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文化

解密高滿堂力作《老酒館》的前世今生與城市文化內涵

一丁
2019年08月27日10:39 | 來源:人民網-文化頻道
小字號

        被國家廣電總局列為慶祝新中國成立70周年展播劇目的年代劇《老酒館》成為獻禮劇中的首播劇,在北京衛視和廣東衛視同時開播,騰訊視頻全網獨播。

        一經播出,就聚焦了觀眾的注意力,該劇以著名編劇高滿堂父親為原型,以家國情懷、仗義大愛為主線,以闖關東歸來,在大連開設山東酒館的陳懷海為切入點,融合平民抗戰、商海沉浮、亂世情感、詼諧幽默等戲劇要素,上演了一出時代風雲際會、人間悲歡離合的大戲。劇中的山東酒館,開在了大連好漢街,它的原型就是今日的興隆街,也從另一個視角記載了一座城、一條街的興衰榮辱。由《老酒館》開始鉤沉一段歷史,既是對民族記憶的回顧,也是對城市文化的梳理。

       高滿堂筆下的《老酒館》對於大連城市歷史的挖掘和史料的考據都極為考究。大連作為京津門戶,曾經一度被侵略者所覬覦。20世紀初大連開埠,當時除了最為發達的日本商業,就要數關裡幫和山東幫佔據著的商業優勢。劇作家借重老酒館一方天地鋪排出歷史長卷。劇中對“抗日放火團”、“幽禁婉容”、“日本開拓團”等歷史事件的表現,極力實現歷史真實和藝術真實的有機結合,滿足當代觀眾的審美需求,更是觀看到了一出精彩的歷史風雲變幻中的酒館乾坤。《老酒館》以日據大連為背景,串聯起抗戰時間節點。在“九一八事變”、“盧溝橋事變”這些關乎民族危亡的時刻,好漢街的仁人志士不懼艱險,挺身而出,將國家命運與個人命運緊密相連,展現了無比崇高的民族大義和愛國情懷。

       作為劇本創作歷經35年的著名劇作家,高滿堂《老酒館》並不局限於單一的創作視角,而是從多層面多角度,將商場傳奇、抗戰紀事、諜戰暗斗、淒婉愛情融匯於老酒館的一隅乾坤,演繹出極具史詩質感的遼東灣風雲故事。對史料精准有力的挖掘,以及對歷史呈現的細膩把握,使整部作品的人物群像更加鮮活靈動,故事情節也更具戲劇張力和情感沖擊力。可以說,《老酒館》以傳奇式的情節,書寫了一段可歌可泣的愛國篇章。

       有學者認為高滿堂筆下的好漢街也是“潮”文化的社會縮影。“潮”字雖然在大連人口中多少有些貶義,可單就字面,“潮”有潮汐、起伏漲落、潮濕之意。一方面,暗合著大連獨特的地理位置和地域條件﹔另一方面,切中了這座城開放、包容的特色,以及人們爽朗大氣等性格特征。后者,在《老酒館》中得到了淋漓盡致的展現。河南的“豫菜張”、熱河的“肉餅王”、陝西的“鮮羊楊”、東北的“亂燉唐”。好漢街林林總總的商鋪和形形色色的人物,原畫復現般地展示著一段歷史時期的社會風貌《老酒館》塑造的鮮活人物群像,其性格特征無不凸顯著“潮”文化的影響。日據時期,關東文化、自由貿易港口文化、殖民地文化交互雜糅,猶如此起彼伏的潮水,浸染人們的日常生活。劇中陳掌櫃的仁義大氣、賀掌櫃的洋派作風、那正紅的迂腐酸臭……,將老大連的風物人情畫卷般呈現在觀眾眼前。可以說,社會文化的演進牽系著老酒館的浮沉,性格基因決定了好漢街人物命運的走向。或許,好漢街的人事物就是這座城市歷史記憶中尤為精准的一個文化注腳。

       能夠看出高滿堂在劇作《老酒館》中,從獨特的地域文化著手,挖掘真實的歷史,開掘真實的人物。它的醇厚甘冽是由真摯的創作情感發酵來的。用一間酒館負載歷史的變遷、人物命運的起伏和民族文化的傳承,進而將歷史變幻與故事情節進行高度咬合,對時代和人性進行深入的描摹刻畫,其中蘊含的人情至理和生活智慧,十分值得觀眾品咂回味。這是對歷史的敬意,也是對觀眾的誠意。(作者為遼寧省文聯影視評論組成員)  

(責編:楊祎珺(實習生)、丁濤)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推薦視頻
  • 雲游大家故居:李白故居
  • 《燕雲台》主演談如何解鎖歷史人物
  • 王千源:別丟掉,對表演的熱愛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