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十大文化名人

江西成為中華文化大省,最主要是因為涌現了一大批學識淵博,才華橫溢,海納百川,兼容並蓄的文化名人。他們在不同的文化層面上、不同的歷史進程中,彰顯出智慧的光芒,為華夏文明的進程作出了無與倫比的巨大貢獻。
(一)隱逸詩人之宗:陶淵明
他是江西首位文學巨匠,其詩其文感情真摯、朴素自然、清高耿介、洒脫恬淡﹔他開創的田園詩體,為古典詩歌開辟了一個新的境界。他在自然與哲理之間打開了一條通道,在生活的困苦與自然的旨趣之間達到了一種和解,在他的筆下,連最平凡的農村生活景象都顯示出一種意味深長的美。他輕物質、重精神,耽於酒、沉於書,陶醉於歸園田居、痴迷於帶月荷鋤,不願與世人同流合污、不為五斗米折腰,享受著“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的閑適自得,實踐著一種審美意義上的人生,他才是桃花源裡真正的隱者。
(二)北宋倚聲家初祖:晏殊
他是北宋江西詞派的領袖,官居宰相。年少德高,五歲稱神童,七歲能文,十四歲中進士﹔他文章典麗、書法皆工,能詩、善詞,影響並促成了中國文苑“宋詞”的形成。他的詞,承襲南唐風格、追宗“西昆體”,寫富貴而不鄙俗、寫艷情而不纖佻,如其閑雅之情調、曠達之懷抱。他賦於自然物以生命,將理性之思融入抒情之敘寫中,在傷春怨別內表現出一種理性反省的操持,在柔情銳感中透露出一種圓融曠達的觀照,一如他的名句“無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識燕歸來”,他是古代儒家精神的持守者。
(三)宋代文壇領袖:歐陽修
他是北宋著名政治家、文學家、史學家和詩人,蘇軾、蘇澈及曾鞏、王安石皆出其門下,堪稱千古伯樂﹔他一生著述豐厚,經學有獨到見解、金石學有開辟之功、史學成就尤偉,詩、詞、文樣樣精通,均為一時之冠。他身居高位而堅守人格大節,位至三公卻沒有官僚習氣,始終保持生命的靈性、敏銳的感性、睿智的理性,以醉翁自號、為后人敬仰,“天下翕然而師尊之”,至今還無人敢攖其鋒。他領導了北宋詩文革新運動,繼承並發展了韓愈的古文理論,從而開創了一代文風,他是宋代文化盛世的奠基者。
(四)中國11世紀改革家:王安石
他是“唐宋八大家”之一,不僅以文學成就彪炳千秋,更以“三不足”大無畏精神推動政治革新影響后世。他的詩文,既有唐音,又有宋調﹔既詠今懷古,又論事辯理﹔既新奇工巧,又含蓄委婉﹔既有深婉不迫處,也有生硬奇崛處。他以瘦勁剛健的詩文,勾勒出生活的片段或社會的真實,深刻影響了宋詩的發展。他橫身為國,敢當天下大事﹔實施變法,改變積貧積弱。朴實節儉是他的品質,意行直前是他的定義,“不畏浮雲遮望眼,自緣身在最高層”是他的真實寫照。他志雖大而才不疏,死后無任何遺產,無愧於北宋名相。
(五)“江西詩派”開山鼻祖:黃庭堅
他是“蘇門四學士”之首,也是“宋四家”之一,詩書畫號稱“三絕”,與蘇軾齊名,世稱“蘇黃”。他的詩風生新瘦硬,力擯輕俗之習,刷新了宋詩面貌﹔他的書法兼擅行草,楷書自成一家,形成了獨特風格,他的傳世書法《砥柱銘》以4.368億元的成交價創造了書法拍賣價格之最。他構建並提出“點鐵成金”和“奪胎換骨”等詩學理論,成為江西詩派的理論綱領和創作原則,對后世文學創作產生深遠影響。他的一生,歷盡滄桑,幾經政海波瀾,但從未獲顯位執掌大權﹔他不苟附進,淡泊名利,批評時政,屢遭厄境,在冤屈貶謫的處境中從容度生。他的詩品、書品、人品是留給后人的寶貴財富。
(六)一代詩宗:楊萬裡
他是南宋著名的文學家,“中興四大詩人”之一,“今日詩壇誰是主,誠齋詩律正施行”。他一生寫作勤奮,相傳有詩2萬余首,現存詩4200首,是中國產量最多的三人之一﹔他的詩語言淺近明白,清新自然,以描寫景物為主,詩風不拘一格,追求變化創新,“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頭”。他不斷向前輩學習,取其精華,去其糟粕,最終形成了“誠齋體”,被時人譽為南宋詩壇盟主,代表南宋最高詩風。他還是一位愛國政治家,一生力主抗戰,反對屈膝議和,勇敢地承載起時代重負,以畢生的頑強努力,為多難的南宋王朝解憂。“文章足以蓋一世,清節足以勵萬世”,他的官聲人品為后世之楷模。
(七)理學的集大成者:朱熹
他被世人尊稱為“朱子”,“東周出孔丘,南宋有朱熹”。在中國文化史、傳統思想史和教育史上,在歷代儒者中的地位及實際影響上,僅次於孔孟。他一生致力於儒家經典的注釋與闡發,確立了中國古代最龐大、最完整的客觀唯心主義哲學體系。他置辦學田,供養貧困學子,親自訂立學規,為世界教育界矚目。他的“讀書起家之本,勤儉持家之本,循禮保家之本,和順齊家之本”,成為人們奉行的“金科玉律”。他集整個中國傳統文化之大成,是中國古代社會后期統治思想的首要代表者。
(八)千古忠臣:文天祥
他是南宋后期杰出的民族英雄、愛國詩人和政治家,以忠烈名傳后世。在國家危亡時,他毅然招集義軍,堅決抵抗入侵﹔在被俘拘囚中,他始終大義凜然,最后從容殉國。他的慷慨激昂、蒼涼悲壯,具有強烈的民族責任感﹔堅貞的民族氣節和頑強的戰斗精神,被譽為忠的楷模。“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他用這驚天一問和從容一答,告訴人們生的價值和死的意義。他還寫了大量的詩、詞和散文作品,不僅給我們留下了慷慨激昂的雄文四卷,更給我們留下了中華民族面對侵略傲然不屈的脊梁。
(九)大明第一才子:解縉
他有智慧敏對之奇才,有治國平天下之大略,主持纂修的《永樂大典》,在世界文化史上被譽為編纂最早、規模最大、內容最廣的百科全書,為傳承中華文脈做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他不僅學識淵博、才華橫溢,而且為人耿直、剛正不阿,他屢次上疏,針砭弊政,彈劾奸佞小人,導致一生坎坷,時而得寵、時而失寵,時而升遷、時而貶謫,直至遭人構陷、凍死雪地。他的古體歌行,氣勢奔放,想象豐富,逼似李白,而律詩絕句,亦近唐人。他又擅長書法,小楷精絕,行草皆佳,用筆之精妙,出人意表。“義節千秋壯,文章百代尊”,這是后人對他一生的評價。
(十)戲曲巔峰:湯顯祖
他在中國和世界文學史上有著顯要的地位,列為世界百位歷史文化名人。他出身書香門第,從小天資聰穎,刻苦攻讀,不但愛讀“非聖”之書,更廣交“氣義”之士,他清正務實,上疏斥奸臣於朝堂,解民憂於水火,鑄就了正直剛強、不肯趨炎附勢的品格。他的作品根植於現實生活的土壤,又彰顯出高度的浪漫主義精神,以美好想象的升華取代人世間的齷齪,創作的《牡丹亭》《邯鄲記》《南柯記》《紫釵記》合稱“臨川四夢”,其中《牡丹亭》是中國戲曲的巔峰之作,是世界戲劇藝術的珍品,他也被譽為與莎士比亞齊名的“並世雙星”。
作為“文章節義之邦”,除了十大文化名人外,江西在每個方面都人才輩出、群星燦爛。以節義論,有徐稚、胡銓、洪皓、江萬裡、謝枋得、方志敏等﹔以政治論,有陶侃、周必大、程鉅夫、楊士奇、陳寶箴等﹔以文學論,有曾鞏、晏幾道、姜夔、洪邁、謝逸、鄒韜奮等﹔以史學論,有樂史、劉攽、徐夢莘、馬端臨、陳邦瞻、陳寅恪等﹔以哲學論,有陸九淵、李覯、吳澄、吳與弼、羅欽順、羅汝芳、何心隱等﹔以科學論,有張潛、宋應星、朱思本、徐九思、徐貞明、雷發達、詹天佑、胡先嘯等﹔以藝術論,有董源、徐熙、魏良輔、朱耷、傅抱石、黃秋園等﹔以宗教論,有張盛、行思、許遜、歐陽競無等等。
外來人士也對江西的發展做出了重大貢獻,主要有:灌嬰、葛玄、周敦頤、謝靈運、張九齡、王勃、李白、白居易、馬祖道一、懷海、蘇軾、辛棄疾、慧遠、朱權、王陽明等等。
(文章轉自:江西省旅發委官方公眾號“江西風景獨好”)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