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文化

讓革命歷史的回聲直擊觀眾心靈

2019年07月25日08:14 | 來源:中國文化報
小字號
原標題:讓革命歷史的回聲直擊觀眾心靈

  大型情景劇《偉大轉折》劇照

  演出現場台下座無虛席

  “我的青春正當紅”上海大學生遵義之旅專場演出

  大型情景劇《偉大轉折》劇照

  大型情景劇《偉大轉折》劇照

  大型情景劇《偉大轉折》劇照

  近年來,革命歷史題材文藝精品在全國不斷涌現,發揮著溫潤心靈、啟迪心智、凝聚力量、激勵奮進的積極作用。其中,在遵義就有這樣一部融思想性、藝術性、觀賞性為一體,常演不衰的創新性舞台作品。

  好評如潮

  迎來全國各地大量觀眾

  由遵義市演藝集團有限公司(以下簡稱“遵演集團”)編創的大型情景劇《偉大轉折》,自2017年8月以來每天在紅色聖地遵義市的匯川藝術中心駐場熱演,贏來全國各地大量觀眾。

  《偉大轉折》現已演出718場,接待全國各地觀眾23.4萬人次。特別是全黨范圍內開展“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以來,全國各地的黨員、干部、群眾一撥一撥地慕名前來觀看,場場爆滿。一位來自山東的老同志動情地說:“太震撼了,很久沒有看到這麼精彩的紅色大劇啦!”福建省一家大型企業集團公司的負責人感慨地對班子成員說:“觸動心靈的教育才是成功的教育。我們要讓全公司的黨員干部分批前來觀看,接受理想信念教育。”中國人民解放軍二野五兵團南下支隊的后輩們從全國各地相約專程來到遵義觀看《偉大轉折》,不少人流下了熱淚,其領隊說:“這是一部令人難以忘卻的紅色歷史大劇,看后讓我們更加領悟到傳承紅色基因的時代意義。”遵義本地一對新婚夫妻受《偉大轉折》的感染,專門預定包場,在婚宴結束后請全體親友觀看。許多陪同孩子看劇的父母這樣評價:“這台戲故事生動傳奇,表演技藝精湛,小孩也看得懂,很喜歡。”一些觀眾接連看了好幾場,用他們的話形容叫“百看不厭”。

  許多業內專家對《偉大轉折》給予了高度評價。知名舞蹈家潘志濤說:“《偉大轉折》是一部很有特點、很具傳奇內容和形式的優秀作品,是運用雜技藝術表現手法弘揚紅色文化深入、大膽的突破,對革命歷史題材作品的創作起到啟發性、建設性的影響。”中央文獻研究室原副主任陳晉說:“《偉大轉折》是對遵義會議和長征精神的很好宣傳。”貴州省舞蹈家協會主席沈毅說:“《偉大轉折》將歌舞、話劇、雜技等藝術形式巧妙融合,富有創新性和專業性,符合當代觀眾的審美需求,是一部不可多得的優秀舞台作品。”著名文藝評論家陳頌英亦撰文《貴州紅色文化的雄奇之作》對該劇大加贊賞。

  如今,《偉大轉折》已成為外地游客到遵義旅游最喜歡的文化選項之一,成為遵義人接待外地客人的一道文化大餐。迄今為止,先后有中共遵義市委黨校、中共遵義市直機關工委、遵義職業技術學院等近百家省內外單位與遵演集團簽訂協議,把《偉大轉折》列為黨員干部紅色教育培訓的特色課程。

  匠心獨具

  精彩演繹紅軍在遵義的傳奇歷史

  “《偉大轉折》歷經了10年的創作打磨過程。”該劇編劇、總導演、遵演集團董事長張鵬健說,“我在遵義市文化局局長崗位時就開始了這部劇的構思,至今,劇名已修改了三次,現在這個劇名有個性、有氣勢、有遵義特色。”他回憶道:“我們不斷地傾聽觀眾建議,不斷地學習研究,從中汲取養分、開闊思路、啟發創意,一次又一次地修改、否定、再修改、再否定……逐步完成了劇目的打磨提升,創新性地將多種藝術形式巧妙融合,並結合現代舞台科技,多維度、多空間生動再現了遵義會議前后這段史詩般的革命歷程。”

  張鵬健是一名從軍18年的轉業干部,在部隊長期從事思想政治工作,對紅色文化情有獨鐘。從到地方文化部門工作起,他就潛心鑽研紅色題材舞台藝術,有著深厚的藝術造詣。他舍棄文化局長的職位,主動請纓組建遵義演藝集團並任董事長,與團隊一起奮力拼搏,創造了舞台傳奇。他激動地說:“60分鐘完成宏大的歷史敘事,的確不容易!包括序幕和尾聲,《偉大轉折》共七幕戲,既有真理與謬誤的思想論戰,又有炮火連天的戰爭場面﹔既有淒美悲壯的柔情故事,又有壯志凌雲的革命精神﹔既有紅色文化的激越雄壯,又有民族文化的多姿多彩。全劇大氣磅礡、悲喜交織、跌宕起伏、張弛有度,在視覺、聽覺、嗅覺、觸覺的情景感染中,觀眾時而淚眼婆娑,時而喜上眉梢,時而凝神屏氣,時而舒心開懷,就連小孩都容易入戲。”

  張鵬健認為:“序幕是觀眾思緒的開始,要抓住和打動觀眾的心,就要有很強的代入感。”序幕中那場悲壯慘烈的湘江戰役再現在觀眾眼前,讓歷史的回聲與觀眾的心靈發生強烈碰撞。大幕拉開,觀眾一下子被抓住了。伴隨“紅軍哥哥慢慢走”的淒美歌聲,舞台上出現雕塑般的送別畫面,仿佛時間已經凝固,一陣酸楚涌上心頭。突然,舞台上炮火連天,湘江戰役的慘烈場景扑面而來,5萬多名英勇的紅軍將士紛紛倒在“左傾”錯誤路線的危害和敵人的剿殺中。台口紗幕上汩汩鮮血直流,染紅了湘江,模糊了淚眼。這種用3D技術表現的光影鮮血效果極為逼真,直沖眼底,讓觀眾的心靈無不為之震撼。烈士的鮮血警醒后人:革命勝利來之不易!幸福生活來之不易!

  該劇採取烘雲托月的表現手法來體現湘江之戰的悲壯和遵義會議召開的必然。寒風嗖嗖,大雪紛飛,冰冷的水霧向觀眾襲來。舞台上,一群衣著單薄、血跡斑斑的紅軍將士在漫天飛舞的風雪中含淚遙望遠方,心中千遍萬遍呼喚著一個偉大的名字:毛澤東!此時,場內響起耳熟能詳的旋律:“抬頭望見北斗星,心中想念毛澤東……”這樣的劇情設計,沒有一句台詞,卻令觀眾從心底喊出:“遵義會議,太及時啦!”

  《遵義會議》是首幕重頭大戲,是《偉大轉折》的核心和脈絡。張鵬健清醒地意識到,這是一場真理與謬誤的大論戰、是馬克思列寧主義與中國革命具體實踐相結合的產物、是中國共產黨從政治上開始走向成熟的重要標志。

  “這麼復雜和深刻的思想內涵,話劇更易於體現。”張鵬健將龐大的思想論戰濃縮為6分鐘的戲份,並將毛澤東、周恩來、朱德的發言鄉音化、幽默化。之前擔心的“枯燥”戲一下子“活”起來了。每一場激烈的論戰都讓觀眾看得津津有味,像是親歷者。

  在編導《婁山大捷》和《赤水奇兵》兩場戲時,張鵬健既注重歷史解讀,又注重畫面觀感。為什麼紅軍要在同一條赤水河上來回渡四次呢?他運用毛澤東、周恩來、朱德在劇中的對話及舞台兩側影像字幕的配合巧妙地進行了詮釋:紅軍駐扎遵義期間,蔣介石調集川、黔、湘、滇的敵軍和部分中央軍約40萬兵力將紅軍包圍,當時紅軍隻剩下3萬多人,情況十分危急,倘若不能跳出敵人的包圍圈,將面臨滅頂之災。毛澤東審時度勢,率領紅軍布疑陣、出奇兵、運帷幄、甩敵人,迂回穿插於敵軍重重包圍之間,指揮紅軍從遵義以西的四川、貴州邊界四渡赤水,並在行軍中抓住戰機,殲滅敵人。當敵人疲於奔命時,毛澤東以其卓越的軍事才能,率領紅軍跳出了敵人的重重包圍,勝利揮師北上。在藝術形式上,這兩幕戲較多地將雜技與舞蹈相結合,惟妙惟肖。赤水河上,紅軍戰士肩架浮橋,翻滾跳躍、疾速前進,氣勢銳不可當。婁山關上,紅軍戰士沿著藤蔓攀爬、騰空翻滾,猶如神兵天將﹔一名紅軍戰士手持炸藥包沿著樓梯扑向噴著火苗的碉堡,倒下一個,沖上一個,前赴后繼,殊死奮戰……隨著一聲巨響,婁山雄關終於被紅軍佔領。這是紅軍長征以來取得的第一次勝利,極大地鼓舞了紅軍的士氣,毛澤東為此寫下了《憶秦娥·婁山關》的壯麗詩篇。從此,人民軍隊從小到大、從弱到強,發展成為一支無堅不摧、戰無不勝的強大軍隊。

  《酒香情濃》這場戲在整台劇的中間,表現的是紅軍與老百姓的魚水情,既是史實,又是調節劑。這幕戲的前后都是激烈的戰爭,在這裡運用雜技、歌舞及儺戲表現軍民魚水情恰到好處。多姿多彩、美輪美奐,還有濃烈的酒香,讓觀眾緊張的情緒得以釋放,歡快愉悅。值得一提的是,雜技“滾燈”與黔北儺戲的巧妙融合,將老百姓祈福紅軍勝利的情形和心願表現得淋漓盡致:伴隨神秘的音樂,幾個頭戴儺面具的舞者,抬著一面大鼓,一邊走一邊跳著古朴的儺戲﹔大鼓上,一名13歲的女孩翻滾柔軟的身軀、表演高難度的柔術技巧……當觀眾情緒達到高潮時,儺師高呼“蒼天保佑,紅軍勝利”,全場響起熱烈的掌聲。

  《紅軍菩薩》是該劇的壓軸戲,它把對紅軍的愛和對敵人的恨推到了極致,把革命理想和信念高高擎起。紅軍衛生員小紅雖然只是普通一兵,是《偉大轉折》中的輔線人物,但是她的美麗、堅定、勇敢和善良讓劇情富有生命力和感染力。小紅醫術高超,奉命去遵義桑木椏為百姓治病,老百姓將她供奉為“紅軍菩薩”。突然,一聲槍響,小紅倒在血泊之中,在回部隊的途中小紅被地主武裝殺害。送別群眾聲聲撕心裂肺地呼喚“小……紅……”這呼喚,穿山裂石,刺破長空,強烈地撞擊著觀眾的心靈,淚水從觀眾的眼角流出。這種悲劇藝術的表現手法,讓觀眾對敵人切齒地恨,對英烈無比崇敬,對革命理想的信念更加堅定。

  春風化雨

  將紅色種子播撒在心靈的沃土

  《偉大轉折》的尾聲《豐碑聳立》也很精彩,它與全劇呼應,令人深思、催人奮進。

  我們今天的幸福生活來之不易,是中國共產黨領導中國人民歷經艱苦卓絕的奮斗換來的,是無數先烈拋頭顱洒熱血換來的,我們必須倍加珍惜,不忘初心,砥礪前行,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而努力奮斗。

  用長征精神演繹長征故事,力求把精品奉獻給觀眾。在排練《偉大轉折》時,張鵬健給全體演職人員講了這樣一段話:“在舞台上,你們要忘掉自己現在的身份,你們就是當年的紅軍戰士,劇情就是軍令,劇場就是戰場。”這支平均年齡隻有23歲的演員隊伍,人人心情激動,個個士氣高漲,連續60多個日日夜夜排練,“五加二”“白加黑”,累了就地躺下歇會兒,渴了喝口涼水,整個排練大廳龍騰虎躍、喊聲震天。扮演紅軍衛生員小紅的女演員,由於太投入,倒下時磕破了膝蓋,又腫又痛,編導讓她休息半天,她調皮地一笑,用平時導演說過的話來回答:“苦不苦,想想長征二萬五﹔累不累,想想紅軍受的罪。”舞美隊為了趕時間、省成本,親手制作多種道具,他們把多余的邊角料用膠水一點點粘起來,刷上顏料再用。導演看見后故意問他們:“怎麼這麼摳?”他們說:“是紅軍的本色感染了我們呀!”寥寥幾個字的回答,表達了大家的心聲。

  《偉大轉折》用創新的藝術形式為我們奉獻了一席膾炙人口的精神大餐,讓老、中、青、少各年齡段的觀眾備受感動和鼓舞,帶給我們太多的啟示。

  用藝術傳承紅色基因,用藝術點亮人生道路,用藝術凝聚民族力量。中華民族生生不息,希望永在!(潘世建 劉軍翠)

(責編:陳燦、丁濤)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推薦視頻
  • 雲游大家故居:李白故居
  • 《燕雲台》主演談如何解鎖歷史人物
  • 王千源:別丟掉,對表演的熱愛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