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文化

“中國戲曲活化石”新昌調腔:透見小劇種70載風雨路

2019年06月30日09:33 | 來源:中國新聞網
小字號
原標題:“中國戲曲活化石”新昌調腔:透見小劇種70載風雨路

“從奄奄一息到高歌猛進,新昌調腔這70年走得不容易。”中國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新昌調腔傳承人章華琴受訪時感慨。

新昌調腔是明代南戲“四大聲腔”之一余姚腔的唯一遺音,素稱“中國戲曲活化石”。70年來,新昌調腔的傳承之路並非一帆風順,但隨著各界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愈發重視,地方小劇種也受到雨露滋養而再度繁榮。

“新中國成立以前,新昌調腔已是奄奄一息。”章華琴回憶,幸運的是1953年,政府對新昌調腔展開了搶救性保護,也才有了劇團的守護。

挖掘調腔內涵、培養戲曲演員……多方面扶持下,古老聲腔迎來了新的春天,1982年新昌調腔劇團演出283場次,收益7萬多元人民幣。

然而傳統戲曲的舞台並不總是燈火璀璨。

新昌調腔系地方小劇種,不少依靠戲曲為生的演員因擔心其前途,紛紛投奔大劇種。“1987年,劇團僅有40多人。”新昌調腔劇團團長王鶯受訪時說,除了存在“小劇種小前途”的標簽,還由於新昌調腔屬高腔系統,其高難度的唱腔也讓許多戲曲演員望而卻步。

而在流行文化的浪潮中,不論是演員數量還是觀眾熱度,新昌調腔一直處於不溫不火狀態。起起伏伏之中,王鶯坦露,新昌調腔“第二個春天”終於在2006年到來。

為保護文化遺產,2006年國務院批准命名了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新昌調腔是其一。此后,古老聲腔便在政府扶持、劇團努力、市場催化之下再度興盛。

“為延續600年的中華戲曲精粹,新昌既投入扶持資金、增強育才力度,亦從傳承老戲、創新劇目等方面發力,全方位振興傳統戲曲。”浙江省紹興市新昌縣文化廣電旅游局局長高雪軍說。

新昌調腔《甄清官》則是該劇團於2010年創排的廉政大戲。新昌縣紀委副書記、監委副主任陳達軍介紹,該劇目通過明代名臣甄完的清廉事跡,演繹了一位潔身自律、夙夜為民的清官形象,至今仍受諸多觀眾追捧。

“喬扮行,勘查實況察民情……”在28日新昌縣儒岙鎮文化禮堂,甄完的事跡激蕩著舞台下數百名觀眾的心。

除了創新劇目題材,新昌調腔劇團還通過對元曲《北西廂》《漢宮秋》的保護傳承、經典劇目《鬧九江》的整理改編,對調腔開展了保護性傳承。

2018年新年戲曲晚會上,新昌調腔作為9個地方劇種之一進行了演出﹔同年,新昌調腔劇團在國內演出111場次﹔2019年2月,新昌調腔首次走出國門,在美國洛杉磯唱響了中國古老聲腔……(項菁)

(責編:蔣波、丁濤)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推薦視頻
  • 雲游大家故居:李白故居
  • 《燕雲台》主演談如何解鎖歷史人物
  • 王千源:別丟掉,對表演的熱愛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