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等收入陷阱”是個偽命題

《強國長征路》 王文 著 中共中央黨校出版社
“強國長征路”是一位中國知名智庫學者王文提出的,也是其新著的書名。王文曾任媒體記者,2013年轉型為智庫學者,參與創建中國人民大學重陽金融研究院,還參與了不少重大事件的台前幕后,這也是該書值得期待的緣由。
王文和他的團隊,可謂走遍天下路。他先后到近百個國家調研、宣講,“強國長征路”概念的提出,是其對全球關系精准觀察后得出的結論,也是從大歷史的視野——近500年以來全球強國的興衰看中國強國之路的抉擇。有讀者表示:“每次讀王文院長的文章,總有一種享受的感覺,不只是享受他流暢的文筆,還享受他時而閃現的思想火花。”
在文中,王文提出了一個重磅觀點: “中等收入陷阱”其實是四大“邏輯陷阱” 。
深究這個概念,存在的“邏輯陷阱”非常之多。一是“統計陷阱”。“中等收入陷阱”用人均國民收入(GNI)這個單一指標來衡量發展水平,但人均國民收入並不能全面反映一個國家的國民生活質量、精神狀態與發展全貌。
二是“對照陷阱”。“中等收入”的標准往往是在與美國、美元的對照中得出的。
三是“歷史陷阱”。對於“中等收入陷阱”的觀察,局限在二戰后到21世紀初的時間段。在這個時間段,多數國家剛剛實現獨立,處於現代國家成長的初級階段與發展探索期,難免會有不少國家走一些彎路。
四是“人口陷阱”。后發的、人口體量較小的國家很難獲得經濟獨立,且很容易受外界的影響而無法跨越“中等收入陷阱”。
正如學者張敬偉所說:無論是過去500年的大變局還是“百年未有之大變局”,都是新舊力量的博弈。而中國的強國之路就是在全球大變局中的長征。
因此,王文用“長征”來形容中國的發展,更為貼切,在這個自媒體流行的時代,各路專家和網絡寫手都習慣地對世界經濟形勢品頭論足,“強國長征路”的出現,有著正本清源之現實意義。(吳波)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推薦閱讀
相關新聞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