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文化

百靈鳥從藍天飛過誕生記

2019年09月27日08:50 | 來源:光明日報
小字號
原標題:百靈鳥從藍天飛過誕生記

  瞿琮(站立)和鄭秋楓(彈琴) 資料圖片

  葉佩英 資料圖片

  【偉大的祖國,難忘的歌聲⑦】

  歌曲《我愛你,中國》是電影《海外赤子》的插曲之一,發表於1979年,隨著電影《海外赤子》的公映,風靡全國。

  唱出華僑兒女的心聲

  1978年12月,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召開,拉開了中國改革開放的大幕。國家政治環境、經濟形勢的日新月異,使人們充滿了對新生活的向往。隨著改革開放步伐的加快,回國參加祖國社會主義建設的歸僑人數與日俱增。1979年,珠江電影制片廠在時代背景的感召之下,籌備開拍了這部反映歸國華僑愛國情懷的音樂故事片《海外赤子》。

  影片故事的背景是20世紀70年代。在海軍文工團招收演員的考場上,來自星星湖華僑農場的女青年黃思華,因為一曲《我愛你,中國》脫穎而出。但因其華僑女兒的身份,使得錄取工作受到阻礙。文工團團長司馬威堅決執行黨的華僑政策,派政審干部韓山就黃思華的家庭情況進行調查。調查得知,黃思華的父母——黃德琛夫婦是一對愛國華僑,長期遭受農場負責干部的迫害。粉碎“四人幫”后,思華如願參軍,終於在舞台上唱出了華僑兒女的心聲。

  與一般影片不同的是,作為一部音樂故事片,《海外赤子》中的音樂不是附屬品,而是表現故事的主要手段。音樂成功了,影片就成功了一半。因此,攝制組用了一個月時間挑選作曲人選,經過反復聆聽、比較,最終選擇了熟悉廣東音樂的作曲家鄭秋楓負責整部影片的音樂創作工作。

  鄭秋楓是一位在軍隊中成長起來的作曲家。1931年出生在遼寧丹東,少年時代便學會了識譜、唱歌,還能吹笛子、拉小提琴、打小軍鼓。1947年7月,16歲的鄭秋楓參加了革命,成為安東省(今屬遼寧省)文工團的一名樂隊員。1949年5月,鄭秋楓隨軍南下,任武漢軍管會文工團樂隊演奏員。1952年至1961年,他先后任中南軍區歌舞團樂隊首席、樂隊指揮,並參加了舞劇《五朵紅雲》的音樂創作,廣獲好評。1962年鄭秋楓被選送至中央音樂學院作曲系進修,並先后在作曲家杜鳴心、吳祖強執教的班上學習。這兩位作曲家曾是新中國成立初期被選派赴蘇聯留學的杰出人才。三年的系統學習,使鄭秋楓此后的創作更加豐富多元,寫出了《頌歌獻給毛主席》《毛主席關懷咱山裡人》《嬉戲》《瑤山吟》《拖拉機開進苗山寨》《我愛梅園梅》等一批膾炙人口的佳作。

  “音樂情感的真摯性產生於崇高的理想和為這個理想而奮斗的信念,產生於生活的依據和源泉”

  鄭秋楓為《我愛你,中國》譜曲隻用了一兩個小時,但准備的時間卻很長。他把軍人的認真負責帶進了電影音樂的創作中。為了把作品寫得真實生動,鄭秋楓在海南島與歸國華僑同吃、同住、同勞動,並逐漸了解了他們對祖國特殊的感情。當得知他們多是來自新加坡、泰國、馬來西亞等地的華僑時,鄭秋楓就從《哎喲,媽媽》《星星索》等許多南洋歌曲中汲取創作靈感。歌曲的引子部分“百靈鳥從藍天飛過,我愛你,中國”,則是鄭秋楓在海南島採風時,從當地民歌中獲得靈感創作而成的。其風格類似戲曲中的導板,又近乎高原上的山歌。這段節奏自由、高亢明亮、氣息寬廣、韻味十足的旋律,猶如百靈鳥凌空掠過,歌聲響徹神州大地。

  鄭秋楓挖掘出聽眾內心深處最深摯的感情,抒情中飽含激情。他將“祖國母親”這一音樂形象刻畫得更加深刻,也更加新穎。他用超越一般群眾歌曲的形式,以更為豐富的音樂語言,更為寬廣的音樂思維,更具戲劇性的愛國情感,勾勒出偉大祖國幅員遼闊、大氣磅礡的音樂形象。鄭秋楓在創作時極為重視音樂在情感上的真摯性。他曾說:“音樂情感的真摯性產生於崇高的理想和為這個理想而奮斗的信念,產生於生活的依據和源泉。”作曲家以真摯的情感和高超的旋律寫作技巧,創作出了這首戲劇性、抒情性俱佳的作品。且在音樂編配中完美地凸顯了器樂聲部傳情達意的功能,使其與聲樂部分組成並行不悖、相互依托,能夠呈現出作品的豐滿音響效果和“雅俗共賞”的藝術意境。這也是《我愛你,中國》既受到普通群眾的歡迎,也獲得專業歌唱家青睞的重要原因。

  “這首歌就叫這個名字,其他什麼要改都可以,名字絕對不能動!”

  與作曲家鄭秋楓身份相同的是,詞作家瞿琮也出身部隊。創作《我愛你,中國》之前,二人已合作過多首膾炙人口的佳作。二人為電影《海外赤子》創作了八首作品。《我愛你,中國》是女主角在考場上演唱的歌曲,也是整部電影的點睛曲目。

  瞿琮曾談到《我愛你,中國》的歌詞大約構思於1972年。瞿琮回憶,60年代中葉,他就下定決心要創作一首歌頌中國的作品。直至1976年,終於完成了《我愛你,中國》的初稿,准備擇機發表。

  1978年春天,歌詞《我愛你,中國》終於等來了機會。剛從北京電影學院畢業,分配到廣西電影制片廠的胡冰,創作了電影文學劇本《海外赤子》。為了讓改革開放后第一部反映歸國華僑愛國情懷的音樂片在音樂上立得住,編劇找到了當時已擁有數首名作的瞿琮。研讀劇本后,瞿琮為女主角黃思華拿出了早已靜待多時的《我愛你,中國》。

  這首用中國傳統詞律手法創作而成的唱詞,一詠三嘆,字字達意:引子部分起伏迂回,將人們引入百靈鳥凌空引吭高歌的畫面﹔中間部分運用疊句、排比等手法,以春苗、秋果、森林、山川、小河形象描繪和鋪展開了一幅祖國大好河山的壯麗畫卷,使“我愛你,中國”的主題不斷深化﹔尾聲部分,以華麗婉轉的感嘆,將歌曲推向高潮。並在高音區以“我的母親,我的祖國”為結束語,把歌中蘊含的激情完整托出,展現出華僑兒女對祖國的赤子之情。

  但是,歌詞在送審時並非一帆風順。當時的一位制片人提出“我愛你,中國”不妥,應該是“我愛你,祖國”。瞿琮權衡再三,調整了歌詞,但對於歌名卻非常堅持,“必須是《我愛你,中國》。祖國是我的母親,我叫著母親的名字,她名字就叫中國。這首歌就叫這個名字,其他什麼要改都可以,名字絕對不能動!”也許是出於對創作者的尊重,影片上映,歌曲《我愛你,中國》一字未改。

  據作曲家鄭秋楓回憶,《我愛你,中國》請過多名試唱者進行試唱,但均未達到理想效果,他隻好請中央電台文藝部的負責人推薦歌唱演員,對方則毫不猶豫地推薦了中央音樂學院教師、女高音歌唱家葉佩英。於是,鄭秋楓給老熟人葉佩英寫信,並隨信寄去了電影劇本。葉佩英讀后立即回信,欣然應允。

  “我也是華僑,這首歌好像就是專為我寫的”

  葉佩英祖籍廣東,1935年生於馬來西亞吉隆坡,是少年時代就懷揣愛國之心的海外赤子。童年時代的葉佩英在南洋街頭唱著《賣花詞》為支援抗戰募捐:“先生買一朵花吧,這是自由之花,這是解放之花。買了花呀,救了國家!”1951年,愛唱《長城謠》《畢業歌》《鬆花江上》《梅娘曲》等愛國歌曲的葉佩英終於回到了祖國。1955年,她考取了中央音樂學院聲樂系,並於1960年畢業留校任教。

  1979年5月,這位曾受到過毛澤東主席和周恩來總理贊賞的歌唱家收到了鄭秋楓的來信和《海外赤子》的劇本。后來,葉佩英在一次採訪中提到了當時的情景:“顧不上吃飯,含著淚把它一口氣讀完了。為了唱這首歌曲,我放棄考托福。我也是華僑,這首歌好像就是專為我寫的。”而《我愛你,中國》,也極大地展示出葉佩英優美的聲線。她飽含深情地唱出:“我愛你中國,我愛你中國,我愛你碧波滾滾的南海,我愛你白雪飄飄的北國,我愛你森林無邊,我愛你群山巍峨,我愛你淙淙的小河,蕩著清波從我的夢中流過……”葉佩英在廣州珠影廠的錄音棚裡幾經哽咽才完成了歌曲的錄制。唱畢,作曲家鄭秋楓緊緊握著她的手激動地說:“你唱得太好了!”影片上映不久,便在海內外引起轟動。歌曲《我愛你,中國》也因其優美動聽、深情雋永被廣為傳唱。一時間,無論城鄉,凡是有擴音設備的地方,都能聽到葉佩英的歌聲“我愛你中國,我愛你中國……”。

  四十年來,歌曲《我愛你,中國》屢獲國家大獎。它觸動了人們的愛國之情,因而久唱不衰﹔它詮釋了愛國之情是每個中國人最朴素的情感,因而歷久彌新。它被譽為歌頌祖國歌曲中的經典﹔它入選高等音樂院校、藝術院校聲樂教材﹔它入選中宣部慶祝新中國成立70周年百首優秀歌曲。它凝聚著“愛中國”的信念,提醒我們“不忘初心”﹔它會聚著“愛中國”的力量,督促我們砥礪前行。回溯不凡征程,千言萬語,都匯成這一句——“我愛你,中國”!(作者:陳乾,系中國藝術研究院研究室助理研究員)

(責編:郭曉璇(實習生)、丁濤)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推薦視頻
  • 雲游大家故居:李白故居
  • 《燕雲台》主演談如何解鎖歷史人物
  • 王千源:別丟掉,對表演的熱愛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