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文化

昨天是北京人藝67周年院慶日,三代演員上演“傳承大戲”

宋丹丹給年輕人一嘴一嘴喂“窩頭”

2019年06月13日08:11 | 來源:北京日報
小字號

  宋丹丹把自己幾十年的舞台經驗傾囊相授。 李春光攝

  昨天是北京人藝成立67周年的日子,在首都劇場四樓人藝實驗劇場上演了一場“傳承”大戲,三代人藝演員是這場戲的主角。《窩頭會館》劇本朗讀邀來宋丹丹為年輕演員指導,而老藝術家藍天野則趕來為宋丹丹助陣。

  宋丹丹1981年考上北京人藝學員班,“那時高考很難,我又正在初戀沒顧上復習,根本考不上大學,當時要麼考上人藝,要麼我就得去賣醬油,可以說人藝就是我的救命稻草。”那時候的她沒看過一場話劇,就是因為大院裡的人跟她說北京人藝招生,不考唱隻要說話就行,她覺得自己說話最在行就報考了。

  “現在想想,就是從知道自己考上人藝的那一天開始,我變成了另一個人,北京人藝改變了我的一生。”宋丹丹說著說著就紅了眼圈,“北京人藝對我而言,不是首都劇場,而是發掘培養我的那些人,是於是之,是藍天野,是蘇民老師……如今,他們中的大部分人都不在了,我常會感覺我的北京人藝也快沒有了!”

  學員班的那些日子,對於宋丹丹彌足珍貴,整整38年了,她還記得當時考官們是如何把她逼哭的。坐在宋丹丹身邊的藍天野,是當年的考官之一,也正是逼哭她的人。藍天野說,當時考試大家都看好宋丹丹,因為她很聰明,在三試時他還專門給她多加了一些考試內容,想看看她的反應,“雖然是為難了她,但也是為她好。”

  當年受委屈的小姑娘,被於是之稱為“小黃毛”的她,明年就要退休了。她以自己的親身經歷告訴年輕人,人藝最珍貴的就是對人才的珍惜,最好的傳統就是對知識的崇拜,隻要是有才能的人,在這裡都會得到重視,得到大家的愛。“我這一生犯過很多錯,也有很多缺點,但是在人藝,他們一直像對待孩子一樣對待我,讓我一直能夠葆有孩子的純真。做演員隻有一生都像孩子一樣純真,才能成為一個好藝術家。”

  她還提醒年輕人,要會學習欣賞好東西,“當你學會贊美才能,贊美聰明的人,贊美好的作品,這些東西就會轉到你的身上。”

  僅僅是這樣一番話,也許還不足以顯示出宋丹丹對劇院后輩的拳拳之心,在隨后的劇本朗讀環節,她一句一句地給年輕人講解、示范,就像是一個充滿愛心的媽媽,耐心地一嘴一嘴地喂孩子,生怕他們吃得快了消化不了。

  開場演員的旁白,只是劇本前面的一些胡同介紹,在真正的演出中並不會被念出來。但她提醒年輕演員,不能毫無節奏地念出來,“你得知道你要告訴觀眾什麼,把氣沉下來,就像說話,而不是像朗誦那樣。”

  宋丹丹在《窩頭會館》裡飾演的角色叫田翠蘭,當年輕演員念了一段田翠蘭喊孩子的台詞后,被宋丹丹叫停。她給他們講自己小時候的北京,那時人們沒有手機,沒有微信,稍遠距離的溝通全都靠喊,借此啟發年輕人這段戲應該怎麼演。

  大家都覺得宋丹丹演的田翠蘭好看、形象,但聽到她的講解才明白其中的原因。她說,劇作家每一句話都是有含義的,“劉恆寫這個劇本,光人物小傳就寫了二十多萬字,人物所有的詞兒,每一個字都是深思熟慮寫出來的,都是有用的,所以每句話都不能隨便禿嚕過去。”

  “演戲就是說話,人們靠說話了解你,台詞和表演不能分開,所以你們演戲的時候要真的像人說話一樣,每句話都要帶有人物的內心。”她示范著田翠蘭幾句很家常的嘮叨,為年輕人剖解其中所包含的對孩子滿腔的愛。原本平淡無奇的幾句話,在她的演繹下則有了豐富的含義,田翠蘭這個人物也顯得飽滿而立體。

  平時大家都習慣了宋丹丹嘻嘻哈哈的樣子,可她說起表演來還真是個好老師。雖然現場的年輕人大多數她都不太熟悉,甚至從沒有見過,可是依然把幾十年舞台上摸爬滾打積累出的經驗,毫無保留地傾囊相授,讓人都舍不得漏聽一句話。(本報記者 牛春梅)

(責編:韋衍行、丁濤)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推薦視頻
  • 雲游大家故居:李白故居
  • 《燕雲台》主演談如何解鎖歷史人物
  • 王千源:別丟掉,對表演的熱愛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