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文化

湖南永州:喚醒沉睡千年的石刻

2019年05月20日08:19 | 來源:光明日報
小字號

永州道縣的月岩石刻 資料圖片

永州祁陽縣的浯溪碑林外景 資料圖片

1200年前,唐代文學家元結在虞舜南巡之地——湖南永州,留下了《大唐中興頌》等千古名篇,“大書深刻”在永州之野的懸崖峭壁之上,引來歷代文人雅士題崖追仿,從而形成了祁陽浯溪碑林、江華陽華岩、零陵朝陽岩、寧遠九嶷山等多處摩崖石刻,匯聚成由7個國家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構成的南國摩崖石刻群景觀。

如何研究好、保護好、轉化好這些珍貴的文化遺產?5月13日,永州摩崖石刻學術研討會在永州市零陵區舉行,來自全國各地的80余名金石學、文獻學、古籍修復、傳拓技藝及書法界專家學者,圍繞永州摩崖石刻的現狀、文化淵源、歷史價值、拓片技藝傳承等方面問題深入探討。

“瀟湘”之地的石刻群

永州古稱零陵,建制已有2300多年,留下的文物古跡眾多,至今被列入國家級文物保護單位的有26處。因瀟水、湘水在境內交匯,自古雅稱“瀟湘”。

永州是荊楚至嶺南的水路要道,是湘桂文化走廊的重要節點,這裡水清石秀,歷代流寓者甚多,因而形成了遺存完整、數量豐富、成線成片的摩崖石刻群。據多方統計考証,境內共有50余處摩崖石刻景觀,摩崖石刻總數2000余方。

“永州的摩崖石刻呈現著清晰的階段性和連續性,即:唐代創始,宋代流衍,明代追摹,清代考據。”永州市文聯副主席李科表示,元結是永州摩崖石刻最重要的開辟者。元結先后兩任道州刺史,跨越十年。元結為唐代古文運動之先驅,其在永州所作詩文,有十九銘一頌,多予上石。今湖南永州境內陽華岩、朝陽岩、浯溪等摩崖石刻,均為元結開辟。

“北宋遷謫名流,大半途出湖南。”李科介紹,兩宋是中國文治的頂峰,而黨爭亦持續不斷。永州名曰楚南,實鄰五嶺,是貶逐官吏的重要場所。流寓的名臣,有邢恕、范純仁、黃庭堅、鄒浩、汪藻、蘇軾蘇轍兄弟、范祖禹范沖父子、張浚張栻父子、楊萬裡楊長孺父子、胡安定胡寅父子、蔡元定蔡沈父子等。永州又處湘江源頭,江岸多奇岩青石,最宜鐫刻。於是貶謫者往往寄寓山水思想升華,創作出眾多名篇佳作並先后鐫刻在峭壁之上。

“石刻上的文學史”

由元結與顏真卿兩位名家合作的“文、字、石”皆奇的永州“浯溪三絕”碑——《大唐中興頌》,21行332字,因文絕、字絕、石絕使得浯溪得世人所重,游人不絕,並就此題詩發文,競相題刻,成就了“浯溪碑林”勝景,奠定了浯溪在中國書法史上和中國石刻史上的地位。

“這些由名家書撰的摩崖既是文學、書法藝術的載體,也是歷史文化的佐証。”廣西師范大學博士研究生蔡文靜說,“浯溪碑林”的興盛不僅得益於當地勝異之景,更離不開唐宋名家的刻石活動。三絕碑的存在,刺激了后來一系列石刻創作。更多名家受此影響,參與石刻的延續創作,進一步擴大了石刻本身以及景點的影響,其中較具代表性的是黃庭堅。黃庭堅不僅在文學造詣上頗有建樹,其書法也獨樹一幟,他擅長行書、草書,也是寫大字的高手。他在《論作字》詩中曾說“大字無過瘞鶴銘,晚有石崖頌中興”、在《書摩崖碑后》中說“平生半世看墨本,摩挲石刻鬢成絲”,可見他對摩崖作品《瘞鶴銘》與《大唐中興頌》的肯定。黃庭堅的行楷大字師法鎮江焦山的摩崖《瘞鶴銘》,自成家法。當他貶謫廣西宜州途經永州時,親臨顏真卿書浯溪崖壁,感慨良多,一氣呵成,在《大唐中興頌》摩崖左邊刻下了詩書俱佳、大氣磅礡的《書摩崖碑后》。黃庭堅的《書摩崖碑后》,是顏真卿書法藝術、元結文學創作與黃庭堅政治理想、史學見解的共同作用而成。

“永州的摩崖石刻,由點而線,由線而面,成體系存在。經過挖掘研究,這些遍布‘蠻荒’之地的石刻,所具有的歷史文獻意義,文物檔案意義,文學、書法意義,哲學、義理意義,逐漸被挖掘並向社會呈現。”湖南科技學院教授張京華說,“永州摩崖石刻豐富的詩刻、記文、題刻、榜書,足以彌補紙本文獻的不足,堪稱‘石刻上的文學史’。”

研究保護迫在眉睫

與會專家介紹,自宋朝以來,以摩崖石刻為研究重心的金石學,一直是重要的學術前沿。到了清代、民國,金石名家傳承不絕。王昶、瞿中溶、宗霈、宗績辰、陸增祥、何紹基、楊翰、劉沛、葉昌熾、柯昌泗等,都曾探訪永州,這一連串如雷貫耳的名字,構成了一部永州摩崖石刻的研究史。

張京華說:“從唐宋元結、顏真卿、歐陽修、趙明誠直到民國,永州足可寫出一部摩崖石刻學術史。然而,遺憾的是,多年來,永州的摩崖石刻研究卻一直缺乏系統性和完整性。”

這些年,在張京華的呼吁下,研究、宣傳和保護摩崖石刻成為永州文化界的主流聲音。5月13日,瀟湘意摩崖石刻拓片博物館正式對外開放,成為永州摩崖石刻展覽、研究和保護的一個新平台。博物館佔地面積近2000平方米,前后投資約3000萬元,是國內首家集展示、收藏、保護、研究,以及傳拓體驗於一體的摩崖石刻拓片專題博物館。

永州市先后投入5000余萬元,對浯溪、陽華岩、朝陽岩、淡岩、月岩、玉琯岩等重要摩崖石刻群進行了保護規劃編制和搶救性保護工程。其中浯溪摩崖石刻文物保護工程已投入2000余萬元,搶救性保護工程已全面完成,並率先在全國試驗石刻數字化保護工程。《大唐中興頌》《荔子碑》等名人名碑得到了防水、防裂、防風化等科技保護。通過對重要石刻進行拓片加強了石刻文獻的檔案搜集整理工作。

“石刻的保護和利用是一項技術含量很高的系統性工程,盡管我們已作出很多努力,但永州石刻保護利用工作總體來說不容樂觀。”永州市文物管理處楊韜表示,資金不足和人才匱乏等諸多客觀存在的問題制約了石刻的有效保護和可持續利用。

“永州的這些摩崖石刻,無論完好或是殘缺,每一塊摩崖石刻都是唯一、不可替代的。”張京華說,“下一步我們計劃協助當地政府申報世界遺產,永州有幾十處摩崖石刻景觀,可以同時打捆申報自然遺產和文化遺產。”(龍軍 禹愛華)

(責編:李慧博、丁濤)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推薦視頻
  • 雲游大家故居:李白故居
  • 《燕雲台》主演談如何解鎖歷史人物
  • 王千源:別丟掉,對表演的熱愛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