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文化

看廣東怎樣讓革命類“國保”活起來

2019年10月22日08:17 | 來源:廣州日報
小字號

乳源西京古道。圖/廣東省文旅廳提供

中央紅色交通線(汕頭)舊址。圖/廣東省文旅廳提供

青塘遺址黃門岩1號洞地點。圖/廣東省文旅廳提供

中國共產黨廣東區執行委員會舊址。圖/廣東省文旅廳提供

廣東省農民協會舊址。圖/廣東省文旅廳提供

10月16日,國務院公布第八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名單。記者從廣東省文旅廳獲悉,廣東新增國保數量位居全國所有省份第九位,是歷屆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數量最多的一屆。其中新增近現代重要史跡及代表性建筑15處,數量位居全國第一。迄今為止,廣東省共有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31處,包括古建筑54處、古文化遺址15處、古墓葬4處、近現代重要史跡及代表性建筑53處(含革命文物34處)、石窟寺石刻4處、其他1處。

廣東在中國近現代史上的重要地位不言而喻。作為革命文物大省,在將這些充溢豪情,凝萃忠魂的“國保”活化方面,廣東近年有哪些創新之舉呢?

目前廣東革命類“國保”數量居全國第五

據廣東省文旅廳發布的信息,第八批“國保”中,廣東省新增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33處,當中包括了14處革命文物,即:中國共產黨廣東區執行委員會舊址、中共紅色交通線舊址、葉挺獨立團團部舊址、廣東省農民協會舊址、香港文化名人大營救指揮部舊址、土洋村東江縱隊司令部舊址、赤山約農會舊址、黃埔軍校燕塘分校舊址、三河中山紀念堂、長崗坡渡槽、司徒美堂故居、蔣光鼐故居、萬木草堂、中英街界碑,充分體現了國務院對我省革命文物保護工作的肯定。

此次廣東革命文物入選數量位居全國前列。入選的革命文物類型涵蓋舊民主主義革命時期、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和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時期。目前,廣東省革命類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數量位居全國前五,是革命文物延續年代最長、序列最完整、種類最齊全的省份,有力彰顯了廣東作為中國近現代民主革命策源地的重要地位以及對新中國近現代革命歷程所做的突出貢獻。

記者了解到,近年來,廣東省先后出台了《廣東省紅色革命遺址保護利用行動實施方案》《廣東省紅色旅游發展實施方案(2018-2021)》《廣東省實施革命文物保護利用工程行動方案》等系列重要文件,設立了紅色革命遺址經費,扎實推進中國共產黨廣東區執行委員會舊址、中共紅色交通線舊址、葉挺獨立團團部舊址、香港文化名人大營救指揮部舊址、楊匏安舊居等一系列革命史跡的保護修繕、陳列展示和周邊環境整治工程,革命文物保護狀況持續改善,革命文物教育功能明顯強化。

眾多革命史跡成了內涵豐富的公共空間

透過此次入選的革命文物,今人可以一睹南粵大地上曾經波瀾壯闊的革命風雲、振聾發聵的時代強音,深入理解今天我們幸福生活的來之不易。

中國共產黨廣東區執行委員會是我黨最早建立的地區區委之一,也是最大的地方區委,設立了中國共產黨最早的地方軍事機構——軍事運動委員會和中國共產黨第一個地方紀律檢查機構——監察委員會,為大革命運動推向全國作出了重大貢獻。2014年1月,該舊址“南粵旗幟 星火相傳——大革命時期的中共廣東區委”陳列展覽對外開放。2016年1月,我省對該舊址進行修繕,重新布展,並免費對外開放。

1925年廣東省農民協會成立,阮嘯仙、彭湃、羅綺園、周其鑒、蔡如平五人為常務委員,指導各地農民運動開展。毛澤東、周恩來、陳延年等人經常到這裡從事革命活動。毛澤東曾在第五屆農講所講授過農民運動理論並寫下著名的《中國農民中各階級的分析及其對於革命的態度》。廣東省農民協會舊址是中國共產黨探索革命發展方略的重要歷史見証,是大革命時期培養農民干部的重要場所,對推動農民運動的發展起到積極的作用。2017年11月全面修繕完工后,作為越秀區廉潔文化教育館正式對外開放。

中央紅色交通線(汕頭)舊址(省保名稱為中共中央至中央蘇區秘密交通線汕頭中站舊址)是1931-1934年間中共中央交通局的直屬交通站,在中央交通線的4條南方線中,有3條經該站轉至中央蘇區,是秘密交通線上的樞紐,也是大革命時期南方地區唯一未被破壞的紅色生命線,為中共中央安全轉移起到關鍵作用,包括周恩來、葉劍英、鄧小平、陳雲等263名中共黨員經該站進入中央蘇區。2017年8月投入600萬元啟動該舊址保護修繕和陳列展示,2018年完成並開辟為汕頭交通中站舊址陳列館。

借力重點文旅項目盤活革命文物資源

此外,第八批“國保”項目廣東古文化遺址新增數量位居全國第六,曾榮獲全國十大考古發現的青塘遺址、磨刀山遺址以及東莞村頭遺址、獅雄山遺址、石望鑄錢遺址、乳源西京古道、西樵山採石場遺址等7處古文化遺址悉數入選。

當中,青塘遺址位於清遠市英德市青塘鎮,發現於1959年。2016年至2018年廣東省文物考古研究所與北京大學考古文博學院等單位合作對其中的黃門岩1號至4號洞地點進行正式考古發掘。發現有晚更新世晚期至全新世早期連續的地層堆積,清理出墓葬、火塘等重要遺跡,出土古人類化石、打制石器、穿孔石器等各類文物標本一萬余件,被評為“2018年中國考古新發現”和“2018年度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青塘遺址是華南地區新舊石器過渡階段最為典型的洞穴遺址,建立起距今約2.5萬年至1萬年完整的地層與文化序列,系統地再現了中國南方從狩獵採集向早期農業社會過渡的歷史進程。特別發現距今約1.35萬年的墓葬,這是中國年代迄今發現最早的可確認葬式的墓葬。郁南磨刀山遺址位於雲浮市郁南縣河口鎮和都村,是廣東省首次發現並經科學發掘的舊石器時代早期遺址,也是廣東迄今發現年代最早的古人類文化遺存,它的發現填補了廣東舊石器時代早期文化的空白,把廣東最早有人類活動的歷史從距今13萬年左右提早至60萬年前。

據介紹,作為近兩年南粵古驛道活化行動重要成果的乳源西京古道、青塘遺址、土洋村東江縱隊司令部舊址、香港文化名人大營救指揮部舊址、中央紅色交通線舊址等多處文物入選,充分說明南粵古驛道活化行動助力廣東入選“國保”單位成效顯著。

南粵古驛道是跨越時空的大型線性文化遺產,保存了各個歷史時期的文物古跡和非物質文化遺產,承載著南粵大地上各個歷史時代深厚的文化底蘊,體現了南粵文化獨樹一幟的地域性,相互交流、融合發展的多元性,求同存異、兼收並蓄的包容性。2016年以來,廣東省委、省政府在全國率先開展南粵古驛道保護利用,並將其與文化遺產保護利用、全民健身、精准扶貧、鄉村振興緊密結合,致力於古驛道沿線文物的修復利用,前后實施乳源西京古道、南粵雄關與古道、樟林古港等文物遺址遺跡的修復利用,使“沉睡”的古道重獲新生。同時注重對紅色文化基因的發掘宣傳,如將香港文化名人大營救指揮部舊址等革命文物納入南粵古驛道文化之旅和定向大賽,讓人們在享受文化旅游暢快的同時,接受革命精神的洗禮。(卜鬆竹)

(責編:郭冠華、丁濤)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推薦視頻
  • 雲游大家故居:李白故居
  • 《燕雲台》主演談如何解鎖歷史人物
  • 王千源:別丟掉,對表演的熱愛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