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文化

千錘萬杵 一錠徽墨初始成

2019年07月27日07:32 | 來源:中國文化報
小字號
原標題:千錘萬杵 一錠徽墨初始成

徽墨之美(左上)﹔描金(右上)﹔捶泥(左下)﹔制墨工匠(右下)。

“拈來輕、嗅來馨、磨來清、研無聲”,落紙如漆,萬古存真。徽墨,因產於古徽州府的績溪、屯溪、歙縣而得名。流傳千年的徽墨技藝,蘊含著怎樣的文明密碼?在安徽績溪縣上庄鎮老胡開文墨廠,筆者探秘了徽墨制作繁復的工藝流程。“龍麝黃金皆不貴,墨工汗水是精魂”,徽墨傳承的背后是墨魂鑄造的匠人的堅持,是他們用黝黑粗糙的雙手締造了墨錠的靈魂。

一兩徽墨一兩金

徽墨始於唐、興於宋、盛於明清。“天下墨業在績溪。”清代徽墨四大家,績溪就有其二:汪近聖和胡開文,胡開文是近代影響最大的一位制墨大師,是上庄鎮人。上庄鎮地處徽州腹地的績溪,很早就是徽墨的重要產地。胡開文於乾隆三十年(1765年)創立了胡開文墨庄。胡開文制墨集各家之長,既堅持古制,又勇於創新,他創制了“八寶五膽藥墨”——以熊膽、蛇膽、青魚膽、牛膽、豬膽等和入水牛角、羚羊角、珍珠、牛黃、麝香、朱砂等珍貴藥材入墨,成為一代藥墨宗師。1915年,胡開文墨庄的“地球墨”還曾在巴拿馬博覽會上獲得金獎。今天的老胡開文墨廠,精制的徽墨產品繼續守護著傳統的制墨古法,繼承著先人的智慧。

走進墨廠車間,老師傅董玉安正從熱氣蒸騰的鍋裡揪出一大團和好的墨泥,放在浸透墨色的木墩上,用錘子反復捶打,並不時用鏟子翻攪著捶打過的泥餅。這些墨泥都是用天然膠和成的,為了讓墨中的各種材料充分混合,每一塊墨坯都要經過千杵萬揉充分捶打,這樣才能讓各種原材料充分混合。

“制墨是個體力活,墨泥就是徽墨的魂。”董玉安所制的墨坯延用古法,原料加工工序復雜,覆碗收煙,集煙制墨。古法制墨第一步先要煉煙。煉煙是一門苦差事,在一間完全封閉的高溫煙房裡,點起一盞盞桐油燈,上面覆蓋一隻隻大大的瓷碗,裊裊飛煙把罩蓋碗熏得墨黑,沉澱起一層薄薄的粉末,匠人在高溫煙房中不停地撥燈芯、添油和掃煙。“煙房點煙實難熬,赤身喘氣入陰槽。熬盡燈油瀝盡膽,留取烏金千秋照。”董玉安道出了墨煙的來之不易。

有了煙灰還不行,董玉安說,黏合還需要上好的膠,最常用的就是豬骨頭、牛骨頭熬的膠油,最高級的油煙墨裡放的是阿膠,還有丁香、麝香、冰片等珍貴藥材,真正是“一兩徽墨一兩金。”

工序繁復更用心

董玉安把墨泥放到工作台上開始制墨,不大的台面上井然有序地擺滿了小刀、小錘、剪子、墨模等工具。隻見他麻利地從一團墨泥上揪下一小團,放到天平上精准稱重后,又放到桌台上搓成圓條,然后趁熱放入扣在一起的木制墨模槽裡,用兩手的拇指壓實,扣上模板。不一會兒,五六個模具便一一被填上墨泥。董玉安抱起裝好墨的模具放在身后的杠杆板凳上,利用杠杆原理,猛然坐到長木凳一端,使勁將墨壓制進模具。“這還不能動,還要等一等,墨條溫度冷卻下來,墨條的硬度才能保証。”放了一會兒后,董玉安把模具打開,將其中的墨條一一取出,再用剪刀進行修邊,一支支刻著“金不換”“紫玉光”“丹鳳朝陽”等字樣的墨錠就成型了。

不大一會兒,一大團墨泥就在董玉安的手上變成了一個個墨條。這只是徽墨成型的開始,距離墨條真正使用還要經歷大約半年時間的陰晾才行。

在專門的晾墨房中,木架上成千上萬的墨條正在慢慢揮發著它們體內的水分。晾墨房裡講究多,風不能吹,光不能晒,火不能烤,還要恆溫恆濕。董玉安說,陰晾的過程極為漫長,必須讓墨條中的水分緩慢而自然地散發出去。一般一兩的小墨條要存放4個月到半年,如果遇到長時間的陰雨天氣或是體積稍大的墨錠,陰晾的時間還需更長。

晾墨房的旁邊是描金車間,在完成了漫長的陰晾以后,要給墨塊描金。按照墨錠上的圖案和字,用顏料進行描畫、填彩,為的是增加墨錠外觀的美感。至此,歷經點煙、和料、烘蒸、杵搗、揉搓、入模、晾墨、描金等一系列繁復的工序,徽墨終於做好了。

墨工手裡成型的一錠錠徽墨光澤如漆,每一塊質量上乘的徽墨都承載著制墨匠人執著的人生歷練。

歷經千年仍要創新

“人磨墨,墨磨人。制墨時,再苦再累也不可少砸一錘,要不墨的黏性保証不了﹔晾墨時,隻要有風,一定要隨時翻晒,要不將來墨條會變形,外形就會走樣。手工制墨工序復雜,沒有捷徑可走,每道工序都要求嚴格,稍有不慎,就可能導致制出的墨錠質地不佳。做得不好的墨,壓成型后開始是看不出來的,經過幾個月晾干后就要開裂了。即使成品后看起來品相很好的墨,也要耐得住時間的打磨,一錠好墨,真正檢驗它效果的隻有漫長的時間。所以,要憑良心去做。”董玉安說,徽墨的古法技藝是通過好多代人的智慧積累沉澱下來的,他感覺自己有責任把它傳承下去。

然而,隨著社會進步,文房四寶的生存環境發生變化,逐漸淡出人們的生活,傳統的墨汁已被化學墨汁替代,文房四寶行業的發展面臨著諸多困難,包括原材料緊缺、人才匱乏、生產方式落后、浪費大、成本高等問題。傳統徽墨制作勞動強度大、收益不高﹔特別是制煙環節,又臟又累,需在高溫環境下工作,現在的年輕人很少有人願學願干這一行。而老一輩的制墨藝人逐漸年老去世,徽墨制作技藝的傳承面臨困難。另外,原料奇缺、價格上漲,也導致制墨企業的效益不佳。

在老藝人的努力下,徽墨在繼承傳統工藝的基礎上創新發展,恢復了茶墨、青墨、朱砂墨、五彩墨和手卷墨的生產,並增添、開發了新品種。另外,他們將墨錠制成各種藝術形態並施以五彩,嵌在錦匣當中,以供人們鑒藏,這也是現代制墨業的一大特色。現在,徽墨的墨模由能工巧匠雕刻出名人的書畫,集繪畫、書法、雕刻、造型等藝術於一體,成為綜合性的藝術珍品。在工業制圖、裝潢美術、醫藥、描瓷等許多方面,徽墨也有廣泛應用。(晉華)

(責編:丁濤、岳弘彬)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推薦視頻
  • 雲游大家故居:李白故居
  • 《燕雲台》主演談如何解鎖歷史人物
  • 王千源:別丟掉,對表演的熱愛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