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言:李杜一樽酒 莫王兩塊磚

我與王振是老鄉、戰友,又都是書法愛好者和古典詩詞的吟誦發燒友。王振有童子功,又在舒同先生身邊工作多年,受過耳濡目染,他的書法水平遠高於我,他能夠吟誦的詩詞也比我多,因之,我們其實是亦師亦友的關系。
2019年11月2日,香港灣仔告士打道(中環廣場對面)祥豐大廈巨幅展板(38.3米x 7.75米)上展出兩幅中國書法作品,右側為諾貝爾文學獎得主莫言先生書寫的李白《魯郡東石門送杜二甫》,左側是舒同文化藝術研究會會長王振先生書寫的杜甫《春日憶李白》
去年秋天的一個晚上,我們在香港尖沙咀星光大道上漫步,看到海灣對面巨大的廣告牌在夜空中放射奪目光輝。我們不約而同地想到,如果用這樣的方式來展示書法作品,豈不是比辦一場書法展的效果還要強烈?王振是有超強行動力的人,他通過朋友,很快便與廣告公司聯系好了。這時,我們反而猶豫起來。書寫的內容當然不必發愁,那麼多詩詞警句俯拾皆是,關鍵是我們的書寫水平,值得在這樣巨大的廣告牌上展示嗎?或者說,我們敢嗎?
我們設想,此事一旦做成,可能會被人批評,但我們又想,用毛筆寫字,是我們悠久的文化傳統,尤其是在當下的鍵盤時代,用毛筆書寫,本身就是一種傳承文化的行為。我們的字,不可能讓人人喜歡,但我們出錢買廣告牌展示書法這件事本身,應該是有積極意義的,起碼可以在一段時間內,引起大家對書法的關注,或可激發更多人的書寫熱情。於是我們決定以拋磚引玉的心態來辦這件事。
至於書寫內容,我們決定寫唐詩,寫唐詩當然首推李杜,我們都可背誦他們的詩歌唱酬,也為他們之間的深厚真摯的情誼而感動。誰言文人必相輕,李杜在前樹楷模。在當今這個文心相對浮躁的時代,重溫這兩位偉大先賢的詩情友誼,具有特別重要的意義。
我抄寫的是李白的《魯郡送杜二甫》,王振抄的是杜甫的《春日憶李白》。李白詩中有“何時石門路,重有金樽開”,杜甫詩中有“何時一樽酒,重與細論文。”如果我們斗膽也用兩句詩來概括這件事,那就是“李杜一樽酒,莫王兩塊磚”。這兩塊磚當然是引玉之磚,我們期待著。
已亥十月初四日書於一斗閣
附:李白、杜甫詩各一首
魯郡東石門送杜二甫
[ 唐 ] 李白
醉別復幾日,登臨遍池台。
何時石門路,重有金樽開。
秋波落泗水,海色明徂徠。
飛蓬各自遠,且盡手中杯。
春日憶李白
[ 唐 ] 杜甫
白也詩無敵,飄然思不群。
清新庾開府,俊逸鮑參軍。
渭北春天樹,江東日暮雲。
何時一尊酒,重與細論文。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推薦閱讀
相關新聞
- 評論
- 關注