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文化

高金榮:一生做一件事,將敦煌壁畫舞姿引入課堂

2019年10月05日09:22 | 來源:中國新聞網
小字號
原標題:高金榮:一生做一件事,將敦煌壁畫舞姿引入課堂

高金榮:一生做一件事,將敦煌壁畫舞姿引入課堂

  2019年9月,“敦煌舞教學的創始人”84歲的高金榮(中)正在為蘭州文理學院藝術職業學院學生糾正動作。 丁思 攝

  中新網蘭州10月4日電 (記者 丁思 李亞龍)懷抱琵琶、眼目低垂、扭腰送胯……被外界譽為“敦煌舞教學的創始人”高金榮和17歲的學生們一起跳了一小段敦煌舞,她的眼神依舊那麼靈動。

  亞麻色微卷的短發、牛仔褲運動鞋、流暢自如的談吐,超強的記憶力……初見高金榮,很難相信仍在舞台指導糾正學生動作的她,已84歲高齡。幾段舞蹈后,高金榮走下舞台,坐在第一排觀看學生們表演,並隨著音樂拍打著節奏,手臂還不停地做著飛天手勢。

  高金榮現任蘭州文理學院駐校專家,甘肅省藝術學校名譽校長,甘肅省舞協名譽主席。2019年9月下旬,她為蘭州文理學院敦煌舞蹈班學生指導排練,並接受中新社記者的專訪,回憶了她一生與敦煌舞教學的故事。

  2019年9月,“敦煌舞教學的創始人”84歲的高金榮(中)正在為蘭州文理學院藝術職業學院學生示范指導動作。 丁思 攝

  北京人在西北

  與西北結緣皆因“舞”。16歲的北京姑娘初中有幸考入了中央戲劇學院崔承喜舞蹈研究班,系統接受舞蹈教育。“學校開設文化、舞蹈、音樂等6門課,學習芭蕾舞、中國舞、朝鮮舞等課程,聆聽藝術大師的講座。”高金榮回憶說,“那時候小,不能全部領悟,但這些民族經典和文化的種子種在身上,就會生根發芽,冥冥之中和敦煌舞有著某種聯系。”

  畢業后,高金榮申請到最艱苦的地方去,前往寧夏文工團工作,1954年,甘肅省歌舞劇團成立,便被調來蘭州。憑著扎實的基本功和敏銳的藝術感悟力,她成為劇團的頂梁柱,獨舞、雙人舞、小舞劇等精通嫻熟,后來成為團裡的教員,帶著年輕人一起跳舞。

  1958年底,蘭州藝術學院成立,常書鴻任院長。她回憶說,當時學校的藝術體系很成熟,蘭大中文系、西北師大音樂系和美術系師資都並入學校,舞蹈教學成為了未來探索的路徑。

  1974年,甘肅省創辦的第一所藝術學校甘肅省藝術學校成立,高金榮擔任副校長,致力於舞蹈教學研究和人才培養,把最好的年華留在了這片黃土地上。

  2019年9月,蘭州文理學院藝術職業學院學生正在排練敦煌舞。 丁思 攝

  舞從敦煌來

  甘肅有屬於自己的獨特舞蹈體系嗎?正當高金榮還在摸索研究舞蹈教學之時,1979年5月,甘肅省歌舞劇團創排演出的大型民族舞劇《絲路花雨》,讓她眼前一亮,靈感突現,隨即她寫了一篇舞蹈評論《絲國盛世舞婆娑——談絲路花雨的舞蹈創作》。

  “要去敦煌看看。”1979年9月,兼任甘肅省舞協主席的高金榮第一次去了敦煌,見到了“飛上”舞台的飛天舞姿原型。她敏銳地意識到,“一個獨特的舞蹈流派即將在甘肅形成,而一個舞派不僅要有劇目,還應該有自己的教學體系,舞蹈教材、培養人才、舞台劇目三者缺一不可。”

  為研究敦煌舞姿的復原與再創作,她先后5次進入莫高窟,從舞伎的眼神、手勢、體態開始研究,提煉與分析了手姿、手勢。她還在本子上畫了很多小人,研究壁畫舞姿形態,筆記共有萬余字。

  她還嘗試以隋唐時期所制定的九部樂、十部樂中具有三結合特點的《西涼樂》為基調,走訪吸收了甘肅武威民間舞“滾燈”擺胯下沉、南方舞、戲曲舞蹈中的步法、手勢動作,讓動律貫穿於舞姿之間的起承轉合和連接變化之中……就這樣,一套系統、科學的敦煌舞基本訓練教程誕生了。

  1980年末,《敦煌舞教學大綱》出爐。

  在教學實踐中,她還開創了包括手姿、手臂、單腳形態和琵琶道具組合在內的舞姿訓練課,編導了《敦煌夢幻》《極樂敦煌》等組舞以及教學劇目《千手觀音》《妙音反彈》等舞蹈,為建立敦煌流派的舞蹈藝術奠定了基礎,“活化”了敦煌壁畫。

  回憶起敦煌舞教學體系的艱辛探索過程,高金榮說,“埋在心裡的那顆種子,到了一定時候,就會生根發芽,創作敦煌舞時,我就感概,哎呀,我都用上了,可都用上了啊!”

  “博採眾長,多元多姿。”高金榮這樣定義敦煌舞。她說,敦煌壁畫奠定了這門藝術的深厚底蘊,摻雜著西域、中原、民族、佛教精髓的舞蹈藝術體現出中西文化融匯貫通之美。

  傳承創新中守精髓

  《絲路花雨》歷代演職人員將敦煌壁畫“搬上”舞台,高金榮將敦煌舞引入課堂,經過40年的共同努力,敦煌舞教學和科研體系逐漸建立並完善。

  2007年至2017年,高金榮為西北民族大學舞蹈學院特聘教授、碩士生導師,培養敦煌舞的研究人才。如今,千年敦煌壁畫上的古老舞姿“飛入“課堂,成為了高校學生的基本課程。

  採訪當日,17歲的蘭州文理學院藝術職業學院學生郝如夢正和同學努力編織著她們的舞蹈夢,舞動彩色綢緞的她如同壁畫上的“飛天仙子”一般靈動。

  敦煌舞教學已成為了蘭州文理學院藝術教學的特色課程。為推廣敦煌舞教學,蘭州文理學院專門開辦了敦煌舞蹈表演實驗班,形成了中等藝術職業教育與高等藝術教育相銜接的招生錄取與教育教學機制。

  2016年,蘭州文理學院“敦煌舞表演藝術人才培養”被列為國家藝術基金資助項目。目前,蘭州文理學院藝術職業學院的敦煌舞蹈班每年招收25名學生,分四個年級開設敦煌舞基本訓練課、敦煌舞劇目排練課等課程。

  1987年考入甘肅省藝術學校敦煌班學習敦煌舞的金亮,13歲就跟著高金榮跳舞,並成為西北民族大學敦煌舞研究方向的第一屆研究生,現被高金榮指定為敦煌舞的傳承人之一。45歲的她,現在是蘭州文理學院副教授、該校敦煌舞傳承創新發展研究中心主任。

  金亮介紹說,傳承敦煌舞的精髓,不僅僅是舞蹈動作上的訓練,更為重要的還有內化的敦煌文化。對此,學校組織學生前往敦煌莫高窟身臨其境地看壁畫、觀摩飛天舞姿,通過這樣的比對,讓學生了解敦煌,知曉敦煌文化,對敦煌舞也有了更深刻的感悟。

  金亮建議,敦煌舞傳承應從中專到本科,再到研究生貫穿始終的教育機制,形成塔尖式的教育模式,這樣才能將敦煌舞的傳承從實踐到理論得以完善和延續。希望未來敦煌舞傳承能夠擴大化、普及化,這樣不僅解決了師資短缺的問題,也為舞蹈研究奠定基礎。

  “敦煌舞的精髓,是端庄,而不是魅。”當日採訪,高金榮不斷給學生調整手勢和動作,反復地說,“敦煌舞的傳承不能變味,要有敦煌的味道。”

  1979年以來,高金榮在國內外書刊上發表敦煌壁畫舞姿研究等論文多篇。專著有:《敦煌舞蹈》《敦煌石窟舞樂藝術》《敦煌舞教程》《敦煌舞教程修訂版》《敦煌舞教學示范片》等。

  舞蹈教材也要與時俱進。她說,一有時間她就要靜下心來思考擴充敦煌舞教材,但敦煌舞傳統的呼吸、手勢、延伸、腰部等基本動作訓練都不能丟棄。11月底,她新編排的教學劇目將在蘭州首演。

  1988年高金榮從美國講學回來,時任文化部部長王蒙曾對她說,“一個人一生做成一件事,足矣!”每每回望從16歲進入舞蹈班到如今的堅守,再想起這句話,高金榮心懷感念。

  “感謝敦煌的包容開放,讓我吸收的這麼多的藝術養分得以釋放,我這一生就是將敦煌壁畫舞姿引入課堂。”她說,“敦煌舞的誕生和開拓歸根結底,還要感激的是在西北大漠堅守保護的敦煌學專家們,是他們的理論支撐了藝術家的美麗想象。”(完)

(責編:蔣波、丁濤)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推薦視頻
  • 雲游大家故居:李白故居
  • 《燕雲台》主演談如何解鎖歷史人物
  • 王千源:別丟掉,對表演的熱愛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