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文化

賀龍元帥稱贊 綦江是個好地方

2019年07月13日05:15 | 來源:華龍網
小字號
原標題:賀龍元帥稱贊 綦江是個好地方

  中央紅軍紅一軍團到綦江作戰示意圖

  《漁家傲·反第一次大“圍剿”》

  毛澤東

  萬木霜天紅爛漫,天兵怒氣沖霄漢。霧滿龍岡千嶂暗,齊聲喚,前頭捉了張輝瓚。

  二十萬軍重入贛,風煙滾滾來天半。喚起工農千百萬,同心干,不周山下紅旗亂。

  綦江東溪古鎮擁有全國最大的黃桷樹群。據不完全統計,境內至少有5000多棵黃桷樹,其中百年樹齡以上的有300多株,三百年樹齡以上有129株。

  綦江開設農民版畫體驗課堂,讓這門傳統文化得以延續和發揚。

  這是一顆鑲嵌在渝黔邊境上的明珠。這裡分布著全國最大的黃桷樹族群,這裡誕生了中國第一台汽車變速器等共和國工業史上“八個第一”,這裡有西南地區最大的煤炭產業基地。

  這是一處文化積澱深厚的沃土。這裡是享譽中外的中國農民版畫之鄉,這裡是全國僚人遺跡保留最完整的地方,這裡曾是大韓民國臨時政府的駐地。

  這是一個兵家必爭的要地。這裡是中央主力紅軍經過重慶的唯一區縣,這裡是三國時期諸葛亮進軍南中的要沖,這裡是太平天國石達開部征戰的重地。

  這是一塊人杰地靈的寶地。在這裡鄧小平作出了將綦江、巴縣、長壽三縣劃歸重慶管轄的決定,在這裡朱德專程視察過工業發展,在這裡走出了王良、鄒進賢等著名英烈。

  因地制宜走好轉型路,因勢利導打造升級版。綦江這方發展的熱土,正高唱改革發展之歌,昂首闊步邁向遠方。

  1924年2月,賀龍擔任四川討賊軍第一混成旅旅長,在與北洋軍閥吳佩孚作戰后,率部從成都向黔東撤退,借道東溪。

  當時,佔據東溪的匪首曹天全以為賀龍要搶他地盤,准備率兵攔截,並以枇杷山為依托,在東溪擺開架勢,阻擋賀龍進入東溪。為了避免引起戰端,賀龍以超人的膽略,引數騎直奔曹營,與曹天全進行談判。懾於賀龍的聲威,曹天全隻好讓道。賀龍覺得曹天全為人還算爽快,便送了500條槍給他,賀龍人馬不進東溪場,從場背后小路繞過,留下兵不血刃的佳話。

  賀龍走后,在東溪太平橋約200米的地方,人們立了一塊“撫我孑遺”碑,但是“撫”字下面的四點少寫了一點,意在表示曹天全本人在“撫”恤東溪百姓還確實“差一點”,與賀龍的膽略相比,也確實“差一點”。

  1953年7月,時任中共中央西南局副書記、西南軍區司令員的賀龍一行從雲南、貴州檢查工作回重慶,特意安排在東溪停留。

  拾階而上,深巷人家﹔古道阡陌,民風純朴。630多年“高齡”的太平橋旁,5000多棵黃桷樹環繞﹔橋樹相映,千般婆娑。想到早年征戰於此,賀龍對古鎮風情尤其贊賞,連連稱贊“綦江是個好地方”。

  其實,賀龍元帥十幾歲時就與綦江結緣。他跟著叔父、三姐夫趕騾馬、運山貨往返於湖南貴州之間,經常路過綦江趕水鎮沐澤河一帶。此次故地重游,他還向隨行人員講起當年與曹天全的故事,並決定再到枇杷山看看。當地同志以路難走勸阻后,賀龍用望遠鏡觀察了地形,不禁感嘆道:用當時的武器,很難把曹天全駐守的枇杷山打下來。

  王良:天兵怒氣沖霄漢

  在中國人民革命軍事博物館,珍藏著一塊普通的懷表,它見証著中國革命的光輝歷史,記錄著重慶綦江籍革命烈士、原紅四軍軍長王良的一段不平凡的往事。

  王良是紅軍建軍初期的著名將領,毛澤東同志高度贊揚“王良是一個好干部”。

  王良,1905年8月5日生,綦江區永城鎮人。1926年9月考入黃埔軍校第5期,1927年8月加入中國共產黨,同年9月參加湘贛邊界秋收起義,跟隨毛澤東進軍井岡山,參與創建井岡山革命根據地。1927年9月,王良參加三灣改編,由見習參謀升任中國工農革命軍第一師第一團三營九連連長。1928年8月,擔任紅三十一團一營一連連長的王良,率部參加黃洋界保衛戰,創造了紅軍以少勝多的典型戰例。毛澤東聽到勝利的消息,欣然題詞《西江月·井岡山》:“山下旌旗在望,山頭鼓角相聞,敵軍圍困萬千重,我自巍然不動。早已森嚴必壘,更加眾志成城,黃洋界上炮聲隆,報道敵軍霄遁。”

  1929年1月,王良跟隨毛澤東、朱德、陳毅,踏上了前往贛南閩西的征程。同年12月,紅四軍到達上杭古田鎮,王良參加了著名的古田會議。 1930年11月,蔣介石調集10萬大軍對紅軍革命根據地實行第一次大“圍剿”。王良堅決執行毛澤東提出的“誘敵深入”的作戰方針,率紅十師東渡贛江,退守革命根據地,待機殲敵。

  1930年12月30日,王良率領紅十師擔任對龍崗西北之敵的攻擊任務。他指揮所部迂回敵之側后,配合兄弟部隊發起猛攻,全殲國民黨軍18師師部和兩個旅,俘敵9000余人,繳獲各種槍支9000多件,並活捉了敵軍前線總指揮張輝瓚,取得了紅軍第一次反“圍剿”的偉大勝利。毛澤東、朱德決定,把繳獲張輝瓚的懷表、鋼筆嘉獎給王良。王良激動地表示:“我要帶著它到中國革命的最后勝利。”毛澤東揮毫賦詩,留下了“萬木霜天紅爛漫,天兵怒氣沖霄漢”的壯麗詩篇。此后,王良一直把這塊懷表珍藏在自己身上,並帶著它參加第二、第三次反“圍剿”﹔帶著它走南闖北,馳騁沙場、所向披靡、屢建奇功。

  1932年3月,王良升任紅四軍軍長。同年6月13日,其率紅四軍奉命回師贛南根據地途中,經福建武平縣大禾圩時遭敵匪襲擊,不幸壯烈犧牲。臨終前,王良艱難地從懷裡掏出毛澤東、朱德獎勵給他的懷表、鋼筆轉交給了政委羅瑞卿,並囑咐羅瑞卿要將革命進行到最后勝利。

  新中國成立后,王良的遺物被轉交給黨中央。此后,記錄著烈士顯赫戰功的懷表,一直存放在中國人民革命軍事博物館。

  重慶最早的中共黨支部

  在中共重慶地方黨史上,1926年1月24日綦江地下黨支部建立,是一個重大的歷史事件。綦江地下黨支部,是重慶市建立的最早黨支部,也是當時全川建立的最早四個黨支部之一。

  綦江地下黨支部建立后,迅速組織發動群眾開展革命活動,至1949年11月綦江解放,先后組織了一系列大規模的、影響深遠的革命斗爭。其中有重大影響的革命活動就有10多次,如1926年春夏之際發生的“東溪米案”、1927年“3·31”慘案后領導發動的“反剿赤斗爭”、1929年夏領導開展的武裝抗捐斗爭等。這些斗爭,沉重地打擊了國民黨反動派的囂張氣焰。

  在革命斗爭中,綦江地下黨組織也得到了發展壯大。從成立至1927年春短短一年,黨員人數就由9人發展到60多名。至1928年,綦江地下黨組織先后由支部改特支、改縣委。至1949年11月27日綦江解放,境內黨員人數發展到358人,並培養出鄒進賢等著名革命英烈。

  中央紅軍到綦江

  中央紅軍長征兩萬五千余裡,縱橫十多個省市,而轉戰重慶綦江,是長征中一個具有重大意義的節點。

  1935年1月7日,中央紅軍攻佔黔北重鎮遵義城。中央決定召開政治局擴大會議(即遵義會議)。為了嚴防川軍進犯,保証遵義會議順利召開,紅一軍團紅一師攻克婁山關,於1月10日攻佔了桐梓縣城。隨即,紅一軍團派先頭部隊繼續向貴州新站、鬆坎和綦江方向推進。1月15日,紅一軍團一師二團進駐素稱軍事要地的綦江羊角,扼守堯龍山下川黔交界的酒店埡關隘,監視駐扎在川黔邊境九盤子一帶的川軍和貴州鹽防軍。

  1月21日,紅一軍團直屬隊和第一、第二師8000多人,在周恩來、董必武以及軍團長林彪、參謀長左權、政治部主任朱瑞等率領下,從鬆坎出發,經箭頭埡和黑鏡塘,於當天下午到達石壕。1月22日凌晨,部隊開拔,經梨園壩向貴州溫水、良村、東隍等地進軍赤水。

  中央紅軍在綦江期間,紀律嚴明,秋毫無犯,深得群眾擁戴和贊揚。石壕至今流傳著一首歌謠:“石壕哪年不過兵,過兵百姓不安寧,唯獨當年紅軍過,一來一去很清靜,不拿東西不拿錢,走時地下掃干淨。”

  綦江是中央紅軍長征在重慶的唯一過境地,為中央紅軍實現偉大轉折提供了重要保障和支持,是三大主力紅軍在重慶活動的重要節點。中央紅軍長征過綦江,保衛了遵義會議的勝利召開,綦江是保衛遵義會議的前哨和重要屏障﹔中央紅軍長征過綦江,為四渡赤水制造了重要戰機,綦江是四渡赤水的戰略節點,在此奏響了四渡赤水的序曲。

  非遺名片

  農民版畫 永城吹打 橫山昆詞

  綦江農民版畫蜚聲中外,是“中國農民版畫之鄉”。作為重慶市的城市文化名片和非物質文化遺產,其歷史可追溯到兩千多年前。從1984年開始,綦江農民版畫先后應邀在美國、英國、加拿大等十多個國家參展參賽,600多幅佳作被國家博物館及個人收藏。上世紀80年代起,綦江農民版畫正式列入了中小學課程。

  綦江歷史悠久,山川秀美,文化底蘊深厚,豐富的文化遺存遠不止農民版畫一項。作為一種文化符號,歷經幾代變更和傳承,綦江流傳民間的音樂、舞蹈、戲曲以及民間美術、手工技藝、民俗一一嶄露頭角,橫山昆詞、石壕楊戲、綦江民歌等紛紛入選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其中永城吹打躋身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成為綦江人津津樂道,為之驕傲的民間瑰寶。

  風景名片

  古劍山 橫山 老瀛山

  “避暑何須東奔西走,綦江納涼應有盡有”。從“過境游”轉變為“目的地游”,一趟有故事可說、有美景可看、有項目可玩的綦江之旅,正在讓八方游客“想來、想留、想念”。

  古劍山突出“運動體驗”核心概念,打造國家休閑健身產業示范基地和國家級旅游度假區﹔東溪古鎮突出“移民文化”主題,打造全國性古鎮旅游品牌﹔老瀛山突出“科普體驗”主題,打造多功能主題游樂公園﹔橫山凸顯避暑養生,著力打造健康頤養、休閑度假的康養小鎮……目前,綦江已成功打造古劍山、老瀛山兩個4A級景區,1個國家級歷史文化名鎮東溪古鎮,2個市級旅游度假區,1個國家地質公園。伴隨文旅融合碰撞的“火花”,綦江就像一個魔法師,總能出其不意地給人驚喜。

  飲食名片

  北渡魚 牛肉干 飯遭殃

  五香味牛肉干、燈影牛肉、白汁牛肚、雙椒牛柳、火爆牛脊等,這個光聽菜名就讓人味蕾跳動、吃起來更是令人回味無窮的,就是來自綦江的老四川牛肉干系列。這個生產家喻戶曉、享譽全國的“老四川”牛肉干的重慶金星股份有限公司,始建於20世紀30年代,老廠房就位於綦江區古南街道新山村社區80號。80多年過去了,“老四川”牛肉干也由當初的小食攤發展為一家集中華老字號和中國馳名商標為一體的著名品牌企業,以其特有的味道獨領風騷80多年。

  麻辣魚的熱情霸氣、酸菜魚的酸爽直白、番茄魚的糯甜回甘……北渡魚的三種味道像極了人生,品嘗綦江味道,沒有它不行。而綦江的安穩羊肉、“飯遭殃”辣椒醬、趕水“草蔸”蘿卜、橫山貢米、石壕糯玉米等美食,也美不盡言,聲名遠播。

  本版文圖由綦江區委宣傳部、區融媒體中心提供

(責編:馮粒、袁勃)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推薦視頻
  • 雲游大家故居:李白故居
  • 《燕雲台》主演談如何解鎖歷史人物
  • 王千源:別丟掉,對表演的熱愛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