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文化

馬悅然去世:“修橋”的“中國女婿”走了

2019年10月20日08:11 | 來源:新京報
小字號
原標題:馬悅然去世:“修橋”的“中國女婿”走了

馬悅然不僅是中國文學通往世界的橋梁,更是中國作家通往諾貝爾文學獎的橋梁。

瑞典當地時間10月17日,著名漢學家、瑞典學院院士、諾貝爾文學獎評審委員馬悅然先生與世長辭,終年95歲。

很多人對馬悅然的認知,停留在“精通中文”“曾力挺莫言”上,但他更是中國文學走上世界舞台的推動者。他燃起了燈,讓國外更多人看到了中國文學的樣貌。

和許多半路出家的歐美漢學家不同,從1946年,時年22歲的馬悅然就師從漢學家高本漢教授,開始學習漢語。1948年,馬悅然作為實習大學生首次來到中國,並親歷了新舊中國的世代交替,對中國現當代社會的變化有了更直觀的認識。1965年,在他被母校斯德哥爾摩大學漢學系聘為漢學教授的時候,開始了中國文學作品的翻譯工作。

對於歐美漢學家而言,翻譯中國著名作品是“傳統項目”,但往往都相對忽視了中國現當代文學作品的價值。馬悅然不一樣。作為漢文字專業學者,馬悅然的翻譯作品不僅嚴謹、貼切,更做到了“信達雅”。而他對中國古代典籍的譯注和評介,幾乎遍及各個時期和所有文類,並組織編寫了《中國文學手冊:1900——1949》。他還跟很多中國現當代作家的私交都很好。“中國文學通”這頂帽子,他完全戴得住。

1985年,馬悅然當選瑞典學院院士,成為諾貝爾文學獎評委中唯一精通中文者。在被問及“中國作家得不到諾獎是否因水平落后”時,馬悅然曾表示,“好的翻譯太少太不及時”才是症結所在。為此,他不遺余力地推介中國作家,並終有所成。2012年莫言獲得諾貝爾文學獎,即與此關系密切。

馬悅然推崇莫言對文字的掌控力,他讀完莫言短篇《小說九段》后就將其譯成瑞典文,稱“讀莫言的文章會想到中國古代會講故事的作家——蒲鬆齡、吳承恩,從中能看到魔幻現實主義文學的影子”,所以也極力推薦他。

可以說,他不僅是中國文學通往世界的橋梁,更是中國作家通往諾貝爾文學獎的橋梁。

值得一提的是,馬悅然一生兩次婚姻的對象都是華人,這讓他被人稱作“中國女婿”。和許多同時代“中國女婿”有別的是,這位瑞典學者很少利用唾手可得的“中國元素符號”為自己“變現”,而是幾十年如一日地從事文化“修橋”工作。可以說,從學生時代到最后,他切實將其一生,奉獻給了中國文化,奉獻給了中西文化交流事業。

在緬懷馬悅然一生事業、事跡的同時,我們也應清醒認識到,中國文學通往世界的橋梁需要更多的“馬悅然”,但根本上還需依靠自己去修補。我希望並相信,在方方面面的努力下,中西文學、文化間的交流與認知鴻溝終究會被填平——這應該也是馬悅然先生本人未竟的心願。專欄作家:陶短房)

(責編:丁濤、赫英海)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推薦視頻
  • 雲游大家故居:李白故居
  • 《燕雲台》主演談如何解鎖歷史人物
  • 王千源:別丟掉,對表演的熱愛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