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文化

探秘“梅花冰片”的前世今生

2019年08月22日08:29 | 來源:廣州日報
小字號

冰片

南越王博物館藏 銅熏爐

  唐代詩人王建寫過一首名叫《送鄭權尚書南海》的詩,當中有這麼兩句:“戍頭龍腦鋪,關口象牙堆。”寫出了當年廣州市場上海貨雲來的熱鬧場景。當中提到的這個“龍腦”,聽起來很珍貴的樣子,它到底是什麼東西呢?

  其實,龍腦就是取自龍腦香樹樹干的裂縫處的干燥樹脂,或者砍下其樹干及樹葉,切成碎片,經水蒸氣蒸餾升華后冷卻而成的產物,也就是現代中藥體系中的天然冰片。為什麼叫“龍腦”呢?一般認為:一是因為它自海上來﹔二是因為它形態與腦相似﹔三是因為它珍貴。也因為這些特質,它給了當時人很多的想象,成為文人雅士們爭相吟誦的對象。

  楊貴妃的衣服用龍腦香熏

  據說隔年香味仍在

  中國古代寫龍腦的詩歌很多,比如長孫佐輔的《古宮怨》:“看籠不記熏龍腦,詠扇空曾禿鼠須。”戴叔倫的《早春曲》:“博山吹雲龍腦香,銅壺滴愁更漏長。”李賀的《啁少年》:“青驄馬肥金鞍光,龍腦入縷羅衫香。”當中的博山爐、青驄馬、黃金鞍、綾羅衫,都是奢華貴重之物。顯而易見,龍腦香在當時的使用范圍,主要集中在貴族群體中。黃滔《馬嵬二首》其二寫道:“龍腦移香鳳輦留,可能千古永悠悠。夜台若使香魂在,應作煙花出隴頭。”這是楊貴妃與唐明皇的悲劇。從中我們可知,在盛唐時期,龍腦也得到皇家的青睞。

  龍腦在中國古籍中還有許多別名,比如婆律香、婆律資、羯布羅香、龍腦香等。從進口的貨品記錄中看,早期對它的分類比較簡單。后來則越來越復雜。宋代人根據形狀和香氣將其分為11類,分別是:(1)梅花腦(冰片腦),(2)油腦,(3)金腳腦,(4)米腦,(5)白蒼腦(混入木屑),(6)赤蒼腦(混入木屑),(7)聚腦(蒸燒過的屑),(8)熟腦,(9)木札腦(採集后的木片),(10)腦泥,(11)鹿速腦。有學者認為,龍腦分類的多樣化和等級的明確化體現出宋人對龍腦認識的加深, 從側面也可推測出宋代龍腦應用的次數和范圍超過唐代。

  中國古代用香歷史久遠, 最遠可追溯至先秦時代使用天然草本植物香料。有學者統計,《詩經》共記載有植物178種, 其中具有芳香氣味的有30多種。這可以看作中國用香歷史最早記錄之一。秦漢以來, 開始有外來香料傳入中國的記載, 熏香之風開始在上層社會流行。魏晉南北朝時期出現多種香料復合而成的合香, 中國香文化得到了初步發展。唐宋兩代在政治穩定后經濟發達, 對外貿易繁盛, 用香之風下移, 香料由少數上層貴族才有條件享用的稀有之物, 變成了普通士大夫都喜愛的珍品。“諸香之祖”的龍腦更為后人推崇備至。在一般使用中“須別器研細”“不可多用,多則撩奪眾香”﹔又有記載稱“龍腦其清香為百藥之先,於茶亦相宜,多則掩茶氣味,萬物中香無出其右”。龍腦還被列入“五香”——沉香、植香、丁香、郁金香、龍腦香——之一。因此龍腦不僅被應用於官方禮儀和祭祀、皇家賞賜、佛教、熏香中, 而且在食品、飲茶、飲酒、醫藥、文娛中都有應用。

  唐代時,龍腦香甚至被認為是皇家之香。楊貴妃所佩戴的領巾是用交趾貢奉的瑞龍腦香熏過的, 且其香味在隔年之后還能聞得到。唐敬宗時皇宮在大暑時節曾經做過混有龍腦末的“清風飯”,在冷泉中鎮后冷食,以作解暑之用﹔也有“龍腦煨芋頭”的名菜:“李華燒三城絕品炭,以龍腦裹芋魁煨之。”龍腦也有入酒的記錄, 將龍腦浸入酒中而成的“魚兒酒”:“裴晉公(唐代政治家裴度)盛冬常以魚兒酒飲客。其法:用龍腦凝結,刻成小魚形狀, 每用沸酒一盞, 投一魚其中。”

  最晚魏晉時期已入藥

  除了芳香功能之外,龍腦還是一味好藥,是世界上最早應用的天然有機化學成分藥物之一。據《本草綱目》記載,它主治婦人難產,心腹邪氣,風濕積聚,耳聾,明目,去目赤膚臀。內外障眼,鎮心秘精,治三虫五痔,散心盛有熱療喉痺腦痛,鼻息齒痛,傷寒舌出,小兒痘陷,通諸竅,散郁火等。在當代工業中,它是重要的化工原料,也可作為食品添加劑。它的商品名稱是“冰片”。按來源不同可分為天然龍腦和合成龍腦,天然龍腦按旋光不同又可分右旋龍腦和左旋龍腦,而合成龍腦是沒有旋光的消旋體。右旋龍腦和左旋龍腦屬正龍腦,合成龍腦是龍腦和異龍腦的混合體。商業上以天然右旋龍腦梅片價格最高,效果最佳。這個名稱的歷史淵源也很久,明代李時珍就寫道:“龍腦者因其狀加貴之稱也。以瑩如冰,及作梅花片者為良,故俗稱呼為冰片腦或雲梅花腦……”

  據學者李建民等的考証,龍腦冰片最早以“龍腦”之名記載於《名醫別錄》,《海藥本草》引《名醫別錄》文: “龍腦治婦人難產,取龍腦研末少許,以新汲水調服,立差。”《名醫別錄》是漢代至魏晉時期臨床用藥經驗的總結,可見,龍腦冰片最晚從魏晉時期已開始應用。《新修本草》以“龍腦香”作為正名收載本品: “龍腦香及膏香,味辛、苦,微寒,一雲溫,平,無毒。主心腹邪氣,風濕積聚,耳聾,明目,去目赤膚翳。”其后本草著作多以“龍腦香”為正名記載本品。明代開始出現“冰片”之名,陳嘉謨《本草蒙筌》中最早出現“冰片”二字: “龍腦香即冰片,味辛、苦,氣溫、微寒,無毒。”之后,“冰片”逐漸取代“龍腦香”作為本品的中藥正名,沿用至今。本品在《衛生部進口藥材暫行質量標准》1977年版中名“天然冰片”, 《中華本草》以“梅花冰片”為名記之,但它當今已很少見。

  舊時常被樟腦冒充

  第一家合成工廠建在廣州

  香料作為古代世界性商品流動的一種媒介,一定程度上充當了聯通中國和世界的角色。總體上看,香料的流動以從西洋、中亞地區以及南洋各國流向中國為主,但產自中國的麝香等香料,也流向了西亞各國,甚至歐洲國家,從而使香料的貿易網絡,呈現一種雙向交流的特征。作為中國古代特別是唐宋時期珍貴的進口香料之一,龍腦出自龍腦樹。龍腦樹原產於東南亞蘇門答臘、加裡曼丹、馬來半島等地。廣州得地利之便,成為較早接觸此類香料的地區。

  以往由於我國天然龍腦特別是右旋龍腦極少,市場上合成龍腦機制冰片佔絕大比例,天然龍腦的進口比例很高。早年我國廣東、江西和雲南省曾引種過龍腦香樹。上世紀八十年代后期,科技工作者在進行樟樹資源調查過程中發現了富含天然龍腦的優良單株,經多年篩選、培育和擴大種植,成功地用樟樹枝葉提制了天然右旋龍腦。

  根據一些學者的研究,在古代的香料市場上,常有樟腦混入龍腦販賣的情況。雖然天然龍腦與樟腦的化學結構相去甚遠,味道、功效也不完全類似,如李時珍在《本草綱目》中就記載,龍腦“氣味辛、苦,微寒,無毒。療喉痺腦痛,鼻瘜齒痛,傷寒舌出,小兒痘陷。通諸竅,散郁火”﹔樟腦“氣味辛,熱,無毒。……通關竅,利滯氣,治中惡邪氣,霍亂心腹痛,寒濕腳氣,疥癬風瘙,齲齒,殺虫辟蠹,著鞋中,去腳氣”。在專業人士的眼中,這種魚目混珠的做法是絕不可取的。但在信息和交通相當不便的古代,對之的差異辨識是有著相當難度的,加上它們的提純方法類似,提純物又都可呈現白色片狀,看起來差不多,所以貴重、需要從東南亞進口的龍腦常常被廉價、本土就可生產的樟腦冒充,逐漸衰落了。

  目前商品冰片的主要來源是機制冰片,為樟腦、鬆節油等經化學方法合成的結晶,又稱“合成龍腦”。機制冰片在鴉片戰爭前后由德國、日本輸入中國,當時較有名的是德國的馬頭牌、扇子牌及日本的火山牌、太陽牌等。1950年商人陳新安、區其偉兩人,在廣州開設化工廠生產“白雪牌”冰片,生產出來的冰片比德國、日本的質優,暢銷全國,從此舶來機制冰片很少進口。接著上海、天津、南京、湖南、貴州等地相繼設廠生產。

  (文、圖/全媒體記者卜鬆竹)

(責編:韋衍行、丁濤)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推薦視頻
  • 雲游大家故居:李白故居
  • 《燕雲台》主演談如何解鎖歷史人物
  • 王千源:別丟掉,對表演的熱愛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