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文化

吳為山:丹心鑄魂寫意人生

2019年07月24日08:10 | 來源:光明日報
小字號
原標題:吳為山:丹心鑄魂寫意人生

  吳為山近照 照片由吳為山提供

  從孔子、老子到杜甫、李白,從齊白石、黃賓虹到馮友蘭、匡亞明……他為一系列歷史文化人物重新塑像。他說,每一位文化巨人都是一部歷史。 近日在國家博物館舉辦的“丹心鑄魂”雕塑展上,一尊張仲景的青銅像尤為傳神。但見他面容清癯,頭頸前傾,右手自然搭於膝間,左手三指微微翹起,身著寬袍大袖,靜坐於塌中。湊近看,依稀可見作者拍、削、切、揉的手法紋路。這是雕塑家、中國美術館館長吳為山的作品。

  見到吳為山時,已近晌午。他中等身材,古銅膚色,波浪式卷發稍稍齊肩,談笑間有種渾厚與純粹洋溢於眉宇之間。

  談及《張仲景》這部作品,“感動”二字脫口而出。“你看他望聞問切時凝神靜氣,這是大夫與病人之間的交流,有一種尊重在裡面。”說話間,他也額頭微傾,目光專注而凝重,一隻手輕輕拈起。想必,這樣一個形象已千萬遍回蕩於他心中。

  將近1800年前,醫聖張仲景是個什麼樣子?創作之初,帶著思考,吳為山來到南京中醫藥大學與專家交流,並翻閱了大量醫書。找到了!這是一位既對中醫理論有系統研究,又懂得尊重病人、敬畏生命的儒醫。“我感動於張仲景在望聞問切中,對病人的體恤、呵護與尊重,而這種感動轉化為敬重又滲透進我的作品中。”

  吳為山的雕塑藝術中,“寫意”二字一以貫之。他把中國傳統文化中的書法、繪畫、哲學、文學所包含的審美融入其中,在抽象與寫實之間捕捉到創作的靈感。“寫意,要抓住人物的精神,要表達出人物留給你的最深刻印象。”

  在國博展廳裡,一對來自河北邯鄲的母子在杜甫雕像前站了很久。母親出神地望著,兒子一句一句地與母親搭話。他們說:“杜甫人生的不同階段,處境不同,他臉上的表情也不同,實在太像了!”年輕的杜甫,昂首拂袖,身側的駿馬跨出前蹄﹔中年的杜甫,則俯首垂頭,馬兒瘦骨嶙峋,艱難邁步……一舉手,一投足,一沉吟,一嘆詠之間,確實有一種人物的特質直抵人心,有種敬重在心中激蕩。正如吳為山在《塑者何為》一書中所提,“這暗合,是心通了。”

  1979年無錫工藝美術學校迎來了17歲的吳為山,他在那裡學習繪畫、泥塑。其間,他完成《我所認識的惠山泥人》一文。40年前的吳為山還不懂得小小的泥人與中華文化有著怎樣的淵源,但藝術的種子已在他心底埋下。“在藝術的道路上,那是我最早吮吸的乳汁,這份恩澤時時讓我明智。”

  話匣子打開,那些感動涌了出來。早年間,吳為山一家人擠在13平方米的屋子裡,白天母親為他和泥、錘泥,晚上就睡在沙發上給他騰出雕塑的空間。他借著台燈的光慢慢地塑,母親就躺在沙發上看著他。還有很多翻模工,他們忍著嗆鼻的化學物質味道工作,把很多作品中微妙的地方還原好。“我們都是普通勞動者,懂得感恩,才能以好作品打動人。”

  從無錫惠山腳下走出,來到南京師范大學,后來又相繼在歐洲陶藝中心、美國華盛頓大學深造。20世紀90年代的吳為山,一邊經歷了多元文化藝術的熏陶,領略了世界藝術前沿的風光﹔一邊又心生嘆息,“我看到不少亞洲人的作品基本都被美國當代藝術同化了”。這種疑惑久久不能平復,直到他1998年在美國舊金山遇見了一位98歲的德裔美籍藝術家。

  “聽說你是從中國來的,你去過巴黎嗎?在那待了多久?”老人問。

  “在巴黎待了3個月。”吳為山答。

  “巴黎充滿了藝術氣息,你應該待3年,但是不要太長﹔美國到處都是商業的味道,更不能留下。趕緊回到你的祖國,那裡有偉大的藝術。”老人說。

  一語點醒夢中人。吳為山心中的塊壘釋懷了,他放棄了好幾次拿美國綠卡的機會,回到了祖國。

  彼時的中國,經濟大發展,人們的荷包鼓了,精神上卻略顯單薄。同時期歐洲的肖像雕塑正逐步被抽象藝術所取代,呈現暗淡態勢。吳為山感覺需要用藝術為社會提供一些有營養的精神食糧,於是“為中外歷史文化人物塑像”的想法涌上他心頭。

  從孔子、老子到杜甫、李白,從齊白石、黃賓虹到馮友蘭、匡亞明……“每一個文化巨人都是一部歷史,他們的塑像所傳遞出的精神感動了國人,也在對外交流中把中國故事、中國精神、中國文化傳播給了世界。”

  在巴西庫裡提巴市,一尊總高4.46米、青銅鑄造的孔子雕像矗立在“中國廣場”中央,它的作者就是吳為山。雕像送達的那天,自稱為“孔子粉絲”的庫裡提巴市市長親自去迎接,箱子打開的一剎那,他與“孔子”緊緊擁抱。

  在德國特裡爾市,馬克思誕辰200周年之際,城市公共廣場立起了一尊身著風衣、手握書本、迎風前行的馬克思銅像,它的作者也是吳為山。特裡爾市市長為此寫下這樣一句話:卡爾·馬克思塑像將是中國與德國之間的一座金橋。

  在聯合國總部紐約,時任聯合國秘書長的潘基文在參觀完吳為山雕塑展之后,揮筆寫下了“上善若水”四個字,他說:“這些雕塑不僅表現了一個國家的靈魂,更是全人類的靈魂。”

  “一生做一件事情很不容易,你要把一代知識分子的精神風貌塑造出來。”社會學家費孝通先生的叮囑聲猶在耳畔。吳為山不僅塑造出大量中外知識分子的精神風貌,他還把這種精神傳遞給了世界。(李曉)

(責編:劉婧婷、蔣波)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推薦視頻
  • 雲游大家故居:李白故居
  • 《燕雲台》主演談如何解鎖歷史人物
  • 王千源:別丟掉,對表演的熱愛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