白雅瓷” “青山綠水” “水墨寫意” “紅色吉祥” “龍鳳呈祥”等五個主題展開創作。與以往不同的是,此次活動以中國傳統的七巧板為形式,通過現代的藝術創作方式,讓參與者獨立創作、合作拼圖,最終將各自完成的畫幅組合成立體的“七巧板”裝置。
此外,“幾暇怡情——乾隆朝君臣書畫特展”、“明代御窯瓷器——景德鎮御窯遺址出土與故宮博物院藏傳世洪武、永樂、宣德瓷器對比展”、“故事集:古建工程師的一甲子——於倬雲誕辰百年紀念展”等多項大展都在故宮不同展廳與游客見面。
北京 - 國家博物館:亞洲文明展
5月13日,“大美亞細亞——亞洲文明展”在中國國家博物館舉辦。作為亞洲文明對話大會的重要文化活動,本次展覽匯集包括中國在內的亞洲全部47國及希臘、埃及兩個文明古國伙伴,共451組文物。展覽通過文化遺產講述各國文明故事,呈現各國文明之美,為亞洲各國相互交流、展示、溝通、了解搭建重要平台,為中外觀眾提供精彩的文化體驗。
“大美亞細亞——亞洲文明展”現場(余冠辰 攝)
詳細信息請點:
上海 - 上海博物館:帶你深度賞上博
作為博物館日的“重頭戲”,上海博物館今年推出“帶你深度賞上博”系列活動,由館內青年專家與專職講解員擔任主講人,分為成人專場與親子家庭專場,每個專場中又有不同主題、不同角度的導賞活動,期待更多市民在“5·18國際博物館日”走進上海博物館,感受中國古代藝術與歷史。
除了常設展,上博還在舉辦兩個特展,分別是4月開始的“熠熠千年:中國貨幣史中的白銀”展,和5月16日剛剛開幕的新展“浮槎於海——太平洋藝術真品展”。該展覽由上海博物館與法國凱布朗利博物館共同主辦,將展出150件凱布朗利博物館收藏的太平洋藝術品,呈現大洋洲群島上人與人、文化與文化之間的關系。
上海 - 文學博物館:巴金蕭珊的深情
再憶蕭珊——巴金與蕭珊紀念展近日在上海舉行。作為巴金一生的伴侶,一個頗有靈氣的翻譯家,蕭珊的靈魂有著多面的色彩。在衡山裡整潔的磚牆上,游客將閱讀她青年時於避戰途中所寫的散文,在兩人的家信手稿中體味巴金和蕭珊一生矢志不渝的愛情。
值得一提的是,巴金故居於五一假期舉辦“紙短情長——書寫家的溫情”活動,逾千名讀者參與了家信抄寫,將巴金與蕭珊的深情落筆於特制明信片上。巴金故居精選其中的一百張,將其與蕭珊的手稿、書信、原物一起,在衡山裡展出。
杭州 - 浙江省博物館:博物館在身邊
國際博物館日期間,浙江省博物館將以“博物館在身邊”為主題舉辦第三屆浙博“觀眾節”,把博物館帶到大眾身邊,並策劃系列兼具知識性與趣味性的體驗活動,吸引未成年人走進博物館,弘揚傳統,啟迪未來。
浙江省博物館將舉辦“國際博物館日傳統技藝體驗”活動,包括“國寶墨影——傳拓技藝體驗”“舞文弄墨——活字印刷DIY體驗”等。並於17日、18日舉辦“龍缸和烏盆——器物中的靈與肉”“傳統與未來之間——龍泉窯青瓷的委屈”兩場講座與博物館課程進校園活動。
南京 - 南京市博物館:妙彩唐風
南京市博物館引進了來自長沙的《海絲路上的妙彩唐風——長沙博物館藏唐代長沙窯瓷器特展》,太平天國歷史博物館將舉行朝鮮油畫精品展,雨花台烈士紀念館將舉行“勝利記憶”解放南京部分參戰老戰士口述史實展等。
此外,南京博物院的夜間巡游從晚上6點開始,屆時將有北京現代舞蹈團用肢體來演繹二十四節氣,古琴藝術大師王鵬將結合不同的表演形式帶來特別的表演。此外,鋼琴和民樂混搭表演、古代服裝秀等等也將給觀眾帶來新的視覺和聽覺體驗。
西安 - 西安博物院:“琢·磨”
為慶祝“5.18國際博物館日”,西安博物院與寶雞青銅博物院共同舉辦“琢·磨——璞玉的成器之路”展覽,遴選兩館珍藏的157組玉器,通過“璞玉渾金”、“琢玉成器”、“美玉如斯”三個單元展現玉器的制作工藝,講述璞玉成為美玉的蛻變之路,力圖體現隱藏於物質背后的工匠精神,為大家認識中國玉文化打開全新視角。
沈陽 - 遼寧省博物館:新安畫派
遼寧省博物館與安徽博物院合作,精選安徽博物院藏“新安畫派”百余件繪畫珍品進行展覽,向觀眾展示明清時期新安地區繪畫的藝術面貌和風格特點,在欣賞中國古代傳統繪畫筆墨神韻的同時體會徽風皖韻的文化魅力。
同時,遼博的基本陳列《古代遼寧》以及專題陳列《中國古代碑志展》、《中國古代佛教造像展》、《中國古代銅鏡展》、《中國古代貨幣展》、《中國歷代璽印展》、《遼代陶瓷展》、《明清瓷器展》、《明清玉器展》、《滿族民俗展》等均在展出,各位也不要錯過。
廣州 - 越秀公園站:指尖的廣州制造
感受歷史文化不僅僅局限於博物館,近日,《指間的廣州制造——外銷扇文化展》在廣州地鐵2號線越秀公園站開展,以廣東省博物館原創展覽《風·尚——18至20世紀中國外銷扇》為依托,以歐洲商人馬丁的書信作為引入,展現當時廣州的貿易盛況。
16世紀以來,扇子被西方女性視為高貴、優雅、知性、禮儀的象征,中國出產的外銷扇以其精湛的工藝和濃郁的東方風情迅速風靡歐洲上流社會,在西方扇子發展史上留下了濃墨重彩的一筆。這些奇巧華麗的扇子中凝聚著明代以來逐步發展的“廣州匠”的精神,見証著清代廣州港貿易的繁榮。
友好提示:本文為人民網文化頻道官方微信號“文藝星青年”(wenyixingqingnian)出品。歡迎轉載,請注明來源,謝謝合作!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