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文化

中華文化“繡”亮美 萬裡草原“綠”北疆

2019年08月03日11:33 | 來源:內蒙古新聞網
小字號
原標題:白玉剛:大力弘揚蒙古馬精神,為傳承創新中國手工刺繡而努力

2019年8月1日,內蒙古自治區黨委常委、宣傳部長 白玉剛在“奮斗逐夢·繡美山河”中國手工刺繡傳承創新大會開幕式上發言。劉墨墨攝。

尊敬的各位嘉賓,女士們,先生們,朋友們:

中華文化“繡”亮美,萬裡草原“綠”北疆。在中宣部、文化和旅游部、國務院扶貧辦、全國婦聯、中國紡織業聯合會、中國民間文藝家協會、北京服裝學院的高度重視和大力支持下,“奮斗逐夢·繡美山河”中國手工刺繡傳承創新大會在這裡盛大開幕。這是中國手工刺繡事業歷史發展中的一件盛事,我們感到無比喜悅和振奮。

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高度重視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傳承創新和弘揚,指出“文化自信是更基礎、更廣泛、更深厚的自信”,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是“中華民族的基因”,是“中華民族的精神命脈”,要求我們“結合時代要求繼承創新,讓中華文化展現出永久魅力和時代風採”。7月15日至16日,習近平總書記到內蒙古考察並指導開展“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考察期間,總書記聽取了紅山文化等史前文化發掘保護情況和契丹遼文化、蒙元文化等歷史沿革介紹,同《格薩爾》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親切交談,察看了內蒙古大學蒙古文歷史文化典籍。總書記指出,內蒙古“自然和生態資源十分豐富,民族文化多姿多彩”,強調烏蘭牧騎“永遠不會過時”,要求“要重視少數民族文化保護和傳承,支持和扶持《格薩爾》等非物質文化遺產,培養好傳承人,一代一代接下來、傳下去。總書記的重要指示,猶如甘霖,滋潤著千裡草原,浸潤著我們每個人的心田。

中國手工刺繡是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絢麗瑰寶,與中華文化一樣源遠流長、延綿不斷,蘇繡、蜀繡、粵繡、湘繡“四大名繡”名揚天下,京繡、魯繡、汴繡、甌繡、杭繡、顧繡、漢繡、閩繡等地方名繡群芳爭艷,維吾爾、彝、傣、布依、哈薩克、瑤、苗、土家、景頗、侗、白、壯、藏等民族刺繡展現出濃郁風情。中國手工刺繡是中華民族大家庭民族團結的生動展現,在漫漫歷史發展長河中,各民族相互學習、相互借鑒,用手工刺繡譜寫了共同團結進步、共同繁榮發展的秀美華章。中國手工刺繡是人民群眾向往美好生活的豐富表達,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們開始更多關注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現實表達,更多追求手工刺繡的生活化、實用性、時尚性和藝術性表達,更多需要個性化、特色化的元素表達。中國手工刺繡是“一帶一路”人文相交、民心相通的獨特紐帶,綿延千年的古絲綢之路上,展現的不僅僅是絲綢、茶葉和瓷器,還有一件件、一幅幅絢爛多彩的中國手工刺繡,講述著多少人文相親的故事﹔新時代“一帶一路”發展中,中國手工刺繡又以她獨特的文化神韻溫暖著萬千人們的心靈。

推進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是總書記對我們寄予的深切期望,也是我們共同的文化使命。中國手工刺繡傳承創新大會在內蒙古舉辦,全國刺繡業大咖歡聚一堂,共話傳承、共謀創新,這是回報總書記關懷厚愛的深情表達,是貫徹落實總書記重要指示精神的具體行動,也是對內蒙古這樣一個邊疆民族地區的巨大鼓勵、巨大支持。在此,我謹代表內蒙古自治區黨委、政府,對中國手工刺繡傳承創新大會的舉辦表示熱烈祝賀!對各位嘉賓的蒞臨表示衷心感謝!

內蒙古手工刺繡歷史悠久。古代北方各少數民族游牧於蒙古高原,結合自己民族特點和地區特點,並且不斷向中原地區學習,逐步形成富有特色的手工刺繡,特別是在遼、元、明、清以來得到進一步發展,特色鮮明地展示了草原、馬背、游牧交相輝映的風格,表達了草原人民勤勞質朴、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精神境界,廣泛應用於服裝、服飾、生活用品和禮儀飾品當中,成為一道亮麗的風景線。新中國成立后,特別是黨的十八大以來,內蒙古認真貫徹黨中央決策部署,認真實施非遺活化工程,大力推進非遺扶貧工程和助力鄉村振興工程,手工刺繡業得到迅速發展,刺繡技藝在傳承中得到極大提升,傳承隊伍越來越壯大。目前,全區從事手工刺繡人員有5萬多人,僅科右中旗就達2.1萬人,涌現出像白晶瑩、於和平這樣的產業帶頭人和一批產業技術工人。概括近年來科右中旗手工刺繡發展,有以下幾個特點向大家報告。

一是手工刺繡助力了脫貧攻堅。通過成立祥瑞刺繡公司,建立王府刺繡基地,建設刺繡“產業村”,帶動2895名建檔立卡貧困婦女每人每年增收近2000元。

二是穩定的收入支撐了鄉村振興。建立利益聯結機制,形成“旗專項推進小組+企業+協會+合作社+農牧戶”的運行模式,把農村牧區婦女組織起來,實現了足不出戶創業增收,經濟收入穩步增長,促進了農村牧區的繁榮振興。

三是大力度培訓提升了婦女素質。2016年以來,為推動刺繡產業發展,全旗舉辦集中式刺繡培訓班100余期,培訓繡工1.3萬余人,婦女們在刺繡技藝提升當中,信心、眼界、思想覺悟、道德水平都得到全面提升。

四是鄰裡和睦促進了鄉風文明。繡娘們聚在一起交流刺繡心得,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外出打工的也都回來加入行列,家庭更加溫暖,鄰裡更加和睦,家風鄉風更加文明。

五是以繡興業推動了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弘揚。蒙古族刺繡歷經數百年滄桑,從宮廷走向民間,在政府和企業的組織下,分散各地的草原繡娘走到一起,重拾技藝,因“繡”得業,以“繡”興業,從十幾歲的少女到耄耋之齡的阿媽,個個成為守護者,人人堪當傳承人。

六是創業平台成就了大學生創新創業。成立大學生創業就業扶貧服務協會,為立志建設家鄉的莘莘學子搭建了創業平台。三年來,60余名大學生學成返鄉,從事刺繡產業,從服務農牧民群眾中找到了符合自身發展的創業之路。

七是刺繡業振興帶動了文化旅游業發展。在發展刺繡產業的同時,圍繞風景名勝、歷史傳說、人物故事等題材研發刺繡產品,以針為筆、以線為墨,描繪馬鎮楓情、講述興安故事、傳播中國聲音,成為游客喜愛的文化旅游紀念品,讓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看得見、帶得走。

八是守望相助促進形成民族團結新氣象。在刺繡產業發展過程中,各族干部群眾休戚與共、互助合作,文化上兼收並蓄、經濟上相互依存、情感上相互親近,讓你中有我、我中有你、誰也離不開誰的理念更加深入人心,在“草原繡娘”這個大家庭中唱響了“最炫中華民族風”。

九是黨的領導始終是手工刺繡技藝傳承弘揚的旗幟。作為全盟乃至全區脫貧攻堅的縮影,科右中旗手工刺繡產業的發展,是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高度重視少數民族文化保護傳承的結果,是各級黨委層層傳導、共同推動的結果,是各族干部群眾守望相助、團結奮斗的結果。科右中旗的手工刺繡產業不僅成功攜手農牧民走出了貧困陰霾,使刺繡這門技藝得到了高質量傳承,更激發了脫貧群眾逐夢新時代的熱情和干勁,展現出奮斗逐夢、“繡”美山河的新畫卷。

創新是引領發展的第一動力。我們在總結手工刺繡產業積極作用的同時,也清醒看到,我們還面臨一些急需破解的瓶頸問題:一是整體上還尚未形成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的理念和市場觀念﹔二是嚴重缺乏立足市場需求、引領市場需求的創意設計﹔三是生活化、時尚化、品牌化、市場化、國際化建設路遙任重﹔四是開放合作的格局沒有形成﹔五是專業化培訓需要進一步提升。我們認為,科右中旗手工刺繡發展遇到的問題,也是全區刺繡發展遇到的問題,可能也是全國特別是邊疆地區、民族地區遇到的共同問題。這些問題如果得不到有效解決,中國手工刺繡傳承創新之路就走不遠,中國手工刺繡就不可能以更加昂揚的姿態走向世界。如何使中華手工刺繡得到更好傳承和弘揚,讓人民群眾在手工刺繡中享受到更美好的生活,是落實總書記傳承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重要思想的具體體現,是以人民為中心、讓老百姓有更多獲得感幸福感的具體體現,是加強民族團結、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的具體體現,是以更高質量推動中華文化走出去的具體體現。基於此,提出以下建議,和大家共同探討:

一是基於中國手工刺繡更多集中於婦女、更多集中於農村牧區特別是邊遠地區婦女的實際,為更好傳承創新,更好助力脫貧攻堅和鄉村振興,更好提升婦女素質,建議我們共同發起成立中國手工刺繡傳承創新聯盟,每年召開年會,制定工作規劃計劃,整合各地各類資源,共同創造美好未來。

二是基於中國手工刺繡的獨特性,建議在今后各方面的推進或合作中,始終堅持刺繡“中華文化”這一核心特質,始終堅持刺繡“手工”這一技藝特質,始終堅持“民族團結一家親”這一根本特質。

三是承蒙各方厚愛,本次大會同時授予科右中旗“中國手工刺繡創新創業示范基地”、“蒙古族刺繡與現代設計創新創意實踐基地”、“中國蒙古族刺繡文化之鄉”,我區還榮幸地聘請姚建萍大師擔任蒙古族刺繡傳承創新協會名譽理事長。我們將不負重望,從自治區層面組建專項推進小組指導,落實區屬國有文化企業市場化運作﹔成立自治區手工刺繡協會開展幫扶指導﹔設立手工刺繡傳承創新基金予以扶持﹔在全區各地創造更好營商環境予以支持。真誠歡迎全國各大服裝服飾創意設計、生產加工、營銷推廣機構、企業、公司、院校、工作室入駐內蒙古,與內蒙古各地各個層級的刺繡企業、協會、機構、院校開展不同形式的合作,我們將竭誠為大家提供場地、資金、產業工人、配套政策等各方面的服務和保障,共同致力於把以科右中旗為代表的有關地區建設成為中國手工刺繡傳承創新創意設計基地、生產加工基地、產品展示基地和培訓推廣基地。

四是內蒙古興安盟可以作為中國手工刺繡聯盟年會的舉辦地,我們將設立秘書處,承辦各類事項,提供相關服務。

女士們,先生們,朋友們:

內蒙古是我國第一個成立的省級少數民族自治區。興安盟是內蒙古自治區的誕生地,這裡有中國紅城“烏蘭浩特”,有“林海聖水”阿爾山,有楓情馬鎮“科右中旗”。在這裡,在內蒙古,在興安盟,在科右中旗,賽馬看馬背雄風,刺繡品指尖溫柔,旅游賞四季美景,頌歌贊中華昌盛!

讓我們大力弘揚“吃苦耐勞、一往無前,不達目的決不罷休”的蒙古馬精神,共同為傳承創新中國手工刺繡而努力!

衷心感謝大家,草原永遠是大家真誠的朋友!

(責編:馬昌、袁勃)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推薦視頻
  • 雲游大家故居:李白故居
  • 《燕雲台》主演談如何解鎖歷史人物
  • 王千源:別丟掉,對表演的熱愛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