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文化

“晒文化·晒風景”區縣故事薈|風情土家 康養石柱

2019年06月14日18:01 | 來源:華龍網
小字號
原標題:“晒文化·晒風景”區縣故事薈|風情土家 康養石柱

  西沱古鎮

  冷水國際滑雪場

  山水的曼妙,恣意生長﹔天地的清新,康養怡人。

  石柱,猶如大自然饋贈給神奇北緯30°的一顆璀璨明珠,歷經時光的淬煉,散發奪目之美。

  山水交融地,人文薈萃境,自然風光與人文英華渾然一體,構成了一幅奇異瑰麗的畫卷。

  物華天寶聚,土家風情濃,多少人被這一方康養勝地吸引,隻為款款而來共赴深情之約。

  養心的厚重人文、養眼的秀美景致、養身的特色風物……依托得天獨厚的資源稟賦,如今,石柱人發揚“敢吃黃連苦,不怕辣椒辣”的精神,圍繞“轉型康養、綠色崛起”發展主題,聚焦“風情土家·康養石柱”價值定位,大力發展康養產業、打造康養經濟、建設康養石柱,為全面解決“兩不愁三保障”突出問題、如期打贏脫貧攻堅戰奠定了堅實基礎。

  “隻要我們啰兒,多勤快哦啷啰,不愁吃來啷啷扯,哐扯,不愁穿哦……”在《太陽出來喜洋洋》的歌聲激蕩中,樂觀、豁達、昂揚向上的土家兒女正接續書寫著石柱的精彩。

  品人文風韻

  石柱之美,不僅美在姿態奇絕的山水風景,更美於那傳承千年的人文風韻。這裡,是以世界經典民歌《太陽出來喜洋洋》為代表的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啰兒調發祥地﹔這裡是以軍功封侯拜將並登錄中國正史的巾幗英雄秦良玉故裡﹔這裡有穿越三千年歷史文脈的巴鹽古道﹔這裡有土家擺手舞、土家玩牛、丟馬鑼等土家民間文化,石柱的歷史人文與民族風情無不訴說著動人故事,綻放出無限魅力。

  秦良玉

  石柱擎天一女豪

  在石柱“老八景”中,萬壽山的“石柱擎天”“萬壽連雲”獨佔兩項美稱。其中,令人叫絕的“石柱擎天”惟妙惟肖,100余米高的“男石柱”和70余米高的“女石柱”,聳立在萬壽山南北,一個像峨冠微髯的偉岸男子,一個像依山端坐的婀娜女子,恰似一對神仙眷侶,成為石柱的象征,千年守望的男女石柱鎖定“我欲與君相知,長命無絕衰”的忠貞愛情。

  “奇山奇水此間宜有奇杰 壽國壽民隨在可為壽徵”。在山頂萬壽寨前寨門上,由清嘉慶年間石柱廩生冉永焜所題的一副石刻對聯,不僅刻畫出萬壽山的奇特風景,更揭示了石柱是一塊壽國壽民的康養勝地。

  萬壽寨是秦良玉建立的一處軍寨,“奇杰”當指秦良玉,“壽民壽國”則指秦良玉的功績。秦良玉,明萬歷二年(1574年)出生於忠縣,成年后嫁石砫(1959年由“石砫縣”改為“石柱縣”)土司馬千乘,夫妻倆共同建立了一支作戰英勇的“白杆兵”,丈夫去世后襲任石砫宣撫使職位。

  秦良玉26歲開始帶兵打仗,一生多次率師遠征,足跡遍及長城內外、大江南北、雲貴高原,援朝抗倭,三次勤王,三次平亂,歷經44年戎馬生涯屢建奇功,她也成為中國以軍功封侯拜將並載入正史的巾幗英雄。

  正是由於秦良玉的保境安民,石柱成為當時川東百姓遠離兵燹之苦的樂土。長期以來,頌揚秦良玉民族大義和巾幗英雄形象的文人不勝枚舉,其中,大文豪郭沫若賦詩稱贊:“石柱擎天一女豪,平生報國屢爭光。”她為世人樹立了一座愛國愛民、堅貞不屈、奮發向上的精神豐碑。

  為深入挖掘秦良玉文化,目前,石柱正著力打造巾幗土司城,讓其成為西南地區土司文化和土家族民族文化的尋根地、展示地和高端文化旅游目的地。同時,一部重現秦良玉“忠孝節義”的歷史形象,彰顯土家民俗特色的電視劇《秦良玉》也正在籌備中。

  啰兒調

  唱出土家喜洋洋

  “太陽出來啰兒,喜洋洋哦啷啰,挑起扁擔啷啷扯,哐扯,上山崗哦啰……”這首膾炙人口的世界經典民歌《太陽出來喜洋洋》,是石柱土家啰兒調的代表作之一。廣為流傳的歌聲背后,昭示了石柱土家人樂觀堅韌、熱愛生活的人文精神。

  “啰兒調”是在石柱孕育、傳唱、傳承下來的一種民歌形式,這種在大山裡唱響的民歌,因唱詞多用“啰兒”作襯詞而得名。2006年,石柱土家啰兒調入選國家第一批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名錄。

  沿著石柱土家啰兒調民間音樂文化的史跡追溯,它述說著一部從巴人到土家族的民間歌舞音樂的淵源史。

  石柱啰兒調承襲於古代巴人的“巴渝舞”和“巴人土歌”。《華陽國志·巴志》中有關“巴師勇銳,歌舞以凌”“武王伐紂,前歌后舞也”,是對“巴渝舞”的最早記載,至今已3000余年。

  先秦《宋玉對楚王問》中有關“客有歌於郢中者,其始曰《下裡》、《巴人》,國中屬而和者數千人”和西漢楊雄《蜀記》中有關“嬥謳歌,巴土人之歌也”的記載,印証了“巴人土歌”是一種“一唱眾和”的歌唱形式,是反映大眾生活的鄉土民歌,其內容和形態表現與石柱土家啰兒調一致。

  古韻悠悠,傳唱千年。石柱土家啰兒調更是與唐代巴渝地區廣泛流傳的竹枝詞一脈相承,有人認為“啰兒調”有古代“竹枝詞”遺風,被譽為“竹枝詞”活化石,正如黃庭堅所言:“竹枝歌本出三巴。”

  內容豐富多樣,即興創作歌詞,曲調簡潔多變,行腔起伏流暢,富於生活情趣,唱來朗朗上口……鄉音鄉韻濃郁的石柱啰兒調植根於百姓生活,保持著旺盛的生命力,賦予了土家人勤勞朴實、善良厚道的品性,展現出石柱人樂觀、豁達、昂揚的精氣神,抒發著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西沱古鎮

  穿越千年覓鄉愁

  西沱古鎮依山傍水,走過千年時光。這裡古為巴州西界,毗鄰長江南岸的回水沱,所以被稱為“西界沱”。

  一條滄桑老街,從江邊碼頭一直蜿蜒前行直達古鎮之巔,1314步台階在雲霧中若隱若現,像一架雲梯直挂蒼穹,所以世人又稱它為“雲梯街”。

  雲梯街垂直於長江的獨特格局,“前店后坊”、“前商后政”的功能,特色各異的建筑風格,底蘊厚重的歷史文化,被譽之為“萬裡長江第一街”。2003年,西沱古鎮被列為首批中國十大歷史文化名鎮。

  西沱古鎮是巴鹽古道的起點。秦漢時期,川東鹽業興起,“川鹽銷楚”“川鹽濟楚”,西沱成為當時川東地區的商業重鎮。古鎮歷經滄桑,至今仍流動著古朴的氣韻,承載著濃濃的鄉愁。

  雲梯街上有一口著名的古井——千腳泉,據說很久前,這裡住著一對靠背鹽為生的夫婦,隨著老夫年老體弱,其子便接過行頭,背鹽進山出河討生,年過30未娶妻。一日傍晚,一乞討女子餓暈在門前,老夫婦見狀心想,兒子今天歸家當有米糧換回,便將家中僅有的一碗米煮給她充飢。是夜,兒子歸來,乞女蘇醒,告知自己與父母三人自湖南山裡一路逃難過來,半年裡,父母先后餓死途中。她見這家人心地善良,救自己一命,便主動提出願嫁其子,侍候二老,他們當夜成婚。

  三天后,男子又背鹽進山,誰料他因省吃儉用,不幸發寒病死於路途。女子后生下一子,一家四口靠她撐家。雲梯街背夫從此經過,汗流浹背,都要立定打杵,大吼一聲,聞聲的女子都會提桶出門,給背夫遞上一碗涼水。后來,連續三年夏旱,井水枯竭,路過門前的背夫眼見女子一家度日艱難,思往日常提供飲水之恩卻無力回報,隻能仰天跺地,一聲悲鳴,長此以往,日過千夫,吆喝聲、悲鳴聲不絕於耳,好似感動了天地。一日午夜,突下雷霆大雨,山搖地動,次日清晨,隻見門前山石裂口,一股清泉涌出,隨后有背夫鑿凼為井,從此清泉長流。人們盛傳此泉因千夫眾怒,感天動地所致,加之從江邊碼頭爬行至此,恰好1000步石梯,由此便得名“千腳泉”。

  與人為善的精神伴隨著這條老街走過千年,在古鎮中接續演繹著一個個動人故事。文化游、體驗游,“穿越”千年尋踏巴鹽古道,人們懷念“古道熱腸”的江湖,更懷念歲月回眸裡行走的鄉愁。

  嘗地道風物

  石柱,青山秀水哺育了這裡人民的善良與靈動,人們將農耕智慧播撒於沃野千裡,得天獨厚的自然環境也孕育出豐饒物產,黃連、莼菜、辣椒、蜂蜜、烏天麻……一年四季風物連綿不斷。如今,石柱人發揚“敢吃黃連苦,不怕辣椒辣”的精神,學好用好“兩山論”、走深走實“兩化路”,堅決如期高質量打贏打好脫貧攻堅戰,幸福日子似蜜甜。

  

  黃連種出康福地

  石柱是我國久負盛名的“中國黃連之鄉”,石柱黃連佔全國總產量的60%和世界總產量的40%。

  “栽連必栽樹,起連還山,永續輪作。”——這是石柱連農祖祖輩輩傳承的家訓。黃水鎮種了700多年黃連,森林覆蓋率超66.48%,遠高於全縣59.04%的森林覆蓋率,這生動地體現了連農與大自然和諧共存的耕作理念。

  經過一代代石柱兒女的辛勤耕作,石柱黃連獲得國家地理標志性產品保護特定名稱,其傳統生產技藝已收錄至重慶市第三批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2017年其傳統生產技藝入選第四批“中國重要農業文化遺產”名單。

  如今,石柱是全國最大的黃連生產、科研和教學基地,成功研發上市了以黃連為主要成份的康養系列保健產品,黃連極高的藥用價值,讓石柱人嘗到了化苦為甜的樂趣。

  

  紅椒辣出新氣象

  “春天一片白,夏天一片綠,秋天一片紅,椒農一片笑”,有“中國辣椒之鄉”和“中國辣椒百強縣”之稱的石柱,每年都會呈現這樣一幅美麗畫卷。

  在石柱,小辣椒撐起了產業發展的大天地,更辣出了人們火紅的生活。2001年辣椒規模化種植以來,全縣有3/4的鄉鎮種植辣椒,2/3的農戶吃著“辣椒飯”。現已發展成為集“辣椒科研、生產、加工、銷售”四位一體的產業鏈,成功培育出“石柱紅”辣椒品牌,豐富多樣的辣椒系列產品暢銷國內外。

  從2008年起,石柱以辣椒為主體,多次舉辦“重慶石柱辣椒文化節”,包括辣椒主題文藝晚會、燈會、美術展覽、摘辣椒比賽等活動,不斷挖掘、傳承、弘揚辣椒文化。

  在這裡,你能感受石柱人的豪爽熱情,品嘗到挑動味蕾的麻辣滋味,還能飽覽百裡辣椒長廊豐收的田園風光,體驗辣椒採摘之樂……盡享悠悠時光裡淳朴至真的美好。

  

  蜂蜜釀出甜生活

  森林覆蓋面積17.79萬公頃,已查明野生植物達2200多種,雨量充沛、氣候溫潤……得天獨厚的生態環境和氣候,造就了石柱成為中蜂養殖的絕佳之地,為中蜂產業發展奠定了良好基礎。

  目前,石柱的中蜂產業已覆蓋中益、沙子、冷水等鄉鎮,飼養規模達9萬余群,有高品質蜂蜜生產飼養基地16個,注冊的“老深山”“中益土蜂蜜”品牌享譽大江南北。

  把中蜂作為主導產業的中益鄉,依靠養殖中蜂和種植特色果蔬、中藥材幫助村民直接增收﹔讓特色果蔬和中藥材為蜜蜂提供優質蜜源﹔打造“中華蜜蜂小鎮”吸引游客,大力發展旅游業﹔以產業融合與勃興,吸引勞動力回流催生勞務經濟﹔勞動力回流反哺產業發展……伴隨著一隻隻蜜蜂不斷振翅,脫貧的“蜜蜂效應”不斷顯現,也釀出了甜蜜的生活。

  

  莼菜天然滋味長

  在我國,莼菜素有“水中人參,植物鋅王”美稱,歷來被視為珍饈美味,其食用價值和康養價值頗高。而今,我國最大的莼菜種植基地已扎根在石柱黃水的高原上。

  莼菜的生存條件極為苛刻,對水質、土壤、氣溫甚至水深要求很高,否則“以死抗爭”。石柱冷水鎮及周邊海拔在1500米左右,夏天溫度在23攝氏度左右,恰好適合莼菜的生長。

  石柱自上世紀引進莼菜種植以來,當地森林植被豐富、生態絕佳、“三晴兩雨”的獨特氣候,以及豐富的清潔水源,為莼菜提供了一個優良的生長環境。如今在石柱,“吃山珍,喝連茶,品莼羹”已成為獨具土家特色的美食文化。

  賞醉美風景

  蘊天地之靈氣,聚日月之精華,石柱的旖旎風光,讓這裡成為一方養眼的瑰麗寶地。大風堡原始森林、千野草場、太陽湖、七曜山地質公園……高山突兀雄奇、峽谷險峻奇異、湖泊波光搖曳、草場翠色欲流,壯美與柔情在此交融,狂野與恬靜在此碰撞,移步換景,讓人流連忘返。

  千野草場

  清涼浪漫的露營天堂

  千野草場之美,在於集山、林、草、石、於一體,萬畝草場、萬畝火棘、萬畝石芽、萬畝森林四大特色旅游資源鑲嵌其中,這裡四季景色各異,美不勝收:春天山花爛漫、夏時萬頃鬆濤、金秋霜林疊翠、冬季銀裝素裹。

  這裡不僅有“天蒼蒼,野茫茫,風吹草低見牛羊”的草原盛景,這裡更是露營者的天堂,得益於1300米至1500米之間的平均海拔和夏季平均氣溫21℃的天然地理優勢,白天可俯瞰長江峽谷水天一色的壯美,夜晚在此仰望星空享受“手可摘星辰”的浪漫。

  大風堡

  原始森林的“天然氧吧”

  大風堡是黃水國家森林公園的核心景區之一,因常年大風吼鳴,風起雲涌,林濤陣陣,山風嗚嗚,故得名。其平均海拔1700米,主峰1934米,是石柱縣最高峰和重慶市東部最高山峰,有“渝東明珠”和“渝東第一峰”之稱。

  作為“重慶市最美森林”“巴渝新十二景”,大風堡有“森林的海洋,繁花的世界,動物的王國,飛鳥的天堂”之美譽,植被覆蓋面積達88.6%,每立方厘米負氧離子含量平均2351個,是久負盛名的“中國森林氧吧”。

  在原始森林中漫步,鳥鳴山幽、滿目蒼翠﹔踏上懸空玻璃廊橋,極目遠眺、盡收美景,賞心悅目間讓你倍感清新愜意。

  七曜山地質公園

  奇美兼具的“中國侏羅山”

  地處重慶東南部的七曜山,地質景觀之“奇”,自然造化之“美”,綿延千裡,因山系中有七座高聳的山峰,似日、月、金、木、水、火、土七星而得名。

  石柱七曜山地質公園是以七曜山侏羅山式褶皺構造為主體,以地貌景觀為主要地質遺跡的綜合性地質公園,園內地質遺跡點達96個,是外國人眼中的“中國侏羅山”。

  在這裡,你可以看到大自然精雕細琢的“天生石橋”景觀,欣賞山頂白色風車優雅轉旋,或漫步傳統民族村寨——銀杏村,感受古朴建筑,民風淳朴……總會給你萬千變幻的極致之美。

  【卷尾】

  石柱,這一脈青山綠水,承載著希望,成就著夢想。如今,這一方休閑康養福地,正敞開綠色胸懷,海納百川,不舍涓流,熱情相邀,盛情以待,喜迎八方來客。

  本版文圖由石柱土家族自治縣委宣傳部提供

(責編:馮粒、袁勃)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推薦視頻
  • 雲游大家故居:李白故居
  • 《燕雲台》主演談如何解鎖歷史人物
  • 王千源:別丟掉,對表演的熱愛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