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外50名馬頭琴演奏家亮相內蒙古 上演流傳千年視聽盛宴

圖為音樂會現場。 趙殿輝 攝
18日,國家藝術基金2019年度藝術人才培養資助項目“蒙古族馬頭琴音樂傳承與教育人才培養”匯報音樂會在內蒙古藝術學院舉辦,來自中外50名馬頭琴演奏家同台演奏,上演流傳千年的視聽盛宴。
馬頭琴,蒙語稱莫林胡爾,是蒙古族最具代表性的樂器。主要流傳於中國境內的內蒙古、新疆、青海、遼寧、吉林等地蒙古族聚集地,境外主要流傳於蒙古國﹔俄羅斯聯邦布裡亞特共和國、圖瓦共和國、卡爾梅克共和國等地,距今已有近千年的歷史。2006年,蒙古族馬頭琴列入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音樂會現場,來自中國內蒙古、北京、河北、吉林、黑龍江等地區,以及新加坡、日本等國家的50名馬頭琴演奏家齊聚一堂,通過聯奏、合奏、伴奏等多種形式,向觀眾匯報了為期40天的學習成果,同時中西合璧演奏了傳統與現代相得益彰的音樂劇目。
內蒙古藝術學院官方消息介紹道,“蒙古族馬頭琴音樂傳承與教育人才培養”項目是2019年度國家藝術基金全額資助項目,在為期40天的培訓中,項目組聘請了國內優秀馬頭琴藝術家、傳承人和來自蒙古國的馬頭琴藝術家,分別教授中國、蒙古國兩種馬頭琴演奏技藝風格和經典曲目,同時聘請了國內外的專家學者、作曲家等教授相關領域前沿的理論課程。
音樂會分為多彩傳統、弦上對話、蒼穹交響等三個篇章,第一篇章為傳統樂曲的展演,包括傳統套曲《阿斯尓》、潮爾曲、傳統民間樂曲、短調民歌、長調民歌等樂曲形式﹔第二篇章以馬頭琴的重奏形式展現,四首樂曲完美地呈現了本土與外來、傳統與創新的融合與碰撞﹔第三篇章呈現出“交響化”的馬頭琴,馬頭琴樂團一展中西合璧的風採。
新加坡唯一的馬頭琴演奏家王晶接受記者採訪時說:“這一次參加培訓讓我收獲頗多,我回去會把我所學到的知識教授給我的每一位新加坡學生,讓中國蒙古族文化走向世界。”
內蒙古藝術學院官方表示,“蒙古族馬頭琴音樂傳承與教育人才培養”項目以及這場音樂會旨在傳承燦爛的馬頭琴藝術傳統,推動馬頭琴藝術教育的創新,提高青年馬頭琴藝術人才的演奏能力、創作能力、研究能力和寫作能力,讓這門藝術發揚光大。(完)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推薦閱讀
相關新聞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