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文化>>朱虹>>那山那水

江西十大文化符號

朱虹
2019年07月08日14:33 | 來源:人民網-文化頻道
小字號

文化符號,是指具有某種特殊內涵或者特殊意義的標識,是一個地域、一個民族或一個國家獨特文化的具體體現,是地域文化的重要載體和形式。比如,一看到天安門,就想到北京﹔一看到大笨鐘,人們自然而然就會想到英國倫敦﹔看到埃菲爾鐵塔,就想到法國巴黎﹔看到自由女神像,就想到美國紐約﹔看到紅場,那就是俄羅斯莫斯科。那麼,作為文化旅游大省的江西,有沒有一些文化符號代表了江西形象,享譽全國乃至聞名世界?

我們以“獨特的形象、深厚的底蘊、優美的畫面、較高的知名度和美譽度”為基本原則,兼顧紅色、綠色、古色文化和儒釋道等多種文化類型,選出了最能代表江西形象、體現江西特色、哪怕不作任何文字說明,一望即知是江西的十大文化符號,拋磚引玉,供專家和群眾、網友研討,以使之日臻完善。

圖為南昌滕王閣

我們以“獨特的形象、深厚的底蘊、優美的畫面、較高的知名度和美譽度”為基本原則,兼顧紅色、綠色、古色文化和儒釋道等多種文化類型,選出了最能代表江西形象、體現江西特色、哪怕不作任何文字說明,一望即知是江西的十大文化符號,拋磚引玉,供專家和群眾、網友研討,以使之日臻完善。

圖為井岡山杜鵑山

1.南昌滕王閣

滕王閣

滕王閣是江南三大名樓之首。唐高祖李淵第二十二子、唐太宗李世民之弟李元嬰被封於山東滕州,為滕王。唐顯慶四年(公元659年),滕王李元嬰調任江南洪州(今江西南昌)都督,因其思念故地滕州,修筑了著名的“滕王閣”。無數文人墨客在滕王閣留下不朽文章,唐初王勃一篇《滕王閣序》贊頌江西物華天寶、人杰地靈,磅礡宇內,被稱為千古絕唱。現在的滕王閣已經是第29次重建,其主閣端庄大方,氣勢雄偉,兩側建有“壓江”和“挹翠”兩亭,從正面看,南北的兩亭與主閣組成一個“山”字﹔從空中俯瞰,滕王閣則有如一隻平展兩翅、意欲迎波西飛的巨大鯤鵬。站在滕王閣向西望去,滾滾贛江水向北奔騰,紅谷灘新區的高樓大廈拔地而起,南昌城昔日榮耀與今日繁華隔江相望,預示江西綠色崛起,再創輝煌。

2.廬山含鄱口

含鄱口

望江亭

殷周之際,就有匡俗兄弟七人結廬於此,故稱廬山。她三面環水,北依萬裡長江,東靠浩渺鄱陽湖,西有廬山西海,以雄、奇、險、秀聞名於世。山巒巍峨峻峭,瀑布飛流直下,雲海變幻莫測。她是人文聖山,以文化景觀列入世界文化遺產名錄。李白、白居易、蘇軾等文人墨客留下千古名篇,儒、釋、道、伊斯蘭、基督教等在此融合匯聚,聯合國教科文組織評價廬山為“中華文明發祥地之一”。她還是南京國民政府的“夏都”,國共兩黨都在廬山留下了深刻的歷史印記,山上一千余棟風格各異的別墅,每一棟背后都有故事。五老峰、錦繡谷、望江亭、花徑、仙人洞、三疊泉、牯嶺鎮是廬山的重要觀景地,其標志性景點為含鄱口。登臨含鄱口,北可望五老峰,東可瞰鄱陽湖,南可眺大漢陽峰,西可觀廬山植物園,湖光山色,盡收眼底。

3.井岡山黃洋界

井岡山

黃洋界

井岡山是中國革命的搖籃,是江西紅色文化的代表,紅色基因浸透在井岡人的血液和山水之中。毛澤東在這裡寫下“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並領導創建了第一個農村革命根據地,中國革命由此找到了農村包圍城市、武裝奪取政權的成功之路。這裡有八角樓的燈光、朱毛會師地、紅軍挑糧小道、五指峰、杜鵑山、井岡山博物館等,其最具標志性的紅色景點是黃洋界。她是井岡山五大哨口之一,有“一夫當關,萬夫莫開”之險。1928年,這裡發生了著名的黃洋界保衛戰,以紅軍的勝利而聞名海內外,毛澤東在這裡留下了“黃洋界上炮聲隆,報道敵軍宵遁”的名句,這裡還可以看到日出、峰巒、雲海、杜鵑等自然景觀。

4.景德鎮御窯

御窯廠

制瓷工序

景德鎮是聞名世界的千年瓷都。北宋時,宋真宗以年號“景德”賜名,此后景德鎮瓷器之名益著,千年窯火盛燒不衰。景德鎮瓷藝以“白如玉、明如鏡、薄如紙、聲如磬”蜚聲四海,創作了大量代表中國最高水平的陶瓷藝術經典作品,其最高代表作“鬼谷子下山元青花大罐”“明成化雞缸杯”先后創造了當時陶瓷拍賣史上的最高紀錄。特別是為元、明、清三代專門燒制宮廷用瓷的御窯,地位特殊,價值唯一,與長城、故宮一樣,不僅是江西,也是中華民族的文化符號。

5.白鹿洞書院

白鹿洞書院

江西是儒學的中興之地,婺源人朱熹、金溪人陸九淵為理學雙峰,王陽明在江西長期為官,“陽明一生精神,俱在江右”。“江右書院甲天下”。在一千多年的古代書院歷史中,江西一直是全國書院發展的中心地區,並且數度“獨領風騷”,成為中國的一個文化重地,擁有獨特的歷史地位。白鹿洞書院是江西書院文化的代表,享有“海內第一書院”之譽,被評為“中國四大書院之首”。理學大師朱熹制訂的《白鹿洞書院揭示》是我國大學最早的章程,成為后世書院遵行的准繩和核心價值觀。

6.禪宗聖地百丈寺

百丈寺

早在魏晉時期,江西就成為南方佛學研究和活動的中心,東晉高僧慧遠在東林寺結白蓮社創立淨土宗,佛教中國化進程在江西逐漸完成。唐代“馬祖建叢林,百丈立清規”,高僧馬祖道一在江西創立“叢林”,解決了佛教發展史上的硬件問題,使和尚住有所居﹔其弟子懷海在奉新百丈山制訂清規戒律,解決了佛教發展中的軟件問題,確保了佛教的神秘性、庄嚴性與崇高性,使其能持續、穩定地發展。江西是禪宗定型之地,一花開五葉,結果自然成。佛教禪宗“五家七宗”,其中“三家五宗”源於江西,並遠播海外。百丈寺是江西佛教文化的代表,它是中國佛教禪宗最具代表性古寺廟之一,“天下清規”的發祥地,在中外佛教界享有盛名。

7.龍虎山天師府

龍虎山天師府

碧水丹山

龍虎山虎踞龍盤,丹山碧水。東漢中葉,正一道創始人張道陵曾在此煉丹,傳說“丹成而龍虎現,山因得名。龍虎山是道教四大名山之一,道教正一派發源地。張道陵四代孫張盛,將傳教的地區遷至龍虎山,此后張天師后裔世居龍虎山,至今承襲六十三代,歷經一千九百多年。天師府位於鷹潭市上清古鎮,為歷代張天師講道、居住的府邸,選址極其鄭重,其門臨瀘溪河,背依西華山,左右青山懷抱,府內香樟成林,古木參天,仙樂縹緲,綠樹紅牆交相輝映,是道教祖庭,與山東孔府並成為“中國兩大府第”,有北孔南張之說。

8.鄱陽湖候鳥天堂

鄱陽湖

鄱陽湖是中國最大的淡水湖,國際最重要的候鳥越冬地之一。鄱陽湖上承贛、撫、信、饒、修五河之水,下接長江。豐水季節浪涌波騰,浩瀚萬頃,水天相連﹔枯水季節水落灘出,野草豐茂,蘆葦叢叢﹔湖畔峰嶺綿延,沙山起伏,沃野千裡,候鳥翩飛,牛羊倘佯。“鄱湖鳥,知多少,飛時遮盡雲和月,落時不見湖邊草。”數據顯示,鄱陽湖有鳥類330種,其中國家一級保護鳥類10余種、國家二級保護鳥類40多種,全球98%以上的白鶴、80%以上的東方白鸛、70%以上的白枕鶴在此越冬棲息。每年9月至翌年3月,來自全球的60多萬隻珍稀候鳥飛臨江西鄱陽湖,在草洲、灘涂落戶安家、養育后代,形成令人嘆為觀止的“天鵝湖”和“白鶴長城”。

9.婺源篁嶺晒秋

婺源篁嶺

石城秋色

婺源是中國最美鄉村,春來變暖,油菜花開,小橋流水,山花爛漫,間以粉牆黛瓦、翹角飛檐的古建筑群和濃郁的鄉風民情,是眾多中華游子的夢裡老家。秋季到來,婺源篁嶺的農民以大地為畫板,將支架作畫筆,讓南瓜、豆角、辣椒、玉米成為作畫的素材,使整個山間村落飽經滄桑的徽式民居土磚外牆與晒架上、圓圓晒匾裡五彩繽紛豐收果實組合,繪就出世界獨一無二的“晒秋”農俗景觀、最美的鄉村符號。

10.贛南圍屋

鄧家圍屋

贛州八境台

客家圍屋是我國富有特色的傳統建筑形式之一,是客家文化的重要載體和象征。方圍是贛南圍屋區別於其他圍屋的一個主要特色,從平面上可分為口字型和國字型,是古代集祠、家、堡於一體,具有鮮明的防衛功能的堅固民居。已被列入中國世界文化遺產預備名單。它們點綴於青山綠水間,散落於古老的贛南村落,燕翼圍、關西新圍、東生圍等五百多座圍屋見証了北方漢人客居他鄉的艱辛和不易,是客家人心中的精神家園。

(文章來源:大江網)

(責編:陳燦、丁濤)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推薦視頻
  • 雲游大家故居:李白故居
  • 《燕雲台》主演談如何解鎖歷史人物
  • 王千源:別丟掉,對表演的熱愛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