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文化

蔣子龍:“生活就是最好的小說”

2019年06月18日08:37 | 來源:光明日報
小字號
原標題:蔣子龍:“生活就是最好的小說”

蔣子龍近照。資料照片

和記者見面這天,蔣子龍格外繁忙。有一場談讀書的沙龍等著他,緊接著是一場面對大學生的講座,主題是“文化”。盡管如此,他還是很熱情地接待了記者:“我訂了一份光明日報,是你們的讀者。光明日報一直很認真地研究著一些學問,沒有跟風地去炒‘熱詞’,這很可貴。在媒體轉型的當下,希望光明日報堅持下去,給紙質媒體光明。”

面前的蔣子龍,看不到“傳說”中的批判、執拗和憤世嫉俗。他熱情、親切,樂於傾聽,認真思索,表達誠懇。長期關注著急劇變化的社會,如今78歲高齡的蔣子龍依然保持著創作的狀態。

在寫小說之外,蔣子龍還致力於雜文與散文的寫作。雜文是針砭丑惡、張揚美善的文體,講究的是觀點鮮明,短小精悍,刺刀見血,這種干脆利落、是非分明的文體,與蔣子龍的性格簡直有著天然的契合。農村的城鎮化、城市的工業發展,環境的污染與保護……這些都是他雜文的題材。

“年紀越來越大,銳氣沒有了。60歲之前,我想寫,很快就能寫出來。現在小說特別是長篇小說寫得少了,但看到一些現象和信息,腦子裡常常會冒出很多感受和思考,所以寫的散文和雜文多。”

談起長篇,蔣子龍有些壓力,不過他覺得,搞文學創作,一定還是要寫長篇的。蔣子龍的小說多涉及現實,他說:“生活的本來面目就是最好的小說”。

2018年年底,黨中央、國務院在慶祝改革開放40周年大會上表彰的百名改革先鋒中,蔣子龍是唯一健在的作家。

蔣子龍的成名作是工業題材小說,這依然是生活賦予他的。

1975年秋天,國家第一機械工業部系統學大慶會議在天津賓館召開,天津重型機器廠是一機部所屬的大廠,蔣子龍作為該廠的代理工段長參加了會議。就是在這個會場上,《人民文學》編輯部主任找到蔣子龍,希望他能為《人民文學》寫一篇小說。蔣子龍正被大會上一些先進人物的事跡所感染,於是就在開會的賓館裡,沒日沒夜地寫了起來,短篇小說《機電局長的一天》由此誕生。

《機電局長的一天》小說的主人公霍大道,原型就是蔣子龍所在的天津重型機器廠廠長馮文彬,以及蔣子龍在會議期間了解到的南京汽車廠的一位副廠長。蔣子龍運用文學的手法,把兩個原型人物的人格與事跡揉搓成了雷厲風行“抓生產”的霍大道。現在再讀這篇小說,小說中隨處流露著工廠職工渴望發展生產的願望,真實地反映了當時人們生產生活的狀態。

1979年,蔣子龍又在《人民文學》上發表了短篇小說《喬廠長上任記》。“蔣子龍”這三個字,從此烙在了當代文學的史冊上。

《喬廠長上任記》講述了“文革”后,某重型電機廠生產停頓,人心混亂,老干部喬光朴主動出來收拾爛攤子,大刀闊斧地進行改革,從而扭轉工廠被動局面的故事。小說塑造了改革家喬光朴的光輝形象,被認為是“改革文學”的開山之作。當時,蔣子龍隻花了三天時間,就寫出了這篇名作。但“喬廠長”這個人物,在蔣子龍的心裡已經描摹了上百遍。后來,在不同的場合,蔣子龍都會被人評價為“改革文學”的開創者。每當這時,直爽的蔣子龍常說:“其實我至今也搞不清楚‘改革文學’的概念,作家是不可能按照‘改革’的定義去創作文學作品的。而隻有當‘改革’劇烈改變人們的生活方式時,才能讓作家有激情把虛構的人物和故事融於真實的生活旋律之中。”

蔣子龍始終認為,現實生活永遠大於文學藝術,任何一個時期的文壇,現實題材的創作都不可缺席,文學作品隻有符合生活真實才能存在。

回顧蔣子龍的文學生涯,他的幾乎每一篇作品問世,都會引起社會上的一次甚至數次爭論。經歷了太多的風風雨雨,蔣子龍的文學創作就在這樣的一次次錘打與磨礪中走向成熟。他感慨道:“磨礪總是最具有積極意義,走過那樣一段漫長而坎坷的文學道路,回過頭去看如同一次遠游,一個遠游的人歸來,總會有故事可說,於是就又寫下來了。仍然還有是非,還有風波,寫作成了保持做人尊嚴的手段。”

蔣子龍把他的文學觀念,牢牢地定位在了“真實”兩個字上:真實的世界,真實的困難,真實的人物,真實的感情……盡管真實並不總是討人喜歡,但人們卻無法逃避它,隻能正視它,聆聽它。蔣子龍說:“我相信,任何讀者的心,都能夠向真實打開。”(記者 劉茜 陳建強)

(責編:湯詩瑤、丁濤)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推薦視頻
  • 雲游大家故居:李白故居
  • 《燕雲台》主演談如何解鎖歷史人物
  • 王千源:別丟掉,對表演的熱愛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